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心醉之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2日14:19 新民周刊

  BY 闫智利

  顾名思义,《醉书随笔》是一本读书人写的书话。作者许定铭曾经在香港开过旧书店,非常热衷于搜集各种文学图书 的不同版本,长此以往,不但成为了一位著名的藏书家,而且对新文学有着非同一般的见解:这也就成了《醉书随笔》的由来 。

  《醉书随笔》书名就很值得玩味,这书名好就好在一个“醉”字,是看到好书书不醉人人自醉;是读到好文击节叹惋 、吟诵不已的心醉;更是俯仰皆是书,陶然自学问的人心俱醉。一个“醉”字,读书、爱书、藏书的书生模样跃然纸上。

  在书中的《书缘》一文中,作者写到了一次小小的购书经历,“那天,我原没有买书的意思;到旺角去原本是有点小 事要办,但到的时间早,只好逛进一所旧书店里,不料却让我在书架上发现了几本难得一见的好书”,于是,骤然之间,“我 紧张得连心跳也加速了,立即把它们攫在手里,仿佛抓不牢它们就会逃跑似的”。那种欣喜欲狂的心情是一般人难以理解的, 相信许多喜欢书的朋友都曾有过感同身受的经历。

  既然是书话,除了买书藏书的经历之外就是对自己所购书籍的评论了。据作者自己介绍,他最先学的是现代诗和现代 文学,后转向研究我国上个世纪30年代的作家与作品,所以平时所购图书多是与此相关。那个很遥远的30年代,在历史的 烟雾弥漫中,已经模糊一片了。除了学中文的学生,还能奢望有多少人能记住那些已经逝去的人,以及那些已经被历史的尘土 掩埋的作品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作者某种程度上还原了一个历史时代的真实,还原的办法看似很简单:重新关注那些已经 被我们遗忘的作家以及他们的作品。比如叶紫以及他的《丰收》。现在很少人能记得这个如昙花一现的天才般作家。可是只要 提到与其同时代的另外两名作家萧军、萧红,我们都会很清楚地记得。历史的发展就是这么的不公平。1935年上海奴隶出 版社出版了奴隶丛书中的三本:叶紫的《丰收》、萧军的《八月的乡村》和萧红的《生死场》。当时的这三位作者都是默默无 名的文学青年,但是在鲁迅的大力举荐并亲自给丛书作序的情况下,当时的文坛很快就接受了他们。可是很遗憾,时至今日, 萧军和萧红都成为了著名的东北作家,但是叶紫由于英年早逝,锋芒微露,就悄无声息了。从作者对叶紫的一些简短的评论看 ,对这位年轻的作家充满了惋惜之意。尽管叶紫是一位“真正深刻写出了破产中的农村面貌来尽了文学战斗任务”的作家,但 是无论是历史还是文学史都快把他忘记得一干二净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作者写叶紫毋宁说是一种遥远的纪念。

  还有《文坛上的流星——罗淑》,也是纪念一位已经被遗忘的30年代的女作家。对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作家的纪 念几可多个“等身”了,但是有谁还记得这样的小人物呢。清华大学葛兆光教授在他的《思想史的写法》中提到过这样的一个 观点,说书写思想史不是书写那些大人物的经历而是要把笔触多放在那些默默无名的小人物身上,因为毕竟是众多小人物创作 了大历史。据说,葛教授的这个观点一经发表招致很多的批评,但是我认为这个观点不但不错还可以进一步补充,不但是思想 史,文学史的写法同样是如此。许定铭先生在《醉书随笔》之中的许多篇章,看似闲淡之笔,恰恰通过写那些被我们遗忘的无 名作家以及评论他们的作品补写了正统文学史的许多缺憾之处。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