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石油气粗,花钱“摆平”事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6日02:15 现代快报

  3月31日下午,随着井口曾经高达百米的冲天火焰逐渐熄灭,井场1公里外的漏气点不断减少,现场的人们终于舒了一口气。经过7天的反复抢险施工,中石油“3·25”天然气井漏事故终于“堵漏压井”成功。

  这是继2003年造成243人死亡的“12·23”井喷事故后,中石油在开县发生的又一次事故。两次事故发生在同一地点、两口事故井相距不到10米、时间仅隔了两年多,因此有评
论说:“中石油两次踏入了同一条河流”。

  连续两次事故令人深思。

  一问:

  井漏为何长时间控制不住

  这次发生井漏的罗家2号井旁边几米之外,就是发生“12·23”井喷的罗家16号井。上次井喷“压井”仅用了10多分钟就大功告成,但这次“堵漏压井”却经历很多波折———在7天中,先后实施了几套压井堵漏方案。

  各个方面对事故的重视程度不用怀疑,但为何这么长时间控制不住天然气的继续泄漏?

  “这里的地质结构太复杂。”不少中石油的专家及中石油有关负责人多次提到井下的地质结构,并指出这是长时间堵漏压井不成功的主要原因。

  专家称,该气田地下地质条件十分复杂,断裂带多,溶洞和张开裂缝发育,因此,这种气藏的开采在技术上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和风险性。罗家2号井所在的高桥镇是全国天然气储量最大、压力最大、硫化氢含量最高的天然气片区之一,井下是有裂缝和空洞的断层地带。2003年的“12·23”井喷事故,就是由于巨毒硫化氢喷出,才导致了243人遇难的惨剧。

  中石油在开县勘探、开采天然气有十多年的历史,按道理对这一区域地质情况应当十分清楚,也应该有能力预见到各种危险情况,及时处置,然而此次事故并未做到“防患于未然”。

  “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事实证明,我国在高风险地区开采天然气的应急处置能力确实有待提高,以避免在突发事故中处处被动,措手不及。

  二问:

  核心区居民会否第三次“逃亡”

  据记者调查,连续两次事故给当地农民留下了较大的心理阴影,他们对于中石油的安全承诺普遍信心不足,担心井喷、井漏事故“经常化”。因此要求保障生存环境,远离危险,找到“治本”之策。

  高桥镇晓阳村是“12·23”井喷中伤亡最为惨重的一个村,近一半的家庭在事故中失去了亲人,有100多名村民遇难。上次大难不死的邓朝珍和他的丈夫廖伯权这次又住进了安置点,他们对记者说:“我们都逃了两次命了,这往后难道又逃吗?也不知道今后再出事能不能逃得过。”不少农民向记者抱怨,“采气不能只想到钱,也要为周围的农民想一想啊!”现在整天都提心吊胆,晚上睡不安稳,生怕井场又出事,这样的日子没法过。

  农民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四川气田特别是川东北一带的天然气中普遍含有硫化氢,一般含量为1%到2%,有的甚至高达16%。硫化氢为无色气体,具有臭蛋味。人吸入过量硫化氢会出现多种不良反应,严重的数秒钟就会出现急性中毒,导致呼吸麻痹而立刻死亡。2003年罗家16号井喷出的硫化氢超过正常值的6000倍以上,此次开县罗家2号井井漏,硫化氢最大超标倍数也达到754倍。

  据开县政府统计,在井场半径1公里范围内生活着约4000名群众,不少农民的房屋离井架不到500米,一旦发生井喷等事故,极容易出现群体性伤亡事件。

  一些村干部回顾2003年“12·23”井喷后认为,即使当时每家每户都通知到了,居住在井架附近的群众恐怕也跑不赢毒气,因为距离太近了。据有关部门事后测算,“12·23”井喷发生后,硫化氢的杀伤半径达到5公里,如果没有及时转移6万群众,中毒死亡人数将在6000人以上。

  据开县县委书记蒋又一介绍,“12·23”井喷过后,为了防止类似的重大伤亡事故,井场周围的乡镇经常搞“井喷演习”,拉警报,撤离群众,多搞几次,群众就有意见,抱怨“正常生活受影响”;但不搞又不行,井场周围人口密集,一旦出事容易导致重大伤亡。

  高桥镇一名干部私下对记者说,住在一个“火药桶”旁边,又接连出事,老百姓怎么能稳定?怎么能安心?地方经济还发展不发展?

  专家介绍,天然气开采属高危行业,应该进行事先的安全和环保评估,生产部门应该划出一个至少500米的安全距离,并对生产进行危险评价、划定伤害半径。

  接受记者采访的基层干部和群众认为,为了保障群众安全,搬迁井场核心区内的居民是“治本”之策。据测算,开县搬迁的总费用为1亿元左右。这个费用看起来高,但总比经常性疏散安置群众的成本低。记者了解到,此次“3·25”井漏事故,每天仅群众的伙食费就需要30万元。

  比经济账更大的是社会账。开县整个工作被打乱,所有机关干部全身心地投入到疏散安置群众的工作中,医院、学校等机构超负荷运转,中央、重庆各级部门也赶赴开县指导工作,不仅牵扯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使社会处在紧急状态,这些成本是无法衡量的。

  三问:

  事故会因

  花钱“摆平”吗

  2005年,中石油利润达1300多亿元,成为“亚洲最赚钱的公司”。仅仅5天过后,中石油开县罗家2号井就燃起了冲天大火……

  当地一些干部表示,开县守着气田这个“宝库”不仅没有受益,反而还两次受害,为了企业的巨额利润,当地群众的牺牲太大了。

  他们认为,“3·25”井漏事故虽然没有造成人员死亡,但造成的损失并不比死亡243人的“12·23”井喷事故小。1.2万名群众被迫转移,7000多学生停课,开县党委政府举全县之力,投入到疏散安置群众的工作中。

  在井漏事故处置的7天中,不少人都强烈地感受到了“亚洲最赚钱的公司”的强势。在长达7天的井漏事故处置中,指挥部为媒体召开了近10次新闻通气会,但是,每次出现在台上发布信息,回答媒体提问的都是重庆市和开县的党政官员,中石油的有关人员仅参加了第一次的新闻通气会,并不回答记者的提问。即使是3月31日“堵漏压井”成功后,中石油也避而不谈。一名外地媒体的记者说,中石油这种态度让人觉得井漏事故似乎是“开县政府自己的事,与中石油无关”。

  2003年“12·23”井喷事故后,对于243名遇难群众的人身赔偿中石油支付了3000多万元,人均10多万元,是当地有史以来的最高赔偿标准。此次事故“堵漏压井”成功后,中石油也向地方表示,赔偿不是问题,不要“亏待”老百姓。

  接受记者采访的群众说,垄断企业“财大气粗”,养成以较高的赔偿来安抚受害群众和地方政府,淡化对事故的自我反省和责任追究的错误行为模式,如此“追逐利润最大化、忽视人的生命价值”,不利于预防控制事故。数名高桥镇群众透露,早在3月22日他们就发现井口在冒黑烟,地下有像打雷一样的声响,说明井场出了问题,但一直到3月25日,中石油才紧急通知大家转移。据《瞭望新闻周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