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四号包厢:说出新闻内在动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6日13:36 法制早报

  第二十三章状元村五百高材生村民却仍住茅草屋

  纵论上周新闻,点评时政要闻,这里是新闻演义栏目。

  本周话题锁定为:贵州黔西县农场村从国家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已成功“生产”出近500名大中专学生,其中不乏 硕士。“穷则思变。”这是农场人经常说的一句话,他们认为
最好的出路就是读书。

  在农场村,父母举债供子女读书,哥姐打工接济弟妹上学……感人的一幕幕频频上演。至今,数十年过去了,农场村 成了远近闻名的“状元村”,贫瘠的土地创造出了贵州乡村教育的奇迹。可是,令人尴尬的是,一个个“状元”从农场村走出 后就再也没有回来,生活在那里的父老乡亲依旧固守着那份贫困,村里的茅草屋随处可见。

  夕阳西下,雨后的空气显得格外清新,农场村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正开得灿烂。

  “我们这个村,一直保持着重教重学的好传统。”村支书孙成贵骄傲地介绍着:“上个世纪70年代,县里准备在农 场村建立一所学校,地址都选好了,可是因为资金短缺,此事后来搁浅了。令人意外的是,消息传开后,村民自发到10公里 以外的地方背砖建校,全村出动,历经数月,一座砖木结构的校舍终于落成。”

  斗转星移。当初的校舍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座现代化的教学楼。如今的农场学校,是村里最漂亮的建筑。

  就是从这所学校里,几十年的时间走出了将近500名大中专学生。然而,走出去的高材生们没有一个肯于走回来改 造一下这个贫穷的山村。

  而且,因为巨额教育经费的支出,贫穷的山村更加贫穷。

  “家里现在太恼火了!”正在贵州民族学院就读的兰嘉勇家,破旧不堪的房子里,70岁的兰父坐在床头只是一个劲 地叹息。屋里阴暗,还散发出阵阵霉味,冷风不时从破旧的墙角“飕飕”地吹了进来。

  兰父为了支付儿子的学费,家里至今已一贫如洗。

  兰父给记者粗略地算了一笔账:儿子从小学到初中至少花了万把块钱,高中三年少说也花了一两万,现在上大学,“ 钱更是花得厉害”,而家里只有三四亩田,转包出去一年也就换回1200斤包谷,都不够吃。

  村里人安慰兰父:“苦几年,等你小儿子大学毕业日子就‘出头’了!”但兰父心头仍旧觉得沉重:“听说现在大学 生多了,找不到工作的人一大箩……”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

  “考上的都走了,然后把家人安置到县城,几乎没有回来的……”孙成贵有些无奈地说。数十年过去了,虽然从村子 里走出了那么多大学生,但农场村贫穷的命运并没有改变。“读书,改变的只是那些娃娃和他们的家人的命运。”

  在孙成贵的心里,有个愿望埋藏了几十年。

  村里唯一的进村公路每逢下雨天总是泥泞不堪,村里人备受困扰,只是苦于没钱修路……这种状况从孙支书懂事起一 直持续至今,他老指望着哪个村里的“

状元”能出面拿点钱修路,但终究未能如愿:“如果把路修好了,村民进出方便了,可 能致富的步伐就加快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