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云南曲靖推行“三村四化”改变村容村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1日13:19 半月谈

  本刊记者 李承祖 浦超

  “过去村里又脏又乱,刮风灰尘漫天舞,下雨路上全是泥。我丈夫出门总要带块抹布,上车后擦鞋子。”谈起洒交凼村的变化,村民何志珍喜上眉梢。“是‘三村四化’建设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你看,现在全村都是水泥路,花草树木也不少,我们可以像城里人一样每天穿干净的皮鞋了。”

  位于云南、贵州两省交界地大山深处的洒交凼村,是云南省曲靖市开展“三村四化”建设的198个试点村之一。曲靖市有570万人口,农村人口占410多万,是典型的农业大市。为了探寻西部地区破解“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的新路,曲靖市于2005年3月起,在偏远山区推行“小康村、文明村、和谐村”及“农业产业特色化、道路房屋整洁化、村风民俗文明化、团结互助和谐化”的“三村四化”建设,村容村貌和农民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

  小桥流水风光美

  黄土坡村曾是富源县有名的贫困村,村子两边都是山,山腰有条惟一进村的路,人均耕地1.7亩,土地贫瘠,村民们面临“上学难、饮水难、行路难、用电难、经济发展难”等五大难题。村民描述过去村庄的状况是“各家门前都是草堆、粪堆、煤炭堆,村子又脏又乱又臭”。

  然而,记者现在看到的黄土坡村却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全村房屋粉墙黛瓦,村间道路绿树成荫,清澈的小溪穿村而过,弯弯的小桥搭在小溪上,凉亭点缀在溪水边,人行道上,人们悠闲地享受着傍晚的闲暇;在村子的另一角,村民有的在打篮球,有的在打门球……昔日的“灰头土脸”已消逝得无影无踪。说起如今的生活,65岁的村民曹老五很开心:“现在每天吃过晚饭,我和老伴都去小溪边散步,星期六就打打门球,日子有滋有味。”

  村容村貌确实变好、变美了,村民的收入是否增加了?村民的生活是否宽裕了呢?

  因为土地贫瘠,气候冷凉,黄土坡村委会鼓励村民发展果林经济及种植魔芋和烤烟。2005年,全村种植魔芋120亩、粮食45亩、小春经济作物250亩;同时村里建了83个猪圈,养乌猪80头;建立了林果基地,帮助农民改良原来种植的7000余株梨、桃子、李子、板栗、苹果等,在村子周围有计划、有组织地建成连片返季早熟梨园60余亩,优质晚桃90亩;村里还有选择地输出富余劳动力43人,异地打工,寄钱回家。2004年,全村人均收入只有1900多元,2005年,即“三村四化”的第一年,人均收入就提高到了2416元。

  产业支撑奔小康

  沾益县西平镇娄家山和许家山村毗邻相依,坐落在离县城4公里处,城郊优势比较突出。然而多年来,这两个村的经济发展速度十分缓慢,村民普遍贫困。近年来,这两个村依托区位优势和本地资源,把扶持龙头企业和发展庭院经济相结合,改变了过去靠近城郊但经济却难发展的窘境。

  两村共同建成了华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养殖业为龙头,扶持带动并培育养殖户60多户。与此同时,他们利用闲置的取土场及空地,组织6户从事建筑业的农户,引资兴办起一个预制件厂,年产值达到300万元。由于该厂吸收了村里的30个富余劳动力,仅此一项,每月就累计为村民增加3万元左右现金收入。以家庭为单位的农副业也得到快速发展,两个山村种植反季节无公害蔬菜36亩,每亩增收1000元;栽培干果、苹果等经济林300亩,为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多种产业开辟出多条致富路,村里的剩余劳动力也基本得到转移,2005年,娄家山和许家山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3935元,远远超过了全国农民人均收入水平。村容村貌变好了,村民富裕了,曾经到外地谋发展的村民也闻讯回家乡来投资了。娄家山村的娄泽伟就是其中之一,记者前去采访时,正好遇到他投资50万元的“农家乐”刚要开张。“过去,村里又脏又乱,村民都很寒碜,感觉没有发展前途,我就到外面做生意了。”娄泽伟感慨地对记者说,“村里搞‘三村四化’建设后,我回了趟家,差点儿认不出这是自己的村子。村里漂亮了,乡亲们腰包里也有钱了,于是我决定回村搞一个‘农家乐’。村民们可以在我这里钓鱼、打牌;更重要的是,我们村离县城近,可以吸引城里人来感受农村生活,吃农家饭,参观我们的新村庄。”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