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环境的“磁力”——全民创业在资阳的探索(上)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2日03:47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开篇的话

  创新创业,需要什么样的政务环境?

  资阳在探索———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

  资阳的探索开启我们的追问:营造好的政务环境,我们该做什么,该怎么做?

  本报从今日起推出《创新创业,需要什么样的政务环境》系列报道,推资阳及全省,深度剖析现实中的“肠梗阻”,以创新精神推进创业,以体制机制创新改善政务环境。敬请垂注。

  4月资阳,投资8亿元的金德管业集团西南生产基地热火朝天。

  “我们看中的,是这里的政务环境。”亚洲第一大管道制造商这样解释为什么从9个招商者中选定资阳。

  这话说得朴实,资阳人听来却是最高评价:丘陵地区新建市,自然条件和政策优势均不明显,正是政务环境成为资阳的核心竞争力!

  什么是政务环境?资阳人给出答案:最好的政务环境是政通人和;最好的精神状态是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在资阳,干部创事业,能人创企业,百姓创家业———全民创业的社会氛围正在形成。

  内外互动:“引外”必先“安内”,关键在打破部门利益格局2003年初,刚上任的资阳市委书记钟勉还没来得及摸清市情,便听到一个接一个企业外迁的消息。3年里,仅简阳就有20多个土生土长的企业外迁,几家骨干国企也在外地承诺的优厚条件下“跃跃欲试”。

  资本外流、企业外迁,资阳经济发展“失血”。连续几年,资阳民营企业增长速度比全省低3-5个百分点,而个

  体工商户则以每年5%的速度递减。

  抵不住3个税务所重复收税,2003年初简阳国光农化被迫出走。“和政府部门打交道,失去的比得到的多,我们从来就与政府保持距离。”国光农化道出当时大多数企业的无奈。

  “本土企业都留不住,又怎能让外来投资者留得住,发展得好?”2003年6月,资阳提出强力实施“环境兴市”发展战略,一场优化政务环境的持久战

  打响。

  “领导就是服务!最好的领导是创造宽松的环境!”“管理是手段,发展是目的。如果管理影响了发展,就必须改变管理手段!”

  一系列新观念深入人心。

  打破部门既得利益,政府出台《关于损害投资环境行为责任追究的实施办法》、《关于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执行不力处理办法》。全市3年取消行政事业收费项目260项,涉及20多个部门,处理违规干部90人。“高压线”下,“不给好处不作为,给了好处乱作为”现象大为收敛。

  半年后,国光农化回来了。出走的企业,如今已有20多家回归故里。

  内外互动的发展强势形成———资阳机车、四海、南骏、川橡、南格尔等一大批本地企业加快发展,澳士达、金德、香港华通集团等外来企业在资阳生根、壮大。

  大小共荣:“抓大”更要“重小”,关键是激活“第一桶金”

  在资阳,孙素清的财富传奇被人津津乐道。

  从走村串户收购禽毛换来“第一桶金”,到今天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四海集团,孙素清并非一帆风顺。亚洲金融危机的风暴卷走她创建的羽绒公司, 不甘失败的她买下破产的资阳市食品公司肉联厂,再次创业。

  全民创业的根本动力,来自人们内心涌动的挥别贫穷、奔向富裕的强烈渴望。在资阳,白手起家、争当老板、宽容失败、崇尚合作的工商精神受到尊重,吃苦耐劳、不怕冒险、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创业激情令人崇敬。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大的想做强,小的想做大,关键是如何把大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以及政府为他们创造的良好发展“小环境”拓展开,让更多创业者赚到“第一桶金”,进而形成更多的小企业发展壮大的“大环境”。

  降低全民创业门槛。一人公司、3万元注册公司、分期注入注册资金、30分钟内完成工商登记……资阳拿出最宽松政策。只要勇于下海创业,政府都会伸出关爱之手,服务、支持、引导、提升。

  提高全民创业能力。劳动人事部门牵头,邀请事业有成的先行者、各行各业专家为有创业欲望的人提供咨询,发动技工学校、企业内设培训中心投入全民创业培训,打造“技术蓝领”队伍。

  资阳人的创业激情澎湃起来。

  2005年,全市新发展个体工商户8846户,年末登记在册的个体工商户50975户,比上年增长11.1%。而此前10年,在全市每年发展个体工商户5000多户的同时,有近5000户关门歇业,总量始终未能突破5万户。

  城乡统筹:“强工”不忘“哺农”,关键是产业链支撑

  农民不富裕,资阳难跨越。

  作为丘陵经济发展示范区,资阳找到一条统筹城乡发展的路:发展农业资源型工业,以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通过利益联结机制使企业与农户形成共同体,带动农民创业。

  农民创业需要产业支撑。以四海、澳士达为两大龙头,资阳实施“千万工程”:2003年起的3年内,全市山羊、生猪出栏总量达1000万只(头)。龙头企业的壮大,已带动250多家良种扩繁场,13万

  户农民规模化、标准化养猪养羊。

  开县移民王成松已搬来乐至县4年。他在家中圈养黑山羊,由英英食品厂提供羊羔,保护价收购。王成松实现零风险创业,现在是“农业产业化工人”,“今年再建羊圈扩大规模,干双份工作,拿双份工资。”

  10个各具特色的工业重点镇分别构成城乡互动的产业链,带动资阳农村劳动力转移。贾家的金属制品、石桥的粮油加工、松涛的汽车配套、石羊的塑料制品,圆了当地农民创业梦。2005年,资阳农民人均纯收入2989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86元;民营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64.7%。今年1-2月,以民营经济担纲的资阳工业实现增加值13.3亿元,同比增长56.2%。

  在资阳,良好的政务环境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对外是竞争力,对内是凝聚力。■本报记者陈露耘张红霞罗继飞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