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知名高校校长三问高考改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2日10:23 天津日报

  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面试”选拔落下帷幕。“一石激起千层浪”。当高考分数第一次与高校录取脱节,人们或期待,或质疑。

  记者近日围绕着高考改革问题采访了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几所高校的负责人。

  高考:见分不见人的选拔?

  “良好的生源是办学成功的一半”,上海交通大学分管教学、招生的副校长印杰打了个比方,“如果将大学比喻成一个工厂,招生就像工厂选购材料一样,没有良好的原材料,怎能指望工厂生产出好的产品?工厂要有特色,才能打造品牌。同样道理,国家帮学校‘采购’完成‘选材’过程,这是不科学的。一流大学更应注重多元化,否则特色和品牌无从谈起。”

  印杰说,我国现行“唯分数论”的学生培养模式导致的后果是过分强调培养学生追求标准答案的能力。创新的动力在于不断提问,过分强调标准答案等于抹杀学生的创造力,久而久之学生变成了“答题机器”。

  浙江大学副校长姒健敏说,对一流大学而言,“自主招生”是大势所趋。“中国地区发展失衡,高校自主招生不可能大面积铺开,但一些经济相对发达、高等教育入学率和诚信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可以实施小范围试点,探索和积累自主招生的经验。”

  高考:素质教育的天敌?

  “高考指挥棒影响素质教育的发展,但高考本身并不是阻碍素质教育发展的症结所在,分数至上的选拔录取手段才是阻碍其发展的根本”,姒健敏说,改革现有的高校招生办法,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评价制度,是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关键。

  南京大学副校长张大良说,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其实是教育思想的区别,而不是教育方法上的不同,不能简单地说“搞面试就是素质教育、搞笔试就是应试教育”,“笔试照样能考出素质来,但考什么、怎么考很重要,不能过于强调标准答案”。

  高考:选拔制度何去何从?

  近年来我国的高考改革可谓年年有新招,然而,这些高考改革“新招”的效果均不尽如人意。我们不能回避一个问题:我国高考选拔制度将何去何从?张大良表示,中国作为高等教育大国,考试人口众多,为保障公平,全国高考不可能轻易取消。当下,并不是所有高校都有能力走上自主招生之路,不过,国内一流高校完全可以探索走“自主招生”这条路,且形式可以多样。印杰认为,此次复旦、上海交大“面试”选拔模式,尚属于小范围试点。因受地域招生数量和实施“面试”招生的学校数量的限制,“面试”选拔暂时很难在全国推广。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刘丹王骏勇余靖静

  (据新华社上海4月11日电)

  责任编辑:刘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