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一边工作难找一边手艺没人学 老字号难找学徒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6日07:14 龙虎网

  【龙虎网报道】有道是“一招绝活在手,走遍天下不愁”。在南京曾有一块著名的金字招牌——“鸡鸣汤包”,然而由原鸡鸣酒家一对夫妇员工开了半年的正宗鸡鸣汤包店,大半年却招不到一个学徒工,急得日益见老的两夫妇茶饭不思。学徒工难招,时下绝非这一个特例。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宁愿出苦力打下手,也不愿一门心思学点手艺?是其目光短浅还是另有其因?

  缘起:半年招不到学徒工

  昨天,记者走进南京三牌楼附近的鸡鸣汤包店,刚好有一名男子前来招聘。记者在一旁听了半天,老板要的是学徒,包吃住包教做汤包手艺每月发给300元“生活费”;而那名应征的男子嫌待遇低了,最终悻悼离去。据老板娘徐建美说,享誉南京的鼓楼“鸡鸣汤包”,因为地铁建设等诸多原因已经拆掉了,原来的员工大多改换门庭、各奔前程。她在原先的“鸡鸣汤包”店包了20多年的汤包,丢掉这手艺实在舍不得,就于去年10月中旬自己开了家店,专做正宗鸡鸣汤包。她介绍说,“鸡鸣汤包”从选料、拌馅、和面皮到上笼的火候把握,都自有一套讲究,比如说面皮,天气热了、冷了,发面时间长短以及和面的劲道都大有不同。她自称自己学徒时,光是做面皮就学了3个月。虽包了20多年的汤包,有时还难免“老马失蹄”,自开店以来,差点让人淡忘的“汤包味”再次飘起香来,回头客。犹如滚雪球般增多。不久前了个台湾老板给她开了8000元人民币的月薪,她都不想挪窝,铁了心要在家乡把这家喻户晓的汤包手艺传承下去。可是令老板娘忧虑的是,这手艺如今了直没人肯好好学。她一直希望能招个徒弟,把这手艺传下来,也能帮她做个下手。但新店开业半年多了,招收学徒的广告也贴了一张又一张,至今虽有不少人前来问询,但都觉得工资低,又都走了;同时,每天至少有七八个人来问是否要招抹桌跑堂的服务员。

  探究:学徒工难招难在哪

  徐建美告诉记者,这大半年来,前来应聘的不少人开口就问待遇,一听每月300元扭头就走,但也不想想,能学到手艺就是最大的收获。徐建美告诉记者,她在做学徒的时候,不但没有生活费,还要倒贴钱跟师傅学。即便这样,师傅忙得很少有时间带她们,她们只好自己站在一旁自学,就这样,给师傅做了10多年的下手,这才真正掌握这门手艺的精髓。现在,她打广告招人,有机会一对一地教这门手艺,还给300元的生活费,竟没有人上门来学。徐建美有些纳闷觉得前来应聘的人急功近利,只看重眼前的利益。若真正学会了这门手艺,自己开个店,还怕赚不到钱?

  昨天上午,记者在安德门劳务市场见到安徽来宁打工的小李。他今年24岁,初中文化,曾在蚌埠的一家餐馆干过学徒工,当时餐馆老板允诺管吃管住另加200元的生活费,哪料,小李到菜馆天天被安排做些杂活,拖地洗碗传菜送外卖等无所不干,但是真正进厨房学做菜从没有过,几个月下来,什么也没有学到,拿的工资还比服务员少。小李表示,别的工作都可以考虑考虑,但是绝对不会再重走学徒的老路了。小李向记者透露,他还是比较中意干服务员,虽然辛苦点,但每个月可以多赚些钱,再说,谁有绝活不想留一手,会真心传授给你?

  民工市场:浮躁心态不可取

  南京安德门民工市场办公室袁主任介绍,现在找工作远不能和从前相比,单凭“管吃管住、一个月300元工资”的待遇,想招学徒工还真不容易。他分析说,出现此种尴尬局面,主因是现在找工作的人心态变了,说得不好听点就是“急猴猴的”有些浮躁。相比学徒工而言,更多人则愿意从事服务员等工作,这样,按劳取酬更显得“明码标价”,看得见摸得着,获利更快更直观些。

  袁主任称,现代社会其实更是“竞技社会”,这个“技”指的是独门看家本领,是别人难以复制的“吃饭技术”,而不是人人易学的“大路货”。除了做薄皮汤包,还有像“一两金子一亩地”的打金技艺、制作传统酸梅汤等民间绝活,也都处在类似的尴尬境地。绝大多数的务工人员文化层次偏低,如果没有一技之长,很难适应市场需要,也很难提高自己,获得较高报酬。而身怀一技之长的打工者,找份工作则相对容易很多,且收入也颇为丰厚,一般都在1000元往上跑,比如车工、钳工等,这些都是很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当然前题是,要学成一技,参加培训或是拜师学徒都是必不可少的,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