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警惕新农村建设中的“项目依赖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0日11:25 新华网

  半月谈记者最近在河南基层调研时发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些县乡明显存在着“项目依赖”的思想。凡沾着“项目”的事热情就高,反之,工作积极性就不大。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

  在豫南某镇,记者拿到了该镇2005年争取到的上级各类扶持项目清单,包括农村道
路整治、“空心村”整治、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等,资金总额为1600多万元。

  镇党委书记说,全镇可支配财力600多万元,除保工资、保运转外,每年只能拿出60万元搞农村公益事业。如果不多跑一些含金量高的政策扶持项目,新农村建设就很难办。在谈到今年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时,这位书记说:“我们将结合国家的农村沼气推广项目,推进农户改厨改厕。但最近听说国家要提高沼气项目补贴标准,我们也就不急着搞,还是等新标准下来再说吧。”

  近日,记者旁听了河南某县的全县工作会议,在这个开到村支书一级的千人大会上,县主要领导号召县乡村三级都要“抓项目”。会议提出:“抓项目就是抓发展,坚持项目统揽不动摇。”会议要求,各乡镇、县各职能部门都要积极与国家、省、市有关部门沟通,争取上级支持,努力让县里更多的项目报上名、排上队、进规划,力争获得政策性项目资金较上年增长10%以上。在大会上,县领导还向一些乡镇、县直机关颁发了“招商引资奖”、“争取上级资金奖”。

  记者采访时发现,虽然很多乡镇干部都认识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字目标的提出,为农村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但一说到具体工作,不少人还是会跳到“项目圈子”里出不来。因为拥有石油、天然碱等资源,桐柏县安棚乡2005年财政收入达到800多万,具有一定“反哺”农村的实力。但是谈到建设新农村的打算,乡党委书记程远甫说:“现在集镇都不像个样子,还谈什么农村?”他说,安棚乡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还是要大上项目。

  采访中记者有一个明显感受,那就是一些县乡干部把建设新农村———这一农村面临的全面发展机遇片面地理解为“要钱”的机遇。唐河县一位镇党委书记说,现在国家对农村的扶持项目比以前多了好几倍,对于基层来说,大项目要跑,小项目更要跑。因为一些小项目往往分散在省里一些厅局的处室手中,不跑不摸,根本就不会知道有这回事。

  重“含钱”项目 轻基础工作

  邓州市委书记刘朝瑞认为,“项目依赖症”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误区。首先,基层干部热衷于跑项目,就会忽略了“总体规划”、“民主管理”这些基础性工作。其次,在基层争着“跑项目”风气的推动下,一些部门也会以支持三农为名,由部门造预算,积极向国家要钱要项目,使国家财政投入分散,削弱了杠杆作用。

  桐柏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夏成法告诉记者,在新农村建设中,村庄规划是个很重要的课题。但是由于乡村基层干部主要忙于抓经济、跑项目,使得农村处于“无规划”的境地,低层次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他举例说,由于没有严格、科学的规划,农民建房没有什么约束,一些人为了自己方便,争着把新房建到村头、路边,形成很多“空心村”;具体到农户来讲,建房时常常把生活起居区和禽畜养殖区混在一起,一到夏天,臭气熏天。夏成法认为,这些问题,农民可能会想到,但光靠自身解决不了,或者不知道怎么去解决,这就需要乡镇政府给农民提供指导和服务。

  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虽然目前乡镇一级大都有村镇建设所,但所里人员为了寻找经费来源,把大量的精力都放到了土地开发、项目经营上,根本没有心思搞规划。在一些乡镇,找一个能看懂规划图的人都很难。

  此外,由于热衷于搞“含金量”高的项目,基层对中央一些基本的惠农政策反而宣传不到位,执行不及时,导致这些政策的惠农效果大打折扣。良种补贴是粮食生产三大补贴之一,去年河南省把良种补贴以代金券的形式发到农民手中,规定农民在购买良种时可按“补贴券”券面价值等额抵顶购种款。可河南省农调队在原阳县调查却发现,部分农户对这项实惠不“领情”,有的不领“补贴券”,有的领了却放在家里不用。在农调队调查的8个村中,农户实际利用“补贴券”购买种子的比例最高为50%,最低的只有5%。调查显示,原武镇南街村约95%的农户没有用“补贴券”买种子,陡门乡徐庄村用“补贴券”购种的农户不足10%。河南省农调队分析认为,农民冷落良种补贴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宣传不到位,导致农民对政策不了解。

  呼唤财政支农资金“透明运作”

  前不久,在中国社科院于郑州举行的新农村建设研讨会上,一些专家指出,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项目依赖症”,一方面与基层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不到位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一直以来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方式存在问题有关。近年来,中央财政预算安排支持三农的资金数量不断增长,但在资金管理、分配、使用过程中却存在着多头管理、“部门寻租”机会增大、支出结构不合理、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晓山指出,在中央财政支农转移支付中,专项资金占很大比重。如在2004年财政实际转移支付资金中,专项资金占到总量的57%。这些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权掌握在有关部门手中,它们因此掌握着大量专项资金,拥有配置权,一旦监督制度跟不上,就可能发生权力设租和寻租问题。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郭建军也认为,目前财政支农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分资金、下指标,而在这个过程中,财政支农项目的审批制度却不够公开、科学,这是形成基层跑资金、要项目之风的一个重要原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赵树凯告诉记者,支农资金分配透明度不够,带来了项目运作过程中存在过多的暗箱交易、幕后操作。他曾经到一个村调查,发现这个村跑来10万元的项目款,最后落到村里的只有2万元。

  一些专家指出,在新农村建设中,国家下一步将会投入大量资金,能否将这些资金用好、提高其使用率,将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效。目前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项目依赖症”现象,反映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分配上存在的诸多问题,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专家建议,在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上,应全面推行专家评审、项目指南、标准文本和资金报账、集中采购等一系列制度,充分发挥财政支农资金“透明运作”的示范作用。(半月谈记者 林嵬 张兴军)

  相关稿件:

  来源:半月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