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旅游路“1号隧道”探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5日09:04 大众网-生活日报

  旅游路3座隧道有望5月底竣工通车,目前1号隧道工程已经进入最后的调试阶段。

  作为目前我省市政工程隧道中最长的隧道,长约1500米的1号隧道通车后都有哪些门道,对于将来可能遇到的诸如火灾、车祸等危险,有何应对措施?日前,记者率先走进1号隧道做了一次全程体验,发现了一揽子“动人”的细节设计。

  五个横洞应对险情

  行人和汽车可以快速逃到另一条隧道

  13日上午8时,记者来到位于千佛山南麓、旅游路开元寺景点下的“1号隧道”。施工方中铁三局六公司旅游路施工一分部项目经理连荣峰介绍,这条隧道长约1500米,是目前我省市政工程隧道中最长的隧道。

  记者走进1号隧道的南侧通道,隧道尚未正式开通,里面很黑。借助偶尔路过的施工车辆的车灯可以隐约看到隧道里面的情形。记者发现每隔不远,就有一个镶嵌在隧道右壁的箱子,走近了发现都是一些消防设施。据该工程的项目经理连荣峰介绍,为了应对隧道里类似火灾的应急事件,大概每隔五六十米就会有一套消防设施。

  另外,隧道内每隔250米还有一个连接南北两个隧道的横洞,其中3个是行人横洞,高度在3米左右,两个是行车横洞,高度有5.5米。如果真的发生紧急事件,通过控制中心会打开横洞口的防火卷帘,行人和汽车可以快速逃到另一条隧道里。

  隧道电缆是温控的

  一旦隧道温度超过设定警戒线,信息将立刻反馈到中控室

  除了“横洞”,记者注意到,隧道里还安装有至少4部紧急电话,遇到突发事件,当事人可以通过电话与控制中心取得联系。安装在隧道里的监控装置,使得监控室里的工作人员可以看到隧道里各个角落的情况。

  连经理还介绍说,将来在隧道里还会安装温控电缆,自动感知隧道内的气温,一旦隧道温度超过设定警戒线,如发生火灾,设备可立即将信息反馈到中央控制室,灭火等应急装置马上开启,间隔南北两线的防火卷帘门自动打开,消防、救护车辆可及时到位,形成有效扑救。

  空气污浊消除有法

  8个排风机可确保隧道内空气清新

  由于隧道有1500米长,且有6个弯道,空气的流通自然不是很好。但据施工人员介绍,安置在隧道里的4组、8个排风机可以有效解决隧道内空气污浊的现象。为此,隧道里专门设有空气质量监控设施,当达到一定标准的时候,监控设施就会反馈到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将启动安置在隧道里的排风机。

  隧道人行道不能横穿

  鉴于是“城市隧道”,专为行人设计了1.55米宽的人行道

  由于是建在城市里的隧道,施工方介绍,所以也要考虑到行人以及非机动车辆通过隧道的情况。为此,隧道右侧专门铺有宽1.55米的人行道。此外,在隧道里还设有一条非机动车道,主要方便摩托车和自行车通行。不过,考虑到安全问题,一般规定行人只能在右侧的人行道上行走,不允许横穿隧道。

  灯光强度严格测定

  灯光设置充分考虑了司机眼睛的适应能力

  沿着隧道往里走,记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设置在隧道两侧的灯,越靠近隧道口越密集。

  工程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因为隧道内与隧道外光线相差很大,司机由于不适应很容易发生车祸。因而,灯的设置与光线强度的设置都是经过严格测定的。隧道口灯密集是因为白天的时候,隧道口的灯光不会很明显,夜晚的时候,隧道口的灯光可以照射到更远。

  灯每小时耗电50度

  正式通车后,隧道内的灯只会开放一侧的三分之一

  连经理同时透露,如果隧道里的灯全开,每小时要耗电50度。但是正式通车后,平时只会开一侧的三分之一,对于行车而言,这些光线已经足够了。记者12日前去探访的时候,只见隧道内灯火通明,分外迷人。施工方介绍说,这是隧道建成后第一次全部打开灯光。

  遭遇事故有惊无险

  隧道施工过程中曾遭遇四五次塌方

  亲眼见过1号隧道的人都会惊叹它的设计,但是施工人员却并不轻松地告诉记者,为了建设好这条隧道,施工队伍遇到了很多事先没有预料到的困难,付出了很多艰辛。1号隧道地质条件极为复杂,进口端超浅埋(岩层比较薄),岩层距洞顶地居民楼不足25米;出口端围岩裂隙严重,自稳能力差。受地质灾害影响,施工过程中曾发生了四五次塌方,但是由于施工中安全措施到位,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让施工人员感到欣慰的是,施工过程当中,方方面面给予了特别的关照和大力支持。项目部一位负责人透露说,2005年2月21日,施工队伍遇到了开工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塌方,当时济南市政府一位分管该项工程的副市长不顾危险,坚持从营救洞口进到现场视察情况,分析险情。

  施工屡遇巨大挑战

  隧道建设过程中创造了3个“全国首次”

  由于隧道地质条件极为复杂,“1号隧道”建设在施工过程中有多处重大创新。在全国首次引用奥瑞凯散装芮华炸药、泵送装药技术和长延时、高精度非电雷管等技术。

  在国内首次采用了孔长延时非电雷管,加孔外高精度短延时起爆系统实现了爆破震动的削峰、错峰减震;同时通过震动跟踪监测,不断优化调整了掏槽爆破方案,使隧道浅埋敏感地段的地表震动控制在安全允许范围内。

  专家组评议认为,开元寺隧道采用的小型乳化炸药泵送装药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浅埋敏感地段快速爆破掘进减震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开元寺隧道爆破新技术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本报记者姚森刘玉波实习生张琰

  

旅游路“1号隧道”探营

  1号隧道(开元隧道)内部。(图片由施工方提供)

  

旅游路“1号隧道”探营

  1号隧道东侧入口。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