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发现干尸疑是失踪科学家彭加木遗体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4日08:22 新华网 | |||||||||
![]() ![]() 寻找彭加木科考环保探险队在戈壁滩上扎营。图片来源:IC传媒 ![]() ![]() 彭加木失踪前行走路线图 ![]() ![]() 彭加木资料照片 ![]() ![]() 彭加木留下的找水井的字条 新华网北京4月13日电 (记者俞铮) 中国科学探险队在神秘的罗布泊东缘发现一具干尸,他们怀疑有可能是26年前失踪的著名科学家彭加木的遗体。一支科学探险队13日在距罗布泊东缘最近的城市甘肃敦煌集结,14日一早将向彭加木失踪的区域进发,试图确认新的发现是否为彭加木的遗体。 世界知名的生物化学家彭加木曾发起并组织大规模罗布泊综合科学考察。进入罗布泊
1980年6月17日,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彭加木率队在罗布泊地区进行科学考察时神秘失踪。当时由于缺水、断油,考察队在罗布泊东南的库木库都克以西8公里处受阻,安营扎寨。在向当地驻军发电报求援的同时,科考队长彭加木17日上午独自离开营地,并留下字条:“我向东面去找水井。彭。六月十七日十时三十。” 随后,新华社于6月23日最早报道了彭加木失踪的消息,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 此次在彭加木失踪地附近发现干尸的是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的董治保研究员。他去年冬天在那里进行野外考察时,在一处偏僻的沙窝里发现这具干尸,旁边没有任何衣物或其他物品。根据国家关于科学考察的规定,科考队在发现人类尸体等遗迹时,必须维持原样,在原地妥善保护,不得随意移动。因此,科考队决定,做好位置标记,撤离发现地,等春天气候条件允许时再次进入。 夏训诚说:“彭加木同志离开营地时随身携带两台相机、一只水壶,穿着一双翻毛皮鞋。这些物件是确定遗体身份的重要证据。”他说:“我们这次还将对发现的遗体进行采样,在找不到其他证物的情况下,将通过DNA测定,比对彭加木同志亲属的DNA信息,从而确认遗体的身份。” 彭加木失踪后,解放军和中科院曾组织三次大型搜索行动,动用10多架飞机和一支地面部队,但除了发现脚印外,始终未能找到有关彭加木的任何其他线索。 截至发稿时,新华社记者正赶往罗布泊,与探险队会合,参与寻找彭加木的线索。新华社将继续关注搜寻和认证工作的进展。 位于新疆东南的罗布泊曾是中国西北干旱地区最大的湖泊,当年楼兰人在湖边筑起10万多平方米的古城。业已干涸的罗布泊形如一只巨大的人耳,被称为世界“旱极”,对于揭示自然和人为共同作用下的干旱区环境演变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由于罗布泊极端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历史上许多探险者在那里殉难或失踪。(完) 【人物背景】 彭加木是三十多岁以上的中国人熟悉的名字。19年前,这位著名科学家在率队进入罗布荒原进行探险考察时,意外失踪,受到举国关注,也曾风传过各种说法和猜测。彭加木的同行者、彭加木之后罗布泊探险考察的组织者和实践者,曾五次进入“生命的禁区”罗布荒原的夏训诚、胡文康,撰写了《与彭加木同行》一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反映中国科学工作者在罗布泊所经历的生死考验,也披露了当年找寻彭加木的经过。 1980年6月23日下午,新华通讯社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布了新闻:“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彭加木在新疆的一次科学考察中失踪,已经第7天没有音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