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破解布局难题 长春南北齐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2日09:16 新文化报

  矗立在铁北的原523台“五一”将正式“退役”,长春市宽城区新的行政中心将在这片废墟上建起,随之而起的将是整个北部新城。此举将成为长春城市规划的一个历史节点,其最重要的战略意义在于,它实际是在破解伪满时期长春的城市布局留下的百年难题,并可能推动东北亚一体化发展,甚至带动长春崛起成为东北城市群的中心城市。这是几位专家的精确论断。

  布局目标:铁路两侧齐头并进

  几道共约50米宽的铁轨,将春城硬生生隔成了泾渭分明的两个部分。

  南望长春,大厦林立,商贸发达,车水马龙,路人熙攘,一派经济繁荣、人居富庶的大都市景象。

  不需北望,只需趴在长春火车站候车室窗台上,便能一览铁北:一片低矮的平房,一个个耸立的烟囱,还有那一排排已不再“年轻”的厂房。

  参与改造大铁北规划的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研究部副部长冯苏宝,揭开尘封在12道铁轨背后阻碍长春南北“一体化”发展的历史。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长春改名新京,日本人委托德国专家制定了一份《大新京都市计划》,这个计划使长春经过短短10多年光阴,迅速从10多万人口的小城市发展成拥有近百万人口的大都市,但也是这份规划,成为如今制约长春城市空间发展的紧箍咒,由于规划沟通南北的干道少,作为中轴线的人民大街到长春火车站便戛然而止,铁路线成了分割线,致使其两侧用地发展极不平衡。

  冯苏宝说,改造大铁北的战略思路和一系列的组合动作之锋芒所向,就是要破解当年留下的紧箍咒和怪圈,破解这个城市布局的百年难题,使铁路线分隔而成的“二元世界”一体化。

  其举措包括:让人民大街贯通火车站直达北四环,建设环铁商圈,实现铁路无缝连接,将宽城区行政中心迁至铁北,以“工业强区,三产富区,科技兴区,环境优区”,同时举全区之力,建设“一个新城”,构筑“三大板块”,发展“五大产业”,打造“五园两区”,营造“六个亮点”。这样做,实际是采取一种跨越式的步履,即不仅向福特式工业城市模式(一个中心向周围辐射),并且朝着“后福特”星云式多核心城市模式挺进。

  区域目标:成为东北中心城市

  “2003年10月,中、日、韩三国领导人签署《中日韩推进三方合作联合宣言》,倡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促进东亚经济一体化,共同防范全球经济风险。”广东省产业与区域经济研究会副会长魏达志说,这是个机遇,长春北部中心区未来的发展,应当注重扩大对东北亚地区的经济贸易合作,在推进对外多元化经济贸易技术合作的同时,应特别注重日、韩对中心区的投资合作,注重引进日、韩跨国公司等投资主体对中心区进行成片开发。建设环铁商贸园区和东北亚物流园区,应站在全局的高度,对其进行功能定位,同时积极培育企业主体从事对外贸易与投资,在推进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获益。

  魏达志用中国-东盟自由区的例子指出宽城区未来的发展趋势。他说,中国-东盟自由区的构建,使广西、云南等西南地区充分发挥了地理优势,促进其由封闭走向开放、由落后走向先进,最终极大地改变西南地区在整个国家经济布局中的地位。

  同样,东北亚的一体化进程,也将给具有地缘优势的东北地区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东北是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不仅突出了东北对东北亚合作的战略地位,而且也将发挥东北作为东北亚国际大通道的地位与作用,并由此带动整个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和东北区域经济的振兴。

  另外,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国家层面的竞争将逐步过渡到城市和城市群之间,城市群中必定要有一个中心城市。而长春北部中心区若率先崛起,就有可能带动旧城区的发展,并有可能推动长春成为东北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因此,长春北部现代中心区的崛起应当从战略高度争取省、市更大力度的支持与开发政策,趁东北城市群尚未形成中心城市努力前进。

  实现途径:打造“小狗经济”

  “发达国家特别是国内长三角、珠三角等先行地区的经验表明,产业集群成为我国区域特别是相对滞后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行路径。”深圳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谭刚谈起整个大铁北的规划,首先分析的就是规划里各个园区间的经济关系。

  所谓产业集群,就是指大批具有产业关联性的企业以及相关服务、管理和科研等机构在特定地域内聚集成群的现象。通俗来讲,可以称之为“小狗经济”。对地处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长春市宽城区来说,要在“十一五”期间实现跨越式发展,一个切实可行的路径就是实施产业集群策略,依托宽城区的比较优势、特色资源和优势产业,选择和实施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之上的产业聚集,实现“芯”(核心产品)+“块”(经济规模)+“链”(产业延伸)+“群”(配套体系)的整体推进,推动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谭刚提醒,政府在实施产业集群战略时,首先要准确认识和把握宽城区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根据要素禀赋条件,合理选择集聚产业,把产业集群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把产业引进与现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把项目和资金引进与引进产业集群核心技术和延长产业链结合起来,从而推动全区产业成长和竞争力提升。

  其次要遵循产业集聚规律和机制,以重点企业为龙头,按照企业间的“共生”关系,引导配套企业围绕支柱产业集聚,培育产业园区和特色块状经济,壮大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增强配套能力,实现产业发展的合理集聚和布局,提升产业竞争能力。再次要着力于制度创新和环境培育,特别要重视有助于产业集群发展的软环境建设。本报记者 张婷娟

  (新闻编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