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专家建议重修“惟楚有材”牌楼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2日09:39 汉网

  汉网消息《长江日报》(记者李咏通讯员欧新梅)“非物质文化遗产‘惟楚有材’始出于湖北武昌。”省实验中学高级教师吴修志和省社会科学院楚文化研究室研究员邵学海的考证结果,引起省市文化学者和历史学家响应。昨日,武昌区举办“惟楚有材”专题研讨会,大家一致表示:作为楚文化发祥地的湖北,应尽快重修“惟楚有材”牌楼。

  “惟楚有材”,意指教育兴盛、人才辈出,典出《左传》。古代所称“楚地”,主
要指湖北、湖南两省。人们说到“惟楚有材”,首先想到的是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此联为清朝嘉庆年间袁观冈与贡生张中阶合撰。现代媒体中,这句话成为潇湘大地教育发达、人杰地灵的代用词。

  邵学海等考证,“惟楚有材”四字最早出自清初顺治年间湖广巡抚林天擎所撰武昌府学重修记中,将近一百年后,书于匾额,悬挂于武昌贡院(今省实验中学)牌楼。咸丰三年,贡院毁于太平天国运动,牌楼未能幸免。咸丰八年,官文、胡林翼重修贡院及牌楼,并请途经湖北的曾国藩重写匾额。1958年,此牌楼因大风而倾覆。考证结果,林天擎所言比岳麓书院门联早出一个半世纪。

  华中师范大学收藏的解放前上海出版的《联合画报》,刊载了民国晚期摄下的牌楼照片。武昌区“楚材街”、“楚材社区”也因此得名。1993年,省实验中学请书法家陈义经书写“惟楚有材”,此后,这块牌匾一直悬挂于学校门口。

  武汉大学历史学教授冯天瑜、市社科院研究员皮明庥等专家学者认为,湖北是教育大省,人才辈出。“惟楚有材”是一笔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重修牌楼,既彰显湖北深厚文化底蕴,昭示“科教兴市”方略,又有利于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激励后人奋发有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