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人发现疑似彭加木干尸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5日02:35 西部商报 | |||||||||||
本报记者郑建军为您摄影报道4月14日,一支中国科学探险队在敦煌与新疆相连的罗布泊边缘考察时发现一具干尸,疑是26年前失踪的著名科学家彭加木的遗体。此消息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经记者了解,在罗布泊地区发现的疑似彭加木干尸并非此前媒体所报道的系科考队发现,而是敦煌市七里镇政府的几名干部在野外考察敦煌周边
沙漠腹地 发现干尸 4月14日下午,记者与当时带队的该镇镇长李春林进行了电话联系,李镇长简单地说了一下当时情况后,让去年一起参与发现疑似彭加木干尸的镇干部刘国汉、刘强接受了本报记者独家采访。 刘国汉说,去年4月中旬左右,七里镇政府前往罗布泊腹地进行生态环境的考察,当时一共去了十多人,李镇长亲自带队,参与的有刘强、达浦、刘学仁、孙学虎、王吉辉等人,出发时带了一名经常在沙漠穿越的向导瓦里提(哈萨克族)。他们首先从阿尔金山进入,然后沿着库姆塔格沙漠向罗布泊挺进。在考察队进入沙漠腹地第8天时,迷失了方向,“大家比较紧张,车上所带的物资已不多了,饮用水所剩无几,如果不尽快找到出路,大家有可能被困在沙漠。”刘国汉说,就在大家分头找路的时候,突然发现在一片芦苇比较茂盛的地方,好像有人躺着。于是,刘国汉、刘强等人跑过去看个究竟,一看原来是一具干尸。尸体呈趴状,个头在170厘米以上,是个大个子,一手伸直向前,一手向下贴于腿部,手指上肉已脱落,朝上的躯干上白骨裸露,但贴在沙漠表面的腹部仍有肉质,头部下额处仍有部分变质的肉质,头上只有一只耳朵,尸体旁放着一根长1米左右的红柳拐杖。 刘强说,一看这具干尸,他忽然想起一本书《彭加木的失踪之谜》,这些特征与书上记载的惊人的相似。他联想是不是彭加木的遗骨。大家决定将干尸装在车上拉走,让有关部门鉴定一下。李春林镇长得知刘国汉他们车上拉着一具干尸,让他们将干尸就近掩埋,因为大家困在了沙漠之中,尽量减少车辆的压力和人的劳动强度。在李镇长的提议下,刘国汉他们利用随车带的GPS定位仪选了一个点,然后将干尸掩埋,并在上面做了明显的标志。 考察回来后,刘国汉他们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进行电话联系,上海分院让他们将干尸运到上海去化验,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成行。后来,他们又跟中科院新疆分院联系,最后也没有人来调查此事。 初步鉴定干尸为彭加木 2005年10月11日,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组织的库姆塔格沙漠科学考察队董治保研究员对该干尸进行鉴定,疑为26年前失踪的我国著名科学家彭加木遗骨。据刘国汉说,当时他们委托中科院对该干尸鉴定,强调第一发现人为敦煌七里镇几名考察队员,其他人不得以第一发现人的名称出现。鉴定完后,由于各种原因将干尸埋回原地。此次科考队带领一位参与过此事的村民作为向导进入罗布泊将干尸运回。 干尸现存于敦煌博物馆 2006年4月13日,七里镇政府的干部从网上看到中科院有关科考人员对疑似彭加木干尸挖掘并运走的消息,立即向有关部门进行了汇报。最后经协商,疑似干尸现存放于敦煌市博物馆。 记者了解到,干尸存放在敦煌市博物馆地下室,记者采访市博物馆馆长傅立诚时,他承认干尸就在博物馆,但拒绝透露任何情况。记者提出拍一张存放干尸房间的照片时,也被委婉谢绝。 彭加木亲属近日抵达敦煌 在记者发稿之前得知,中科院有关领导与彭加木亲属将于近日抵达敦煌,进行尸体的前期辨认。该干尸是否真是彭加木的遗骨,有待于科学鉴定后做出决定。 此前有媒体报道,干尸是被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的董治保研究员发现的,当记者试图与他联系时,却一直未能如愿。 相关链接 彭加木失踪之谜 彭加木,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1980年6月17日,彭加木率队在罗布泊地区进行科学考察时神秘失踪。当时由于缺水、断油,考察队在罗布泊东南的库木库都克以西8公里处受阻,安营扎寨。在向当地驻军发电报求援的同时,科考队长彭加木17日上午独自离开营地,并留下“我向东面去找水井。彭。六月十七日十时三十,”的字条。 彭加木失踪后,解放军和中科院曾组织多次大型搜索行动,动用十多架飞机和一支地面部队,但除了发现部分脚印外,始终未能找到有关彭加木的任何其他线索。彭加木失踪成了不解之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