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工作研究:通过集体协商有效维护职工合法权 益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1日00:06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劳资双方的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是当前我国工会组织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根据我国法律法规的规定,开展集体协商是签订集体合同的法定必要环节,是集体合同制度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好集体协商的方法与技巧,对于我们有效推进集体合同工作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一、科学设定富有充分弹性的谈判目标体系

  一般来说,对于某一个协商谈判议题,要有理想目标、争取达到的目标和必须坚持的目标三个不同层次的目标。协商谈判的实质,就是要尽力把对手推迟到他必须坚持的最后底线,而不是“东风压倒西风”的“一锤子”买卖。协商谈判既是一种竞争,更是一种合作。

  目标如何确定,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要注意把握好三个原则,即实事求是原则、以理服人的原则、谋求双赢的原则。也就是说,首先是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企业的经济承受能力,不能只用良好的愿望去代替客观现实;其次要经过科学的测算,提出有说服力的论据,要尽量用数字说话,让对方知道自己提出这一目标的科学依据在哪里;最后是要牢牢把握“谋求双赢”这条主线,把它作为整个协商谈判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集体合同不是写在纸上给人看的,而是最终要履约兑现的,只有充分体现“双赢原则”的集体合同,才能真正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二、合理确定优先顺序,把握协商谈判重点

  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的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与卫生、补充保险和福利等各项劳动标准和劳动条件。因此,需要把自己的要求分一下类,分清主次,抓住重点。一份集体合同可以说是一份企业的小宪法,要确定哪些目标是最重要的和必须达到的、哪些目标是重要性较低的可让步的,以及让步的次序等;哪些目标是本来就准备舍弃的,它之所以提出是为了谋求达到另外某个目标的一种交换条件。只有把握了重点,才能达到一个“纲举目张”效果。从协商谈判的技巧上来说,如何“让步”和“舍弃”这两点非常重要。只有通过必要的让步和舍弃,才能有效地表现出自身的诚意,才能以较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

  三、全面评估对手,有针对性地制定协商谈判策略

  要学会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分析考虑你的对手在协商谈判中可能会提出什么样的目标?他们会采取什么样的谈判策略?准备对手可能提出的问题的答案,预测对方谈判队伍的构成和决策人的特点等。在集体协商中不仅要研究自己,还要研究对手,特别是要研究对方的首席协商谈判代表的特点,要学会“投其所好”。在此基础上,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出自己的协商谈判策略,要采取先易后难的做法,把容易解决的问题放在前面先谈,把复杂的问题放在后面慢慢争取,不要一开始就谈很复杂的问题,使协商谈判陷入僵局。在协商谈判中要尽量多提问题,少做陈述,让对方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尽可能多地暴露出破绽,以寻求最有利的突破时机。

  这里还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我们的集体协商是一种集体行为,不是单兵作战。因此,要善于运用团队运作的技巧,注意发挥团队的整体作用:在组建职工方协商谈判队伍时,要充分考虑各类职工的代表性,多选择一些懂经营管理、具备一定财务知识的代表参加,在协商谈判前适当进行一些模拟演练。

  四、冷静考虑失败的影响,积极开展非正式沟通和协商

  从实践中来看,一份真正富有成效的集体合同的形式,不是一次简单的协商谈判就能取得的,它要经过劳资双方多轮的反复集体协商。在此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种种困难或挫折。如果遇到了劳资双方就某一议题谈不拢怎么办?这时我们就要考虑中断谈判的选择,考虑何时让第三方加入解决问题是否更好。如果在协商谈判中出现了事前未预料到的问题或对某些议题未能达成一致意见,把握不准时,要根据有关规定,经双方同意可以中止协商谈判。采取休会的形式中止谈判,在实践中经常会遇到。中止协商期间,双方对不能确定的问题,可向企业主管部门、上级工会和劳动部门进行咨询,也可以申请上述部门单位予以协调,取得指导。

  积极开展非正式的沟通与协商,也是做好集体协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主要是指在正式的协商谈判前利用一些非正式的场合和时机沟通双方的感情,探听对方的思路,为将来举行正式的协商谈判做一些有益的铺垫等;但涉及到协商谈判方案中实质性的问题,不能透露给对方。非正式沟通可以在双方的首席代表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其他代表之间进行。

  总而言之,劳资双方集体协商的方法与技巧并没有一个标准模式,要根据协商谈判过程中情况的千变万化和出现的问题进行适时的调整,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总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