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保尔老师”在申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3日09:01 解放日报

  

“保尔老师”在申城

  上月底,上海火车站月台上,来自甘肃贫困山区身残志坚的“保尔老师”张学成拄着上海演员佟芮欣赠送的新拐杖,坐上新轮椅,带着电影《大山深处的保尔》摄制组全体人员和许许多多上海人的爱,踏上了归途。

  在上海,他收到了在《大山深处的保尔》中饰演张老师的演员佟芮欣全家送来的礼物———一副新的拐杖和新的轮椅;收到了制片人姚国铭为他体检、诊治而四处奔走的热情关怀;

  在上海,他感受到了申城媒体的深切关爱,一篇篇跟踪报道,一次次上门探访,都让他体会了上海新闻人对他的理解和尊重;

  在上海,他那缠绕多年的病痛得到了全身检查,而归家之后,上海的白衣天使将持续为他送医送药;

  在上海,他得到了和山区“娃儿”同龄的上海学生的敬仰和集资捐助;

  在上海,他遇到的每一个陌生人,都对他这位 30年以残疾之躯坚持教书育人的辛勤园丁,怀着由衷的敬意。

  西行列车,载走了上海人民对西部人民及其优秀儿女的深情厚谊。

  上海影人把“保尔老师”搬上银幕

  电影《大山深处的保尔》是根据全国模范教师、甘肃“十大杰出残疾人”、镇原县殷家城乡李园子小学教师张学成的事迹创作拍摄的。张学成年轻时因医疗事故致残,但 30年来坚持拄着双拐、骑着毛驴,艰难地奔波往返在西部的崎岖山路,培育了当地 300多名贫困学生,其中有 20多人先后考上大专院校,还有的成长为硕士生、博士生。

  30年来,张学成的汗水流淌在这块贫瘠的黄土地上,真情也播撒在这块孕育着希望的大地上,因而被誉为“教坛保尔”。最艰难的时候,这世界给张学成的只有一个小小的窑洞,他却用自己的手,创造出一个完整的学校来,从 4名学生,到 3个班级,一直到一幢两层楼的学校,这就是他大半辈子唯一的骄傲。

  而把张学成先进事迹搬上银幕的,是上海的民营影视制作公司和上海的电影人史凤和、佟芮欣等。

  《大山深处的保尔》摄制完成后,曾组织上海部分先进劳模和专家观摩,获得了较高的评价和赞誉。老劳模吴佩芳、房金妹和电影艺术家秦怡观后表示:“我们深深感到弘扬这位优秀残疾教师爱国、爱民先进事迹的《大山深处的保尔》,是上海电影工作者在文化方面支持西部建设、服务全国的成功之举。”

  摄制组大山深处体验生活

  拍摄期间,《大山深处的保尔》克服了资金短缺、周期紧张、交通不便等种种困难,专程远赴主人公所在的大山深处体验生活。制片人姚国铭认为,张学成为我们树立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拍摄以他为故事原型的电影,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鼓舞人民群众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

  摄制组吃苦耐劳、忘我工作,给当地老百姓和党政领导干部留下了良好印象。剧组的演职员大多是共产党员,他们表示:当地百姓生活还很困难。摄制组理应以艰苦奋斗为荣,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

  把“保尔老师”接到上海

  《大山深处的保尔》关机了。当演职员们要离开时,当地百姓都流露出深深的依恋之情。

  “剧组离开时,我的心情很复杂。”男主演佟芮欣回忆道,“车轮掀起的尘土很大,看着拄杖送行的张学成瘦弱的身影消失在烟尘里,我不知该为这样一个好人做些什么。”在与主人公短暂相处的日子里,佟芮欣多次想以自己的片酬相赠,但一再遭到张学成的婉拒。

  姚国铭同样惦记着张学成残疾的双腿。回到上海,他几次与佟芮欣商量,要将张学成接到上海,找一家医院全面体检一次,即使不能根治他的腿疾,也要减轻他一点病痛。所需费用怎么办?商量的结果是:“由我们公司承担。”

  主旋律现实版同样感人

  经过制片人及部分演员的奔走牵线,张学成的上海之行顺利实现了。 3月 20日,带着对健康和继续执教的梦想,他长途跋涉 4天,由山区坐长途汽车到西安,再坐长途汽车,几乎不吃不喝,一路颠簸来到上海。

  3月 22日,新闻晚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 30年以病残之躯奔波教学教坛“保尔”来沪圆梦》,并在焦点版面以两个版的配置刊登《张学成骑着毛驴教书去》和《佟芮欣自己剃了个“张式头”》两篇报道。上海许多医院看到后主动来电联系,希望能帮助张老师完成“想多教娃儿,想多活两年”的心愿。而这时,张老师已经被解放军八五医院悄悄接去检查了。医院紧急召集泌尿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的主任、专家会诊,大家根据张老师的讲述和以往的病历,制定了体检方案,确定了需要检查的项目。

  3天后,与新闻晚报联动的上视新闻综合频道《真情实录》也于黄金时间报道了张老师的事迹。

  3月 23日,位于松江的育才中学可容纳 1800人的大礼堂挤得满满当当,在近一个半小时的放映时间里,礼堂内几乎无人走动或中途退场,不少女生感动得哭红了眼睛。同时,育才师生又捐款 1.5万元。

  心系大山深处学生的张老师,在医院呆了一个星期便吵着要出院回家。

  医院苦苦挽留,他还需要多住几天来巩固疗效。

  记者苦苦挽留,他还没有出去看过上海的风景。

  但是张老师咧开嘴笑着推辞了所有人的好意:“娃儿等着我回去上课呢 !”

  临走前一晚,新闻晚报曾远赴湖南山区支教的 4位“乡村女教师”也来到张老师病房,与他真情面对。与此同时,通过互联网联络,远在英国读书的几位中国留学生,在伦敦的学校里也积极为张老师募集捐款捐物,并联系上海的记者要寄往张老师所在的学校。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城市之神,文以铸之。

  本报记者 洪伟成 新闻晚报记者 谢正宜

  

“保尔老师”在申城

  上月底,上海火车站月台上,来自甘肃贫困山区身残志坚的“保尔老师”张学成拄着上海演员佟芮欣赠送的新拐杖,坐上新轮椅,带着电影《大山深处的保尔》摄制组全体人员和许许多多上海人的爱,踏上了归途。

  在上海,他收到了在《大山深处的保尔》中饰演张老师的演员佟芮欣全家送来的礼物———一副新的拐杖和新的轮椅;收到了制片人姚国铭为他体检、诊治而四处奔走的热情关怀;

  在上海,他感受到了申城媒体的深切关爱,一篇篇跟踪报道,一次次上门探访,都让他体会了上海新闻人对他的理解和尊重;

  在上海,他那缠绕多年的病痛得到了全身检查,而归家之后,上海的白衣天使将持续为他送医送药;

  在上海,他得到了和山区“娃儿”同龄的上海学生的敬仰和集资捐助;

  在上海,他遇到的每一个陌生人,都对他这位 30年以残疾之躯坚持教书育人的辛勤园丁,怀着由衷的敬意。

  西行列车,载走了上海人民对西部人民及其优秀儿女的深情厚谊。

  上海影人把“保尔老师”搬上银幕

  电影《大山深处的保尔》是根据全国模范教师、甘肃“十大杰出残疾人”、镇原县殷家城乡李园子小学教师张学成的事迹创作拍摄的。张学成年轻时因医疗事故致残,但 30年来坚持拄着双拐、骑着毛驴,艰难地奔波往返在西部的崎岖山路,培育了当地 300多名贫困学生,其中有 20多人先后考上大专院校,还有的成长为硕士生、博士生。

  30年来,张学成的汗水流淌在这块贫瘠的黄土地上,真情也播撒在这块孕育着希望的大地上,因而被誉为“教坛保尔”。最艰难的时候,这世界给张学成的只有一个小小的窑洞,他却用自己的手,创造出一个完整的学校来,从 4名学生,到 3个班级,一直到一幢两层楼的学校,这就是他大半辈子唯一的骄傲。

  而把张学成先进事迹搬上银幕的,是上海的民营影视制作公司和上海的电影人史凤和、佟芮欣等。

  《大山深处的保尔》摄制完成后,曾组织上海部分先进劳模和专家观摩,获得了较高的评价和赞誉。老劳模吴佩芳、房金妹和电影艺术家秦怡观后表示:“我们深深感到弘扬这位优秀残疾教师爱国、爱民先进事迹的《大山深处的保尔》,是上海电影工作者在文化方面支持西部建设、服务全国的成功之举。”

  摄制组大山深处体验生活

  拍摄期间,《大山深处的保尔》克服了资金短缺、周期紧张、交通不便等种种困难,专程远赴主人公所在的大山深处体验生活。制片人姚国铭认为,张学成为我们树立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拍摄以他为故事原型的电影,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鼓舞人民群众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

  摄制组吃苦耐劳、忘我工作,给当地老百姓和党政领导干部留下了良好印象。剧组的演职员大多是共产党员,他们表示:当地百姓生活还很困难。摄制组理应以艰苦奋斗为荣,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

  把“保尔老师”接到上海

  《大山深处的保尔》关机了。当演职员们要离开时,当地百姓都流露出深深的依恋之情。

  “剧组离开时,我的心情很复杂。”男主演佟芮欣回忆道,“车轮掀起的尘土很大,看着拄杖送行的张学成瘦弱的身影消失在烟尘里,我不知该为这样一个好人做些什么。”在与主人公短暂相处的日子里,佟芮欣多次想以自己的片酬相赠,但一再遭到张学成的婉拒。

  姚国铭同样惦记着张学成残疾的双腿。回到上海,他几次与佟芮欣商量,要将张学成接到上海,找一家医院全面体检一次,即使不能根治他的腿疾,也要减轻他一点病痛。所需费用怎么办?商量的结果是:“由我们公司承担。”

  主旋律现实版同样感人

  经过制片人及部分演员的奔走牵线,张学成的上海之行顺利实现了。 3月 20日,带着对健康和继续执教的梦想,他长途跋涉 4天,由山区坐长途汽车到西安,再坐长途汽车,几乎不吃不喝,一路颠簸来到上海。

  3月 22日,新闻晚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 30年以病残之躯奔波教学教坛“保尔”来沪圆梦》,并在焦点版面以两个版的配置刊登《张学成骑着毛驴教书去》和《佟芮欣自己剃了个“张式头”》两篇报道。上海许多医院看到后主动来电联系,希望能帮助张老师完成“想多教娃儿,想多活两年”的心愿。而这时,张老师已经被解放军八五医院悄悄接去检查了。医院紧急召集泌尿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的主任、专家会诊,大家根据张老师的讲述和以往的病历,制定了体检方案,确定了需要检查的项目。

  3天后,与新闻晚报联动的上视新闻综合频道《真情实录》也于黄金时间报道了张老师的事迹。

  3月 23日,位于松江的育才中学可容纳 1800人的大礼堂挤得满满当当,在近一个半小时的放映时间里,礼堂内几乎无人走动或中途退场,不少女生感动得哭红了眼睛。同时,育才师生又捐款 1.5万元。

  心系大山深处学生的张老师,在医院呆了一个星期便吵着要出院回家。

  医院苦苦挽留,他还需要多住几天来巩固疗效。

  记者苦苦挽留,他还没有出去看过上海的风景。

  但是张老师咧开嘴笑着推辞了所有人的好意:“娃儿等着我回去上课呢 !”

  临走前一晚,新闻晚报曾远赴湖南山区支教的 4位“乡村女教师”也来到张老师病房,与他真情面对。与此同时,通过互联网联络,远在英国读书的几位中国留学生,在伦敦的学校里也积极为张老师募集捐款捐物,并联系上海的记者要寄往张老师所在的学校。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城市之神,文以铸之。' name=brief>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