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评论:广州观察:我们回不了“私塾”时代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2日14:12 金羊网-羊城晚报

  □王峰

  据昨日本报报道,一张名为“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寻同道者”的帖子出现在广州华景新城和番禺丽江花园的业主论坛上,一位“前卫”妈妈不满现行教育体制,打算让孩子读完初二后休学,由她本人帮助在家自学。但她也表示,孩子并不放弃高考、大学。

  准确地说,这位母亲并非彻底否定现行教育体制,她只是不满孩子所在中学的某些教学方式。至于把孩子带回家进行“私塾”式教育,这种做法或许可以暂时解决孩子面临的困惑,但应该指出,这绝不是教育事业的方向。我们已回不了“私塾”时代。

  学科划分和社会分工日趋精细、专业化是现代社会的一个特点,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专业化、社会化,很难想象,100个单兵作战的家庭教师比一所拥有100个老师的学校教育成效更高。相对学校而言,家庭教育的重大缺陷是缺少交流和交往,而在现代社会中,这种交流、互动经验可能比学习知识更重要。况且,现行教育体制并没有把家庭教育排除在外,两者并非对立关系,家庭教育一直都是、并且必须是学校教育的有力补充,抽离了哪一个,教育都将是片面的。

  报道里的孩子希望“退学之后想看更多的书、弹琴、写小说”。有人举出童话作家郑渊洁之子郑亚旗为例说明家庭教育之成效,也有人指出韩寒退学之后在写作、赛车方面都取得了成功。但在强调这些事例时,请不要忘掉,绝大多数取得成就的人并没有采取这种极端方式,更何况这些所谓的成功事例仅限于文史领域,我们很难想象这种经验适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更不要说大学阶段那些需要更多实验、更多实践的学科了。

  现行教育当然有问题,最致命的是它过于功利,中学教育尤甚。与高考较远的小学已试着与考分脱节,而中学就不行,而且还要分主课、副课,如果说一位音乐家或美术家的成功是因为他“副课”学得好,岂不是很荒唐?就这个角度来说,这位母亲所提出的“孩子不应成为学习工具”是一个有普遍性的问题。教育目标的偏失,不只是教育制度本身的问题,它反映出整个社会的某种功利化倾向。

  既然是普遍性问题,它就不可能在单个家庭中得到彻底解决。暂时回避了初三,你还得面对高中、高考、大学以及就业等一系列问题。无论如何,这个问题的解决不可能回到“私塾”框架内,而有赖于全社会的关注和整个教育体制的良性改革。

  (紫/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