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半世纪艰苦创业 5万多人长眠黑土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2日13:56 新民周刊 | |||||||||
撰稿/郑加真 在我案头摆着一份1958年转业军人的统计资料:从1947年开始,陆续进入北大荒的转业复员军入,共8批次,累计14万人。截至1985年末,仍留在北大荒的转业军人共7万多人。其中老红军40人,抗日时期参军的2000人,解放战争时期参军的16000人。残废军人1500人。年过半百、花甲的已达20000人。因公牺牲、长眠地下的3000人。此外,还有为数众多的自
据1995年资料表明:北大荒人在近半个世纪以来的艰苦创业中,已有5万多人的白骨埋在这块黑土地上。遗憾的是未查明转业军人数字。但是,可以肯定:在这5万多长眠者中间,转业军人占着很大的比例。因为他们大都年近花甲,有的则是“古稀”、“耄耋”之年。 当然,其中也不乏英年早逝的科技人员、城市知青和从祖国各地来的垦荒者。如果说今日北大荒面貌巨变、万象更新,那么,这一切与长眠者紧密相连。 没有5万多长眠者的昨天,就没有北大荒的今天。在这5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早年每平方公里还摊不上一个拓荒者;如今,每平方公里已埋下了一个拓荒者的忠骨了。 无论走到哪里,农场或是工厂,城镇或是生产队居民点,你在聆听人们讲述开发史、参观他们的当今建设成果之后,准会发现不远处有一座公墓,或者坟包……有的立碑纪念,有的仅仅用木牌标志死者姓名。这些安静的公墓和坟包,俨然是北大荒的庄严、肃穆的“八宝山”公墓了。他们讲述的历史都要从这里开始,而今日矗立在荒原上的一切:林带,公路,麦海,电视塔,农用飞机场,粮食处理中心……都与长眠者有关,凝聚着他们的青春、汗水乃至生命! 人们都这样对来访者说:“这是咱们单位的八宝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