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青少年心理调查:有调查才有发言权 走出花季迷茫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1日16:42 金羊网-新快报

  ■专题策划:解素蔚谢少媛

  ■专题执行:新快报记者谢少媛实习生郝帅

  十几岁的青少年正处于人生最无忧无虑的花季时节,然而,近年来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青少年却呈逐年增多趋势,一项对全国22个省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调查显示,我国有30
00万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

  青少年面临的最大心理问题是什么?本报特别策划了本次专题,并就此在广州中学生中做了一次详细的调查。

  八成学生不快乐、郁闷

  如今,“郁闷”竟成为不少学生的口头禅。在本次调查中,近三成学生觉得“目前的生活不快乐”,感到“空虚”和“孤单”。50%的人常常会感到“说不出来的郁闷”。在衣食早已无忧的今天,孩子们为什么感受不到幸福,体会不到快乐?

  ■个案:老师一句批评引发罢学风波

  张妈妈告诉记者,她的女儿小易目前在一所重点学校上初一。自升上初中后,本来很乖的女儿变得很情绪化,很容易冲动,还经常与父母争吵,甚至发展到与班主任闹矛盾,不去学校上学,作业也不写了。她怎么也想不通孩子怎么会突然有这么大变化。“她原本是学校的尖子生,过去非常听话懂事,学习一直是年级前三名,为什么升上中学后就变成这样呢?”

  后来家长到学校了解到,原来班主任曾经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小易学习成绩有下降的趋势,反应也比以前慢了。这件事对小易打击很大,学习成绩直线滑坡,老师、家长和她的沟通也越来越难,说她几句她就摔上门把自己锁在房间里,谁也不让进,甚至发展到罢做作业。

  ■专家处方:适当挫折

  广州市儿童医院青少年医学科副主任汪玲华医生分析认为,十三、四岁的孩子正处于身心的断乳期,生理上的发育成长让他们更需要个性发展的空间。尤其是孩子刚由小学升上初中,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无论学习、生活等都需要适应。

  1.家长应该与孩子多进行沟通,不要采取过于强硬的手段,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2.加强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像小易就明显缺乏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由于她从小学业顺利,没有遇到过什么挫折,上了初中,面对更多竞争压力,再加上老师的当众批评,令她无法接受,进而产生异常行为。

  3.家长可找老师沟通,对孩子采取较为婉转的教育方式。

  七成多学生表示学习是压力来源

  应试教育加大了学生的精神压力。因课业任务繁重,竞争激烈,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使得学生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在本次调查中,75%的学生,表示自己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学习成绩”,有近六成的学生表示,在“学习取得好成绩”的情况,才能“感到快乐”。

  ■个案:“一见试卷就头晕”

  目前已经进入高考复习的最后紧张阶段,正在省一级学校读高三的小李却陷入恐慌之中。小李学习成绩不错,在班上一直名列前十名左右。谁料,随着高考时间越来越接近,小李压力越来越大,不但晚上常常失眠,而且面对学校组织的各类模拟考、测验,小李说,现在他是一见到考试卷子就头晕、心慌,手脚出汗。“我真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心里非常焦急。可以说越急越慌。”

  ■专家处方:尽量减压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对五所中学的初二学生进行心理测试,结果发现经常在考试前出现做恶梦、烦燥不安、失眠、胸闷等焦虑反应的占15.1%,在考试中出现焦虑反应的占29%。

  1.尽量帮孩子减压,淡化考试前的紧张空气。如在聊天时说些笑话,讲些有趣的事,或是抽出时间和孩子看看电视、听听音乐,都会使孩子的焦虑情绪得到缓解。

  2.教会孩子正确对待竞争,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接受挫折的能力,使他们不致于在失败面前沮丧后悔,懊恼自责。

  近两成学生从不与父母“沟通”

  本次调查中,在问到“你一般会和谁诉说心事”,仅18%的学生选择“会与父母沟通”,在“你最信任的人是谁”的题目中,仅19%的孩子选择“父母”,只有两成学生认为“父母是了解他们的”。在问到与父母沟通的频率时,48%的人选择为“一周一次”,19%为一个月一次,让人吃惊的是竟然有接近两成的学生表示,自己与父母“基本没有沟通过”。

  ■个案:小女孩从家里“拿走”几千元

  小可的父母由于工作忙,从小就把她送到外婆家里。由于从小被外婆溺爱着,养成小可任性妄为的性格,谁都不能批评或者多说她。读小学四年级时,她被父母接回家,她见到什么都好奇,刚开始常从父母朋友的车上偷走玩具娃娃玩,家长出于对她的愧疚仅仅警告她以后不能这么做。谁知最后甚至发展到不经大人允许将几千元拿走,并在几天时间内全部花光,回家后还不承认。被发现后,小可还质问家长:“你们以前不关心我,现在我长这么大了,只不过是多要了点零花钱又不算过分吧?”甚至还用割手腕吓唬父母。

  ■专家处方:亲子沟通

  汪玲华医生表示:“绝大多数孩子的心理问题都是由于家庭教育不当造成的,父母关系不和,父母离异,家庭不和睦,父母过于溺爱、过分保护或过分严厉以及对子女不切实际的过分期望,都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

  1.作为父母一定要明确一点:自己才是教育孩子的真正主角。

  2.无论多忙,家长一定要抽出时间与孩子交流。比如:每天晚饭后和孩子作游戏、讲故事,周末带孩子外出活动等。

  七成学生重视人际交往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调查发现,学生们开始重视人际交往。“与同学之间的交往能力”成为继学习成绩后影响孩子快乐的主因,甚至在低年级学生中有超过的趋势,在问到“在什么情况下你觉得快乐”时,71%的人选择了“与同学关系融洽”,这要比“考试成绩好”(66%)带来的快乐多出近5个点。

  ■个案:夹在朋友间我左右为难

  有位学生讲到,他的一位好朋友总是对他不信任,怀疑他对朋友的友谊,认为他为朋友付出得不够多,使他十分苦恼,不知怎样做才能消除朋友的怀疑。还有一位女生因两个要好的朋友发生了矛盾,她夹在中间十分为难,与甲交往怕乙不高兴,与乙交往又怕甲不理解,最后干脆两位朋友都不再交往,可内心又十分孤独、寂寞,想恢复与朋友的关系又不知该怎样去做。

  ■专家处方:换位思考

  专家认为,人际交往焦虑,主要指在与人交往中表现为焦燥不安,无所适从。这种倾向在当今中小学生中日益严重,影响了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求。

  1.家长应让孩子们懂得什么叫理解,什么叫爱。

  2.培养孩子换位思考能力,让其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度考虑问题。

  (观宇/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