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今日关键词李瑞环遗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1日10:51 京华时报

  新闻李瑞环资助贫困大学生

  4月6日《新京报》报道,李瑞环同志10年间拿出个人资产53.3万元,以“一位老共产党员”的名义,资助了148名贫困大学生。今年,李瑞环又捐出一笔稿费,委托天津市教委今后3年内每年再资助100名贫困大学生。报道还称,李瑞环已立下遗嘱,称他逝世后遗产统统变现资助天津贫困学生。

  直评李瑞环助学高调更胜低调

  这条新闻被广泛转载,引来读者对李瑞环的如潮盛赞,但也有人表示疑惑:与个人捐资助学行为相比,李瑞环作为国家前领导人,在任时是否更宜发挥作用,改善高校收费制度?还有人说:李瑞环长期以“一位老共产党员”的名义匿名捐赠,并不求扬名立万,媒体这样高调报道是否合适?

  评价一个政治人物的一生,通常主要依据他在位时的政治作为,但是这并不等于说,他退休以后的所作所为都要跟他在位时的职务行为联系起来。李瑞环在任时是否赞同高校收费制度,我并不知道,也不管他赞同与否和他的捐资助学之间的关系如何,我都反对这样一种逻辑思维。既反对因为他在位时中国出现贫困大学生就怀疑他的善心善举,也反对单就这一善举去评价他的一生政绩(在我国,国家领导人的政绩评定自有中央统一作出)。

  无论如何,一位政治人物退休后乐善好施,都是一件值得高调赞扬的事情,因为这些赞扬之声所产生的良好影响,甚至会超过他捐赠的钱财所起的作用。政治人物未必都是有钱人,但是他们拥有别人没有的财富,那就是影响力。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进行公益慈善活动,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领导人退休后的惯行选择:克林顿出任了国际防治艾滋病基金会主席,以他为名的基金会下设的抗艾项目2005年拨款1000万美元,资助1万名儿童接受艾滋病治疗,其中包括200名中国儿童,他还和老布什一起担任了联合国印度洋海啸救灾特使;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1992年在日本东京建立全球性环保组织“国际绿十字会”;南非前总统曼德拉退休后也成立了曼德拉基金会,以改善农村儿童受教育和帮助解决艾滋病问题为工作重点。

  政治人物在退休后,不必顾虑扬名,也不要担心媒体报道,如果不仅以“一位老共产党员”,更以“国家前领导人”的名义站出来振臂一呼,一定会产生远远大于50万元捐款的社会效益。

  摘编自《南方都市报》4月8日文/长平

  求是回馈社会是财富的最大值

  李瑞环同志的助学行动和沉甸甸的遗嘱,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感动,更多的是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共和国优秀公民纯洁的财富观。

  李瑞环同志用他的行动和遗嘱告诉我们:对社会的贡献就是最大的财富,财富的价值是通过回馈社会实现的。但是,与李瑞环同志欲散尽家财捐资助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前,某些领导干部“拜金主义”思想仍然十分严重,有些人把钱当成命根子,为了钱,甚至可以置党纪国法于不顾,大搞权钱交易,营私舞弊、官商勾结,甚至权力也可以商品化;有的地方官员生活求享受、工作低标准,房子要住大的、车子要坐高级的。看到李瑞环同志的遗嘱后,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必要重新思考自己的财富观。

  追求财富和幸福生活是人的本性,我们应该具备怎样的财富观呢?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因此,笔者认为,不管是平民百姓,还是高级官员,自我实现的价值都应该体现在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上,而不只是体现在财富的积累上。

  李瑞环同志没有把家产留给子女,也没有用来挥霍享受,而是倾其所有捐资不倦、扶困育人。虽然他个人的财富是有限的,但他不图名利、一心为民的精神感召力却是无穷的。试想,如果那些比李瑞环同志富有的人都能对社会尽公民之责,以贡献社会为人生最大的财富,那必将是国家之福、社会之福、人民之福。

  摘编自《齐鲁晚报》4月7日文/陈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