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江西东江源区跳出“饿肚子生态保护”怪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1日13:07 半月谈

  编者按:今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要“抓紧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并将之作为“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措施。前不久,半月谈记者深入江西省东江源区,围绕当地生态补偿问题展开了调查。

  本刊记者 刘菁 郭远明 徐清扬

  东江,珠江水系的四大支流之一,是下游地区的主要饮用水源。这一江清水不仅哺育了珠三角地区2000多万百姓,也支撑起那里令人向往的都市繁华。然而,记者调查时却发现,尽管当地84万老区人民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巨大牺牲,但却无法分享从水供应中获得的10多亿元收益,至今仍在温饱线上挣扎。

  坐拥“金山”咋会饿肚皮

  东江水是香港用水的主要来源。由于香港岛内长期缺乏淡水,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水荒,社会局面也因此屡陷混乱。1963年底,中央政府投资数十亿元建设“东深供水工程”,从此满足了香港数百万人80%以上的淡水需求。2003年,东深供水四期改造工程全部投产,年供水规模达到约24亿吨,其中供香港11亿吨、深圳特区近9亿吨、东莞沿线乡镇4亿吨。

  在这股股清冽的水流中,来自东江源区的就占1/3以上。据介绍,东江源区流域涵盖江西省寻乌、安远、定南三县,这里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在70%以上,矿产资源尤以钨、钼、铅、锌、稀土矿等最为丰富。稀土、钨的开采和冶炼曾是源区的主体工业。

  近年来,源区三县为保护当地生态环境进行了不懈努力。当地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关停了一批对环境有污染和破坏的项目,并对森林实施严格的禁采和限采措施。然而,大量矿产企业、林木加工厂和造纸厂的关停并转,也使当地原本脆弱的经济雪上加霜。作为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的寻乌县,年财政收入不足5000万元,但2000年以来当地陆续关闭了87个木材加工厂,其中1999年投资4000多万元建成的中密度纤维板厂,只卖了300万元;关闭几百个稀土矿点也损失了近亿元固定资产。

  当地环保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保护环境,硬性任务必须一刀切,政府也没财力给投资者或部门任何经济补偿,当然,财政近千万元的收入也在生态保护中化为乌有。”

  源区农民年均纯收入仅为珠三角农民的6%

  记者调查发现,为了确保下游用水安全,东江源区丰富的矿产和森林资源优势很难转化为经济优势,经济发展受到很大限制,老百姓长期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源区三县中,寻乌、安远至今仍是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定南也是江西省重点扶贫开发县。

  一组数字证明了这一点:三县84.2万人口中,贫困人口占42%。2003年三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到3200元,地方财政收入加起来只有1.7亿元。2004年三县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在1500元以下,是江西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仅为珠三角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处在江西省末端水平。

  树不能砍,矿不能采,当地老百姓守着“金山”过苦日子,这是东江源区在生态保护工作中面临的现实困境。在东江的发源地寻乌县三标乡东江源村,记者看到,村民仍住着20多年前造的土砖房,生活十分贫困。村支书周红娣告诉记者,以前村民靠山吃山,砍点树卖,种点脐橙,日子还过得去。现在为了保护东江源的生态环境,树不让砍一棵,村里3.8万亩山地也都封山育林了,村民断了经济来源,只能靠房前屋后种点果树、养几头猪和外出打工维持生计。

  除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当地生态保护投入的紧迫性与地方财力有限的矛盾也十分突出。当地有关部门告诉记者,源区三县的环境监测站因为负担不起每年100万元的运行经费,已经被迫关闭。而当地政府关闭的一大批矿山(点)由于后续治理工作跟不上,大部分矿区仍处于荒废状态,矿砂大量裸露堆集,随时都有被雨水冲入河床、流往下游的可能。不少矿区周围已开始出现沙石化趋向,植被破坏导致塌陷、地裂、滑坡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

  “饿肚子生态保护”绝不可能持久

  江西省环保局局长许苏卉认为,“越搞生态保护越受穷”,这种不合理的状况如果继续下去,势必无法实现城乡、区域以及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西北地区以前就发生过居民为了生存而毁掉生态保护林的事情。他说,上游牺牲眼前经济发展来搞生态保护,是为了全局的长远发展,如果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仅仅由上游来承担,显然是不公平的。为解决上下游之间生态保护义务与受益权利的“不对称”,必须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目前,生态补偿在我国已经成为一个全局性问题。据记者调查,不仅仅是在东江流域,在我国几乎所有江河的上下游之间,都存在着这样一种矛盾。这往往导致两个极端后果:一个极端是,下游的经济繁荣以上游的发展停滞为代价,如环京津贫困带,就主要出现在两大直辖市的水源涵养地和风沙治理带上;另一个极端是,下游不得不承受上游地区肆意污染、滥用资源的代价,如位于长江下游的江苏省,约80%的工农业、生活用水取自长江,但无论这个省多重视水污染治理,却仍然受到上游来水水质的制约。

  东江源区必须跳出“生态保护强化、经济发展弱化”的不和谐发展状态,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路。这已经成为当地群众的强烈呼唤和有关专家的共识。

  据了解,与一般生态保护不同的是,东江源生态保护有直接的经济收益,东深供水工程每年从香港获得的水费收入是20多亿元。在该工程每年向香港提供的11亿吨水中,40%来自东江源区,枯水期更是超过一半。

  因此,珠江水利委员会和江西省有关部门认为,在东江源区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已具备条件。1993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就明确提出:“已经发挥效益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要按照库区流域防治任务的需要,每年从收取的水费、电费中提出部分资金用于库区及上游的水土保持。”珠江水利委员会认为,建立上游水土保持等生态建设与下游资源开发利用的互惠互利补偿机制十分必要,建议从香港支付的水费中按一定的比例作为成本支出,返还给源区用于生态建设,促进源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