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科研项目成“圈钱”工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3日08:38 天津日报

  ●上海某科技公司在科研过程中涉嫌弄虚作假骗取国家上亿元

  ●有的科研项目经费到位以后,项目主持人就可以从中提成20%,有的甚至达到40%

  ●2004年度审计发现,科研系统2个部门和45个科研单位转移挤占挪用科研经费6.
69亿

  上海某科技公司在科研过程中涉嫌弄虚作假、骗取国家上亿元科研经费一事,再次引发人们对科研经费分配、管理、使用机制的反思。不容置疑的是,一些科研人员以课题为幌子,发科研经费的财,已不再是个案,而越来越成为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

  一位大学教授最近透露,有的科研项目经费到位以后,项目主持人就可以从中提成20%,有的甚至达到40%。“有的科研提成连发票都不要,就拿到自己老婆口袋里了。”

  国家审计署不久前公布的审计公告可谓触目惊心:2004年度的审计发现,科研系统2个部门和45个科研单位转移、挤占、挪用科研经费6.69亿元,另外还有13个单位把3.27亿元的科研经费违规出借、对外投资甚至投入股市。

  我国科技投入长期不足,是制约科技创新的一大瓶颈,然而有限的钱并没有全部用在刀刃上,却成了有些科研人员“圈钱”的手段。

  科研经费让人痛心地流失,一方面,与我国科研经费的分配机制不完善有关,相关主管部门及其主管人员拥有太大的资源分配权和项目审批权,容易造成决策不当、资源浪费乃至腐败滋生。而一些科研单位将人员收入与科研经费挂钩,诱使很多科研人员拼命去争项目、争经费。另一方面,科研经费的使用监管严重缺位。经费下拨后如何使用,一般由项目主持人一人说了算,致使部分资金“拐了弯”,装进个人腰包。至于科研成果,或是凑几篇论文对付过去,或是请几个权威专家开个成果鉴定会,只要“表示”到位,评审专家一般都会给开“通行证”。这样,一些科研人员就在“科研成果”的幌子下面,轻易套取瓜分了国家宝贵的科研经费。

  新华社记者王海鹰王娅妮

  (据新华社济南4月12日电)

  责任编辑:闫新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