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城市,还是更农村 上海崇明岛:下一个浦东?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4日12:19 中国新闻网 | |||||||||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作为上海下属的崇明县,其拥有的1225平方公里土地,无疑是上海下一步战略性拓展的最大资本 徐卫国从一个会场匆匆赶来与记者谈了十分钟后,不得不起身告辞了。在前卫村村
这样的忙碌状态对徐卫国来说是家常便饭。今年54岁的徐,从21岁时开始担任前卫村的党总支书记,迄今已三十余年。在他的治下,前卫生态村经过多年发展,俨然成为崇明岛的一个标杆。 “前卫”样本 前卫村位于崇明岛中北部。20世纪60年代时,这里还是“潮来一片白茫茫,潮退一片水汪汪”的海滩。1969年隆冬,来自原大新人民公社各大队的72位农民来此围垦造田。次年,以前卫村之名编入建制,其时有土地2024亩,村民593人。 在上世纪7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前卫村的村民住草房、喝咸水、走泥泞路、种盐碱地,人均年收入不足200元。三十多年后,前卫村已有土地3671亩,人口753人,人均年收入近8000元,成为集农、工、副、商、游全面发展的生态村。 前卫村拥有“种、养、加、沼”循环一体的生态产业链,将工业下脚、菜园黄枯、人畜粪水等废物变成了资源,环境得到了保护,工业、农业、副业、旅游业等产业也得到协调发展。据徐卫国介绍,目前工业是村里的主要收入来源,占到了40%的份额,农业和旅游业则分别贡献了30%的收入。 “前卫的生态循环型农业要把所有农业设施变成旅游、科普教育、参观考察学习的设施,把农畜产品变成旅游产品,实现农业价值的叠加。”徐卫国说。 2005年7月26日,“崇明建设生态岛区座谈会和前卫生态农业示范村启动仪式”在前卫村举行。这一生态农业示范工程将使原有400多亩土地上的生态农业扩展到1200亩。 不过,作为国家科技部支持的试点项目,这一项目耗资巨大,仅此一村即投入50亿元(由国家发改委、上海市、崇明县、前卫村所在的镇和前卫村共同分担)。 按崇明岛总体规划,前卫村所处崇北分区以生态农业为主。徐卫国表示,“我们先搞一个示范出来,总结以后进一步完善。” 更城市,还是更农村 如今,崇明的生态定位已获得广泛认可,但这一共识的达成却颇为曲折。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中国第三大岛、长江的出海口,崇明原本有着无比优越的地理位置。但是由于远离上海市中心,受交通条件的制约,人流、物流和信息流严重受阻,所受辐射影响较小,导致工业和第三产业的规模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明显缺乏竞争力,以致有上海的“西部”之称。 而那时对崇明的定位显然是不清楚的。“当时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要把崇明变成又一个香港,比陆家嘴还要城市化。另一种则主张发展规模性的农业。”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诸大建教授回忆说。 2002 年后,崇明岛的定位逐渐清晰起来。是年的上海市第八次党代会上提出“制定崇明岛开发总体规划,加快越江通道工程建设,积极做好崇明开发准备”。 2004 年7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上海视察,对把崇明岛建设成现代化综合性生态岛的规划给予了肯定。他参观崇明前卫村生态农业后指出:崇明要“率先倡导和推广循环经济,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 至此,崇明的生态岛定位已有定论。 之后的2004年8月16日,国务院对崇明越江通道的可行性给予批复。 2005年7月10日,经国务院批转,长兴、横沙两岛划归崇明,三岛联动战略正式启动。原先编制的规划也由崇明一岛扩展至三岛。 2005年11月,《崇明三岛总体规划》由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崇明开发正式进入实质性的操作层面。 按照规划,崇明被划分为7个功能分区,包括以生态居住、休闲运动、门户景观为主的崇东分区,以田园式新城为主的崇南分区,以生态景湖区、国际会议办公区为主的崇西分区,以生态农业为主的崇北分区,以中央森林区为主的崇中分区,以海洋装备区为主的长兴分区,以生态休闲旅游度假为主的横沙分区。 据崇明县发展计划委员会产业科陆裕平科长介绍,近期建设的重点在海岛花园新城——城桥新城、东滩地区的生态城镇——陈家镇,以及长兴海洋装备岛。 长江隧桥到达崇明岛的地方陈家镇是上海试点建设的一城九镇之一,目前《陈家镇总体规划》已经市政府批准,规划将建设成为海岛花园式的生态城镇。近期陈家镇将重点建设一个体现国际先进理念和水准的“生态实验社区”,与上海2010年世博会相呼应。 此外,城桥新城总体规划业已获市政府批准,规划建设以田园风貌为特色的现代化的海岛花园新城。东平国家森林公园是上海3个国家森林公园之一,是崇明岛目前主要的旅游接待区。 第三个重点地区是长兴岛,该岛是上海近期重点建设的六大产业基地之一,规划结合中船集团、振华港机、中海集团等海洋装备大型企业的建设,全面推进长兴海洋装备岛的开发,同步建设好凤凰新市镇。 “由于崇明岛的生态定位,崇明开发不会有常见的那种大开发的场面。”陆裕平说。 诸大建教授则认为目前崇明开发仍处于“制定战略、启动战略、示范项目”的阶段,直到2007年甚至是2008年才能进入实质阶段。“最大的拉动是崇海大桥、越江大桥的建设”。不过他也提醒人们,崇明开发是一件长期的事业,要防止不冷静,大开发不等于大建设。 对接大上海 崇明三岛的开发将使上海的北翼纽带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上海城市发展重点也从600平方公里向6000平方公里拓展,这为上海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拓展出了一个新空间。 实际上,如何把发展范围突破现有66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扩大至整个上海6340平方公里的郊区,这个话题已困扰上海多年。 上海700年前设“县”,1927年改称“市”,隶属江苏松江;1930年与江苏省脱离,成为独立的行政区划。自上世纪20年代被辟为重要的通商口岸,上海的商贸、金融飞速发展,上世纪30年代后期盛极一时。 1958年,中央将原江苏省松江专区的10个县划归上海,包括原江苏崇明、嘉定、宝山、青浦、松江、金山、奉贤、南汇、川沙,还有上海县。上海的面积就此扩大到6000平方公里。 到上世纪80年代初,上海市中心为141平方公里。此后,上海中心城区不断扩大,近郊的一些县逐步被改成区。浦东开发以后,上海中心区面积扩大到600平方公里。 根据上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显示,上海全市陆域土地总面积为6377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为2200多平方公里。全市陆域面积利用程度已经很高,现有未利用地面积仅为480多平方公里。 作为上海下属的崇明县,其拥有的1225平方公里土地,占上海总面积的近1/5,无疑是上海下一步战略性拓展的最大资本。 就长三角而言,连通崇明将起到连通东翼,打通沿海大通道的关键作用。崇明的开发,从来都被视为影响整个长三角地区一体化进程的大事件。 过去的几十年中,长江将崇明与上海市区分割开来,形成一个“孤岛”,车客轮渡是进出崇明岛的惟一途径。 早在十年前,建立一条连接市区与崇明、进而沟通江苏的沪崇苏沿海大通道的设想,就已正式提出。当时,上海的规划部门提出了东线、西线和中线三种设想。后经专家认证,普遍认为东线方案最为可行。因为东线通道对于进一步促进浦东及崇明、长兴、横沙三岛的开发,连接航空港、深水港、化学工业区以及杭州湾大通道,进而完善长三角的综合交通网络都十分有利。同时,与在建的苏通长江大桥间距也比较合适。然而,此项计划却因各种原因迟迟未能实现。 2004年12月28日,上海长江隧桥(崇明越江通道)工程在崇明启动。它位于上海市东部,跨越长江口的南、北港和北支,连接上海市陆域、长兴岛和崇明岛,并与江苏省的启东市相连,北接江苏省宁通启高速公路。崇明就此上岸。 随着将来崇启大桥和崇海大桥相继落成,崇明将在上海与江苏的往来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崇明县发展计划委员会产业科科长陆裕平认为,苏北地区无论是土地价格还是劳动力成本都比崇明乃至上海更有优势。在越江隧道、崇启大桥与崇海大桥建成之后,上海产业的转移方向是更广阔的苏北地区。 发展VS生态 “上海正在进行着历史上的第三次跨越,在跨越苏州河、黄浦江之后跨越长江。这一次跨越,是空间上的跨越,更是发展模式上的跨越。”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诸大建教授高度评价了崇明开发的意义。 在诸大建看来,在上海大都市发展过程中,第一波高潮是上世纪20、30年代对苏州河的开发。改革开放以后跨过黄浦江两岸,是第二波发展高潮。第三次就是开发崇明、面向长江口,目标直指建设21世纪的生态化城市。 崇明开发在上海整体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位置毋庸置疑。2006年1月审议通过的《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上述重要性再次被强调:“崇明三岛地区是上海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要建成环境和谐优美、资源集约利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岛区。” 事实上,此前几年便有了崇明是上海未来的战略空间之类的说法。“其实这是一个比较含糊的定位。当时大家都觉得这里很重要,但是应该干什么还不太清楚。”诸大建表示。 显然,这种认识的不清晰也导致了对崇明定位的不断摇摆。在上海市总体规划中,“航运功能、自由贸易、绿色食品、物流中转……都曾是对崇明的定位”,崇明县发展计划委员会产业科陆裕平科长介绍说。 “未来上海需要什么?”诸大建认为,这是需要追问的问题。在他看来,上海城区的工业经济已经很好地承担了上海“胃”的功能,现在缺一个“肺”的功能,一个绿色的肺。“真正需要的是一个生态空间。” 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的院长曾刚则认为,上海在“十五”末期经济增长显现疲软状态,传统的以土地、资本等要素为主要投入的发展模式遇到了瓶颈。 “崇明岛是中央与地方共同选择的,在东部地区创造一种区域循环的发展模式。崇明的发展具有特殊的含义。”曾刚说。 发展与生态之间的矛盾永远是横亘在落后地区面前的一大难题。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生态,双重压力令这种双赢的道路颇为艰难。 尽管《崇明三岛总体规划》为崇明描绘了美好的未来,但是长期的总体发展目标如何与相对贫穷落后的现实有效对接起来,仍是个存而未决的问题。“有一个远、近目标衔接的问题。”陆裕平说,“这个问题还有很多人没有想清楚、看明白。” 崇明的生态定位主要从上海城市发展的总体要求出发。而生态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地方政府而言,发展产业受到限制,如何寻找经济支撑点?要让老百姓看到希望,眼前生态建设如何富民?目前,崇明农民的实际收入只相当于上海全市农民平均收入的一半。今年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崇明来说,如何建设新农村的问题便凸显出来。陆裕平认为,崇明“三农”问题的解决需要上海工业的发展来支持,就农业谈农业是不可能的。 沉寂多年的崇明,如果能够选择一条合适的发展途径,将为整个中国农村的城市化进程提供一个范本。 而崇明的特殊性也为这个范本增加了更多推广的价值。 现今的崇明岛是上海市关系最为复杂的一个地方。在其12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并非全由崇明县管辖。江苏省的海门、启东在其北部辖海永乡和启隆乡。上海市农工商集团在岛上拥有8个农场,现在合并为两个公司和两个社区。上海市政府的窗口公司上实集团,在崇明东滩拥有84平方公里的土地,另外加上两个部队农场,加上崇明自己构成了崇明岛上的五方主体。 据陆裕平介绍,年底农工商集团属下农场将实行属地管理,五路诸侯将减少一路。 事实上,不管是农工商集团,还是上实集团,毕竟同属上海,协调起来方便一些。现在崇明最大的隐忧,是岛内江苏管辖的两个乡。早些年,双方曾发生过持枪对峙的恶性事件。如今,这两块飞地未纳入崇明岛总体规划中,如果产业转移到此地,将对崇明岛的生态构成严重的威胁。 不过,曾刚认为,尽管崇明岛上的关系异常复杂,但同时意味着为调解提供了很多选择的机会,可以把劣势转化为优势。 “地广人稀的崇明就像一张白纸,进行规划改造的空间很大,做好了很容易推广。”曾刚说。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白红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