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之争怎与“造假”混为一谈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6日07:20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 |||||||||
魏于全院士逐一澄清有关质疑,川大正式提出:希望权威专家组成答辩听证会 昨日,四川大学科技处副处长田卫东约见媒体记者,对此前西安交通大学司履生教授向中国科学院反映该校魏于全院士“学术造假”事件作出回应。 川大方面认为,目前双方的争论极具专业性,已经引起许多专家的讨论,媒体和公
事件 西安教授举报“学术造假” 据了解,质疑早已是3年前的事情了。为何旧事重提?年已70岁的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司履生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称,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现在,国家对科技事业这么重视,对学术腐败的治理会更加重视……我也希望能在自己退休之前,把这个事情解决。”这封信迅速地发到了国外知名学术打假网站“新语丝”,引起轰动,并引来各大网站热炒。 对此,昨日川大校方认为,早在2003年司教授就给《中华肿瘤杂志》和《自然·医学》写信反映论文有假,而当时魏于全已按编辑部的要求,对质疑进行了逐条答复。对质疑和答复两家刊物都作了不登载处理。而且早在2001年魏申报院士时,学校就收到有关部门转来的类似投诉信,并在调查后将结果上报了有关部门。就此川大认为,司履生教授信中所反映的问题主要是属于不同学术观点的争议,司对魏的“学术造假”指控目前缺乏事实依据。而且魏的研究被国内外同行引用较多,成为国际肿瘤免疫治疗的新方向。争论极具专业性,希望按照学术界处理学术争议的正常途径来解决。 经魏于全教授正式提出,川大正考虑在适当时间就此学术争议举行一个由国内外肿瘤学和免疫学领域权威专家组成的答辩听证会,邀请魏、司两人陈述各自观点和论据,由专家进行科学判断。并表示,更希望上级部门来组织这次“听证会”。 回应 魏于全院士现场逐条澄清 昨日,魏于全院士也与各大媒体面对面,就《公开信》中的质疑一一进行了澄清。 回应1是学术争议怎能算造假 司履生教授在给两家杂志的质疑信中,就“造假”提出了若干质疑。魏于全教授的研究方向是采用异种组织细胞作为抗原给动物接种,以预防和抑制肿瘤。司履生教授对其研究思路、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表示了强烈的不认同。“现实验设计中的明显错误,实验结果的不真实性和实验结论的不可靠性,十分明显,这是一篇十分拙劣的假科学论文”,并称“如果不是免疫学的基本规律错了,就是他的实验造假”。司履生还指出了魏于全在实验中竟然不设立对照组,不可能进行上万只老鼠的大规模实验等。 昨日,魏于全院士拿出了大量资料及学术界人士评价一一加以反驳:没有对照组不可能发表论文,而川大早已能支持4万只老鼠同时进行实验,国内外大量科学家的研究和论文也支持了自己的观点。 “其实司履生教授之所以对我的论文产生质疑,部分原因是杂志刊登其论文的时候,由于排版错误将一个错误的公式印在了论文中,而司教授也没有完全弄清楚我的论文。”魏于全教授认为学术观点差异在于双方的误解和排版的错误。他强调,“把与自己有不同学术观点属于一般学术探讨的问题当作造假,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我希望由不是川大的专家组成专家组进行听证、调查,还我清白!” 回应2登门拜访是为消除误会 在公开信中,司指称在给自然杂志写评述性文章后,魏一连5周,从成都飞到西安,恳求其不要发表文章。每一次都带有“大量礼物”和“很重礼物”,并称如果把文章撤回,愿意资助100万元的科研经费。魏的夫人、亲友、朋友、学生、老师也加入游说。 对此,魏大叫冤枉。他称只有两次而非五次到西安找司沟通。其目的是消除误会,沟通学术观点。而川大校方也证实魏是因科研合作事宜去西安第四军医大学,顺道拜访了司教授。至于礼物,主要是“缠丝兔、火腿、火腿肠、熏鸡、熏肉、四川泡菜等”,“我只送了一点成都的小特产,总共不到100元钱,因为司教授作为一个长辈,他也是我导师的好朋友,按中国人常情,带点家乡小特产也是对长辈的尊重。”魏于全院士无奈地对记者笑道。 至于100万科研经费,魏称在两人交流过程中,司不断谈到西部缺少科研经费,加上发现司是很想作研究的人,于是提出一起申请一项145万的国家项目,共同合作的建议。“司教授听到我的建议后很高兴,但后来我发现司教授很难沟通,主要是缺少共同的科研兴趣,这件事就不了了之。没达到预期目的也可能是司这次写公开信发泄对我不满的原因之一。”魏于全教授解释道。 回应3轩然大波出于个人恩怨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魏透露了自己心中的揣测———这场轩然大波是出于个人恩怨。“司教授想借此对我进行攻击,把给中科院的公开信发送给国外的新语丝网站,不顾事实,公开对我进行中伤。” 1996年,刚从国外回来的魏于全建立新的肿瘤生物治疗实验室,司曾亲笔为其一位陈姓同学写推荐信,并请华西医大病理教研室老师引荐,希望魏接受。但出于研究方向的考虑,魏拒绝了。“后来别人讲,司教授感觉很没面子。”魏于全教授回忆两人交恶的第一步。他称其后又有几件事情影响了两人关系:其一,在98、99年度国家基金评审中,魏担任评审小组的组长/副组长,司的课题两次都上了初线,但两审都没通过,司怀疑由于是魏不支持的原因。其二,在2001年,魏申请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时,司作为二审专家,坚决反对项目通过,但最后依据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申请通过。“他对我带有个人色彩的强烈怨恨情绪及人身攻击,无论从公开信的形式还是内容上看,其发公开信的根本目的显然不是为了讨论学术问题,而是假借讨论学术之名,对我行中伤之实。”魏于全教授这样说。记者谢梦(短信代码:40770203) 魏于全院士接受记者采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