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南国时评:民工劳模增加体现认可贡献?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2日11:26 广西新闻网

  在今年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奖状评选中,农民工候选人的数量将从上次的1人增加到18人。这是中华全国总工会在4月10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的(据《工人日报》4月11日报道)。

  民工劳模数量增加了,是其地位和贡献得到社会尊重和认可的结果——对这一冠冕堂皇的“升华”牞笔者很是感到困惑。按照这个逻辑,是不是可以说
:上次农民工劳模只有一个或以前根本没有的时候,就说明社会没有尊重和认可农民工的地位和贡献?控制农民工劳模数量的,真是“社会”这个拟人形态的东西吗?真是“社会”决定着农民工劳模的数量吗?看完整个报道就会看到这纯粹是句套话。

  报道介绍:这18位农民工代表主要来自建筑业,因农民工普遍工期短、流动性较大,符合“五一劳动奖章”评选条件的相比其他职工要少很多。全总强调,今年的评选工作开展前曾要求各地充分重视对工作出色农民工的推荐——瞧,这哪里是“社会”尊重和认可的结果,分明是上级和领导重视和关照的结果嘛。没有上级的这个强调,按照当下的劳模评选规则,哪里会轮到工作无定所、缺乏工会保护、权利弱势的农民工?在自上而下的行政评奖秩序下,“社会”再尊重和认可农民工的地位和贡献,也顶不上上级领导意志的一个强调。

  过去农民工劳模数量很少,说明社会不认可农民工贡献吗?不是,中央早就在重要文件中承认了农民工“产业工人”的身份;公众也是认可农民工贡献的,人们经常感慨,没有农民工的辛劳奉献,城市哪有今天的靓丽;舆论更是尊重农民工的,这从日常报道中的情感倾向可以感受到。社会如此尊重,为何民工劳模数量那么少呢?关键在于劳模评选制度对农民工的排斥,评选制度并不尊重和认可他们的劳动。

  评选对农民工的制度性排斥从报道中也可以看出来。全总在“炫耀”劳模评选的公正时说:在推荐评审过程中,各级工会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认真执行评审有关规定,推荐对象都是自下而上产生,并经过了职工(代表)大会、居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我想问的是,按照这种评审规则和程序,有几个农民工能选上劳模?因为缺少制度保障,农民工是一盘散沙地存在着,很少有所谓农民工工会或农民工代表大会,按照评选规则,谁来推荐他们,又由谁来讨论通过?如此评选制度根本没有内在地把农民工当作评选对象,所以,这种制度下多出现了几个民工劳模,并非制度性的,而是领导和上级意志关照的产物。

  所以,民工劳模数量增加的本质不在“如今过多”而在“过去太少”,而左右这些的不是“社会”而是“行政意志主宰的评选规则”。如果是一个负责任的公共部门,面对民工劳模增加了几个,应该着眼于对过去“数量太少”的愧疚而这样说:是我们过去的制度设计有问题,所以导致过去农民工劳模数量太少。编辑:黄皓作者:曹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