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人物春秋:赤子深情:民营企业家李一奎的传奇人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3日13:17 中国广播网

  点击收听音频>>>

  中广网北京4月13日消息(记者冯会玲、刘源源)人物专访----赤子深情:民营企业家李一奎的传奇人生

  他,是黑土地上农民的儿子。当初父母亲送他上大学时,他的兜里只有3块钱。

  他,雄心勃勃要闯出一片天空,10年心血却在一夜间付之东流。而立之年的东北汉子禁不住热泪长流。

  创业之初,他走得艰难。为了贷款,他在银行门口蹲了三天。

  成功后,他把梦想放得更高、更远,他说自己连做梦都想把产品打国外,去挣老外的钱。

  他,就是通化东宝药业的董事长兼总经理李一奎。

  55年前,还没有多少人知道吉林通化这个地方;55年后的今天,吉林通化已经成了不少外国人都很熟悉的地方。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变化,是因为那里有个通化东宝药业,有个叫李一奎的人。他不仅让自己的产品跨出了国门,而且早在1998年,他就改变了中国不能自主生产重组人胰岛素的历史。

  

人物春秋:赤子深情:民营企业家李一奎的传奇人生

  全国人大代表、通化东宝药业的董事长兼总经理李一奎接受中广网专访记者邱翔摄

  北大学子回乡创业十年磨剑事与愿违

  第一次见到李一奎,记者的心里还是有些意外。他有着和别的东北汉子一样的魁梧身材,只是当醇厚的东北话从他嘴里说出时,却好象少了些印象当中东北人的那股子冲劲。我告诉他,虽然很多人对通化还不太熟悉,但对通化东宝这几个字却非常熟悉。李一奎笑了,低声说了句:“我很早就希望我的家乡能够富起来,能够被别人知道。”他说这个心愿从他很小的时侯就有了:“小时侯我妈说你爸是农民,你哥也是农民,你的三个妹妹以后也得是农民,咱家就看你能不能有出息了。”妈妈把全家人的希望都寄托在了李一奎的身上。

  李一奎从小就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他说小时侯跟小朋友们玩就想当头。上学后他一直成绩优异,后来被选拔上了大学。

  那是在1970年。李一奎说当时家里非常穷,冬天穿不上棉衣,有时还吃不饱肚子,父母亲送他上大学的时候,就给他带了3块钱还是从舅舅家里借的。母亲给他买了双当时对于他来说几乎是奢侈品的绿色胶鞋,他都没舍得在乡路上穿,是光着脚走到车站的。

  当时推荐他上的是北京大学,可当时别说是上北京,去北大,就是他家门前百十里远的通化,李一奎也没去过。上北京,看看天安门,那只是在他的梦里才有过的事儿。他感到自己仿佛是到了天堂里。

  大冬天的,李一奎穿着黑棉袄走在北大的校园里,心里美滋滋的。他知道自己是农民的代表,能坐在北大的课堂里上课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所以,他恨不得把在老家干农活的劲儿都用在学习上。北大的那四年,他学得很贪婪,而且在学校入了团,入了党。在那个年代,这些都是很值得骄傲的事情。

  四年之后,他想都没想,便回到了家乡。因为他还记得自己当年立志改变家乡的梦想。

  因为学的是生物制药专业,李一奎便回到了通化地区制药厂,当上了厂里的技术员。当时,厂里有个维生素C的项目刚刚开始立项,一心想学以致用的李一奎一入厂便一头扎进了维C项目里。他没白天没黑夜地干,有时候甚至都到了茶饭不思的程度。一说起当年那意气风发的岁月,李一奎的脸上不禁荡漾起幸福的笑容:“那时候,干的很充实,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做累。”他还一边搞工艺一边搞科研,项目就要开工时,他和中国科学院成都抗体研究所合作的论文也发表了。

  工作对于23岁的李一奎来说那叫一个幸福,是一种享受。一腔激情,满怀的憧憬,虽然身在一个偏僻的小药厂,而且一呆就是十年。然而那3000多个日日夜夜,李一奎却过得那么的充实,他感到自己正一步步的向成功靠近。

  然而,事与愿违。因为缺乏资金,李一奎花了十年青春与心血建立起来的VC项目下马了。十年心血毁于一旦,对一个血气方刚小伙子是一种什么样的打击呀?那种痛,李一奎至今记忆犹新:“项目下马的那天,我正在成都,他们打电话过来,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知道耳朵。整整十年啊,我就专注这么一件事儿。投了300多万元啊,我真的是抑制不住,痛哭流涕。”

  李一奎一回到通化就去找厂长、找政府,说项目能不能不下马。他给政府写信,细述前因后果,一边写一边哭,说这个项目太可惜了。可是努力了很长时间,终因当时的通化市财政实在是拿不出钱来继续维持,这个项目最终还是下马了。

  可倔强的李一奎仍不死心,他找到有关部门说这样成不成,把维C项目从厂子里分离出来,成立一个白山制药厂,我来承包。通化市政府答应了这个方案,可是原来的厂长却死活不同意,坚决不让银行给李一奎贷款。最后,维C项目还是厄运难逃,最终被判了死刑。

  项目下马了,李一奎得罪了厂里的领导,工作丢了,甚至连工作档案都不能再放在原来的工厂。李一奎说:“原本以为像我这种大学生,有技术,肯定有的是人来求我,不愁找工作。”可是事与愿违,在那个计划经济年代,满世界都是国有企业,对于李一奎这样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生,竟然没有一个人来请。

  1,

 [1] [2] [3]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