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体制与机制:中关村创新活力的基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5日08:59 北京日报

  26年前,等离子物理学家陈春先走出中科院的高墙,创办了我国第一个民办科技机构。他的这一步,也是中关村体制与机制创新探索的第一步。现在,中国第一家不核定经营范围的企业,第一家自然人与外商合资的企业,第一家有限合伙投资机构,都已诞生在中关村。

  “法无明文禁止不为过”,这条市场经济法则已成为《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的灵魂。无论是法制环境、投融资体制,还是信用制度、市场化服务体系,今天的中关村继续扮
演着领跑者的角色。

  非洲大草原有一种叫瞪羚的动物,个头不大但能以跳跃的方式快速前行,中关村就有这样一批规模小、潜力大的“瞪羚企业”。“瞪羚企业”的数量与区域创新能力成正比关系。在中关村17000家高科技企业中,中小企业占八成以上,它们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关村的未来。预计到2010年,中关村每年将增加60至100家“瞪羚企业”。

  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产学研一体”也是中关村独创的发展模式,20年后仍然保持着强大的活力。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不仅自办了方正、同方等成功企业,而且纷纷与企业联合建立实验室、合资企业,像“蓝光”芯片、有机发光显示器等尖端产品,都是“知本”与资本、实验室与市场对接的典范。现在,清华、北大、北航、北邮等大学科技园已形成创新资源集聚区,涌现出一批国内领先的技术转移中心、软件企业群和电信产业群。

  作为我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科技园区,中关村在部分领域已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在园区管委会支持下,处于同一产业链上下游的科研机构、企业开始组建“联合舰队”,共同抵御市场风险,与跨国公司展开竞争。短短几年间,各类技术联盟、产业联盟迅速在中关村冒出来,像TD-SCDMA联盟、SCDMA联盟、手机联盟、软件联盟、多媒体芯片联盟等,在国内都处于领先地位,甚至一些跨国公司的驻华机构也开始申请加入。

  “瞪羚”“孵化”“引擎”“涌泉”,这些新名词都是北京市扶持高科技企业的专项工程。北京市科委在刚刚发布的8大科技工作主题计划中提出,从今年开始,由财政资金资助的科技项目立项时,将以企业和社会需求作为首要“标尺”。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北京市政府共同建立了中关村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就近为企业提供专利代办、软件登记等服务。

  现在全国高新区每7元收入中,有1元是中关村创造的。对此,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副主任任冉齐说,综合改革试验区和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这是国家赋予中关村的两项光荣使命,从这个意义上讲,技术创新、机制与体制创新远比产值更能让人感觉自豪。

  (据新华社北京4月14日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