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广厦重庆一建善待农民工“四好经验”调查纪 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7日01:11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广厦重庆第一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是1998年改制的建筑企业,改制时产值2亿多元,去年产值近21亿元,为国家创造各种税、费近亿元,名列重庆市百强企业第26位。建筑是吸纳农民工最多的行业之一,该公司农民工常年有1.5—2万名,占员工总数的90%左右。毫无疑问,农民工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已经成为企业员工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公司董事长郭向东认为,企业把农民工放在心上,农民工才会把企业放在心上;农民工的素质提高了,工程的质量才会提高;农民工的权益保障了,企业的发展才会有保障。

  几年来,他们结合重庆市建委有关规定,在市总工会、市建委和劳动部门的指导下,在维护农民工权益、抓好农民工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2005年春节前夕,重庆市人大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刘文同志到公司工地慰问农民工,对现场管理和农民工精神风貌大加赞赏,回去后组织调查组来公司调研、总结了“善待好、组织好、教育好、管理好”农民工的经验。

  “四好”是以保障农民工权益、稳定农民工队伍、提升农民工素质、让农民工融入企业为宗旨,逐渐形成的一个比较完整的农民工管理长效机制,相辅相成,各有侧重。“善待好”是基础,也是核心;“组织好、教育好、管理好”是渐进、提升的过程,也是难点。一、善待好

  善待农民工,最重要、最基本的是建立起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障机制,保障他们的生存权、生活权和劳动权。

  农民工也是企业的员工,是工人阶级的新成员,只有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他们才会把企业放在心上,企业的发展才会有保障。郭向东说:我们虽然不可能让每一个工地的每一个农民工事事都满意,但是他们最基本的要求必须满足,最基本的条件必须满意,比如工资问题、吃饭问题、宿舍问题等等。

  首先是建立起农民工劳动、劳保和工资的保障体系,以法规制度保障农民工的基本权益。

  第一个保障是按劳动法规定,签定劳务用工合同。先是与成建制的劳务队伍签订劳务承包合同;再是劳务队伍按规范的要求与农民工签订劳务用工合同,从源头上保障农民工的基本权益。

  第二个保障是按有关规定,统一为农民工办理工伤保险。他们针对不少农民工在公司工作多年的实际情况,已经在一些有条件的项目部试点,首先把长期在公司工作的农民工骨干转为公司合同制工人,在已经实行工伤保险的基础上,增加社会养老保险,争取拿出经验,逐步推广,并逐渐扩大范围。

  第三个保障,也是最重要的保障,是建立确保农民工工资的机制,保证按时足额发放工资。农民工郑登强对记者说:“我们出来打工,再苦再累也不怕,就怕不能按时拿到工资。我运气好啊,在公司干了6年多,工资从来没有拖欠过!”他从小工做到抹灰工,工资水平也从1000多元涨到了3000多元,在四川泸县老家已经盖起了一栋新房子。大家都知道,施工企业确保农民工工资难度非常大。为了保障工资,他们要求工程开始时,项目部要编制工资预算方案;公司根据工资预算方案安排资金,每个月的资金安排首先保证农民工工资;公司还准备了专项应急资金,解决特殊的情况。为了保证真正把工资发到农民工手上,他们规定下属的劳务分公司和项目部与劳务班组共同监督工资发放,每月由农民工亲笔签名的工资单要交劳务分公司备案。

  他们不断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努力降低成本,保证农民工工资随着社会整体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去年公司发放农民工工资3亿多元,人均月工资1700多,高的达到3000多,人均月工资比当地一般建筑企业高出200元左右,不少农民工的工资比公司正式职工还高。一个四川农民工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他每月工资2000多,自己开销500元左右,每月带回家1500元,在这里干一年至少抵过家里干四年!

  其次是在生活上保障农民工的必要条件。

  他们公司的农民工大多来自重庆远郊区县和四川省,时间长的有十多年,一般都在30岁以上。他们有了工作后,要求并不高,最关心的是三个事:能拿到工资,能吃好饭、睡好觉。

  他们首先在硬件上保证农民工必要的生活条件。工程开工前,项目部按照市建委和公司规定,根据工程环境条件和规模体量,分基本标准和较高标准,建好农民工生活区。较高标准要求“四个基本统一”:统一生活用房,统一配置室内基本设施,统一生活、学习、娱乐活动场所,统一工作服。许多项目部购买生活用品有平价小卖部;小病小伤有巡回医疗室;学习、娱乐有民工夜校、职工之家;喜事、难事或生病住院,项目部派人祝贺、慰问或探望,努力帮助解决困难;反映问题有意见箱和热线电话;还有理发室、晾衣棚、探亲房等等。

  就拿吃饭来说。首先要保证吃得卫生,食堂要有卫生许可证,工作人员要持健康证上岗;其次是在保证吃得饱的基础上要尽量吃得好,菜品要有选择的余地;三是要保证吃得实惠。有的项目实行吃饭不要钱,有的食堂有自选自治的“伙委会”,农民工参与伙食管理监督。

  该公司工地上设有“亲情房”。农民工单身打工、夫妻一起打工都有。抹灰工何淑平以前在外地打工,一间房子几十号人睡通铺,来了家属只有偷偷摸摸住下,用被套一隔当“新房”,又不敢开灯,屋里常有几对夫妻同住;家属李长芬告诉记者,以前去看老公,要租三四十元一晚的旅馆;农民工杨满友说,以前老婆来,要带结婚证才能住旅馆,不然被逮住说都说不清楚;这个项目部党支部书记还说了这样一件事,一次他与一名青年农民工谈心,小伙子突然哭了!原来他刚刚结婚十几天,就进城打工了。“看着城里万家灯火,哪个不想老婆孩子热炕头?”为了解决人文关怀问题,2004年他们在项目经理敬祖院的龙景苑工地首先建立起“夫妻房”、“探亲房”,免费住宿,以后各项目逐渐推广。有的项目对长期住宿的夫妻收2元一天。李保成项目部的何淑平夫妇以前由于住宿等原因,夫妻俩很难在一个公司干上一年以上,两年前来到一建后,就再也没有离开的想法。项目专门拨给他们一间“亲情房”,何淑平说,“一个月只收60块钱。这种好事我打工十六、七年没见过,说出来没人相信。”

  他们还通过工会的各种建家活动,为农民工营造“大家庭”的温暖,让他们在工作之外生活得好。记者问来自四川的农民工李家全想不想家,李家全笑着回答:“不想,这里的条件比家里好,老婆常常来我这里啊!”

  在政治上保障农民工的平等权利。

  农民工不仅需要经济生活的保障,同样也需要在政治地位、民主权利、人格尊严等方面享受到一个公民应有的平等待遇。公司从基本的地方做起,让他们感受到劳动光荣、劳动者光荣,感受到社会的公正、公平和正义。

  一方面是政治地位的保障。公司建立农民工党、工、团组织,发展农民工参加工会,至今入会的农民工已经有5000多人。党组织努力创造条件,在农民工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提高他们积极向上的政治素质。

  另一方面是民主管理的保障。例如,农民工代表参加工作会、生产会、员工代表会和其他重大活动,充分听取他们的建议和要求。有的农民工对伙食提出意见,有的农民工提出家属来探亲没地方住,于是就产生了“伙委会”,“亲情房”、“夫妻房”等等。

  劳务工会从2003年8月开通民工热线电话,发放了热线电话卡17000多张,为农民工提供维权和排忧解难渠道。去年对农民工的问题回复率100%,解决率在90%左右。例如赵中民咨询子女读大学专业选择问题,他们请有关人员给他提了建议,让他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9个农民工吃了在外购买的包子后食物中毒,项目拿出35000元钱为他们治疗。

  再一个方面是激励机制的保障。农民工同样参加企业评优评先活动。去年农民工先进集体和个人代表,在全公司总结表彰大会上身披大红花,郭向东亲自为他们分别颁发了获奖证书和1—2万元奖金,与他们合影留念。

  重庆市建委的一位同志看了工地后,感叹说:“这里的吃住条件比我们上大学时还好。”许多农民工对记者表示:“公司把我们当主人看,我们就要拼命干。”二、组织好

  组织好农民工,主要是建立农民工队伍的稳定机制,不断提高组织化程度。

  郭向东在去年上半年提出一个要求,企业70%左右的农民工要保持基本稳定。为什么这样要求呢?因为施工企业只有农民工队伍稳定了,企业才会稳定。农民工一是来自四面八方,来去比较自由,本来稳定性就比较差;二是劳动技能参差不齐,容易出质量和安全事故;三是农耕经济的个体劳作、自由闲散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观念严重,管理难度大。要稳定农民工队伍,除了必须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外,还要把他们组织起来,让他们在企业的各种组织形式里生产、生活,提高社会化协作大生产意识、组织纪律意识、安全意识、法制意识等。

  首先是认真组织招聘工作,把好组织准入关,从源头上控制不稳定因素。他们从2004年起,实施农民工队伍“准入制”管理。主要是把握三个原则:一是定标准招聘,招聘成建制、有资质的劳务队伍,发给准入证,参与工程的劳务分包;二是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聘,贫困地区富余劳动力多,就业机会少;三是与当地政府主管部门联手合作。公司负责劳务管理的同志经常到各区县联系。例如,他们取得了江津市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与合作,招聘了2100多名当地农民工。江津市石门镇是劳动力富余镇,从2000年开始,就把该镇作为定向招聘点,签订了劳务招聘协议。镇政府非常感谢企业在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方面所做的贡献,表示希望进一步加强广泛的合作。

  其次是农民工队伍进来后把好组织关,为农民工队伍的稳定提供政治基础和组织保障。把农民工纳入公司党、工、团和生产组织管理,根据农民工的专业技能编排生产班组,以生产班组为单位安排宿舍、落实工作;各种组织去团结、组织、带动更多的农民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自己的组织观念。公司在组织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经费上加以保障。平时,公司党委、工会把三分之二以上的精力都放在农民工工作上。

  通过多种活动把农民工组织起来,让他们更好地在党、工、团等多种组织形式下安居乐业,进一步增强组织观念,让他们时时感到组织的存在、组织的关怀和作用。例如参加工会组织的岗位技术练兵、劳动竞赛、全国安康杯竞赛等活动。企业每年都要拿出120多万元奖励创优争先竞赛活动。

  由于组织到位,减少了农民找工作的困难和盲目性,方便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合理有序地转移;由于组织到位,农民工工作安心,队伍稳定;由于组织到位,农民工和企业都得到了双保障、双提升。公司60%以上的劳务队伍保持了相对稳定,最长的已有10多年。例如,江津石门金龙村的叶家发,1982年就在重庆一建从事抬工劳务工作,后来成立了建筑劳务公司,有劳务工人近800人,一直在我们公司工作。三、教育好

  教育培训好农民工,主要是建立农民工素质的提升机制,让农民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

  好企业不但要出好效益,更要出好员工。刚进城的农民工文化程度、劳动技能、法制意识、文明意识一般都比较低,建筑行业里这种状况更加突出。加强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让他们既能干好工作,为企业创造更大的财富,又能提高在城市生存、生产的知识技能和文明社会的道德法制观念,是让农民工获得平等发展的机会,维护社会公平公正的深层次权益保障。

  1.公司的主要教育途径是:通过入场教育制度,使农民工尽快进入企业角色;通过民工夜校开展经常化、全面化的教育培训,使他们不断提高劳动技能,适应岗位工作;通过职工之家活动、各种劳动竞赛活动和书报、音像影视等进行渗透教育,使他们在充实业余生活的同时受到健康的熏陶。主要内容有:建筑施工业务知识、国家法律法规、行业安全生产操作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和《公民基本公德》及相关案例等。

  2.他们在2002年5月成立民工夜校以后,工地建到哪里,夜校就办到哪里。2004年2月开始在有条件的项目建立分校,条件不够的项目以班组为单位学习。夜校聘请了12名专业技术骨干和劳动局、派出所人员为兼职教师,编写了一套6册教材。至今年3月底,正式上课439次,参加各类教育培训达58000多人次,农民工取得了4700多件新的上岗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记者在现场听了课,开了座谈会,查看了一尺多高的民工夜校资料,有《民工夜校设施标准》、《教育培训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教学培训计划和授课计划》、《学年总结》、《简报》等等。通过夜校学习,不少农民工由“小工”成为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工人彭本强告诉记者:“来广厦五六年了,以前是杂工,学了技术后干起了木工,现在一天能挣个百把块钱!”罗清碧项目部的工人们说变化最大的是黄德春,他以前是泥工,脾气很差,在家经常打老婆,出来经常吵架,参加夜校学习后,渐渐变得平和了,业务技能也大大提高了,现在成了大学城项目的劳务负责人。农民工万桂华激动地说:“夜校不仅让我们学到了技术知识,还教会了我们怎么做人。”

  夜校的成长历程是艰难的,老师们经历了许多酸甜苦辣。分管劳务工作的公司副总经理兼夜校校长王利辛酸地告诉记者,自己工作以来第一次流眼泪就是上课时被民工惹的。刚开始上课时,老师和项目经理一个个去动员,一堂课只能上20来分钟;上课时,有些农民工穿短裤拖鞋,讲难听的话,搞得女教师不敢去上课;有时候像哄小孩子,课后要给他们放好看的电视;后来慢慢适应了,也尝到了甜头,才渐渐自觉起来;有时候一天四、五个工地开课,老师们都是兼职的,经常是一下班匆匆忙忙在摊头吃碗面条就赶到工地。如今夜校越来越红火,王利激动地对记者说,她心里感到十分欣慰。

  3.经常性的教育培训,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农民工的全面发展。从2002年至2005年,公司生产安全和技术质量工作都名列全市行业第一,先后创建了67个市级文明施工现场,3次获得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称号;2002年获重庆市“巴渝杯”、“三峡杯”等优质工程5个,2005年获得19个,广厦经典小区、重庆时代广场还获得国家鲁班奖。公司生产安全和技术质量水平提高了,农民工的法律意识、社会主义道德观、荣辱观也增强了。公司安全事故明显减少,农民工没有出现违法乱纪事件,还涌现出见义勇为的英雄事迹。一次,一个女市民遭遇歹徒抢劫,张里春项目部农民工雷友国挺身而出,勇追歹徒,帮女市民追回了放有大笔钱财的提包,受到媒体和社会各界的赞誉。

  经常性的教育培训,农民工的市场观念增强了,发展的起点和机会也逐渐平等了。一些农民工把学到的技术、积累的资金和市场观念带回农村,带领老乡共同致富;更多的是把老乡带到城市一同创业。改制时来公司的四川南充农民工彭立铭,通过不断学习培训,提高了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从普通农民工成为班组长,现在自己组建了建筑劳务公司和设备租赁公司两家公司,先后从家乡带出1600多人。这种从打工开始走向自主创业的农民工在该公司有10多人。他们成了带领老乡共同致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生力量。四、管理好

  管理好农民工,主要是建立农民工成为新的产业工人的转化机制,造就一支有组织、守纪律、有技能、讲文明的产业工人新队伍。

  建筑行业重活、脏活、险活多,农民工多为体力劳动者,对他们往往是粗暴型管理多,效果不好。他们在善待好、组织好、教育好农民工的基础上强化三条线和三个层次相结合的规范化管理。

  1.在整体上,党政工团齐抓共管,通过三条线加强农民工工作的管理:第一条线是各级党团组织,重在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及相应的活动来实行管理;第二条线是工会组织,重在通过维护合法权益及相应的活动来实行管理;第三条线是公司授权的下属专业管理公司———劳务公司,重在根据集团公司的各种基本政策、制度,实行劳务专业归口管理。

  在专业上,实行三级管理。第一级是劳务公司专业管理;第二级是项目部实行面对面直接管理;第三级是农民工班组日常劳作与生活相结合的自治管理。

  在制度上,实行规范化管理。施工生产,要确保安全和质量,强调服从命令听指挥;生活住宿,针对男工多、青壮年多、单身工多的实际情况,尽量统一集中;基层班组,量大面广、事务繁杂,实行农民工自治管理;党工团组织则根据工作计划和施工生产的实际,结合工程、工期及季节特点,寓管理于活动之中,例如以“掌握安全生产知识,争做遵章守纪员工”、“关注安全、关爱生命”为主题的劳动保障竞赛及维权活动等。重庆大学主教学楼项目的一个农民工对前去参观工程的外单位人自豪地说:“这个公司管理严得很哟!做事情巴巴实实,混凝土浇得光光生生(很平整),硬是霸道得很喏!”

  加强农民工八小时以外工余时间的管理也是规范管理的一个方面。除了建立相关制度和措施外,组织农民工开展健康有益的工余活动,有效防止了农民工夜间赌博、外出闲荡滋事现象。近年来,公司农民工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年年被地方政府评为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2.三条线和三个层次结合的管理模式体现了党政工组织有机结合,生产、生活与活动有机结合,制度约束、教育提高及自我管理有机结合,核心是把人性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理念融入整个经营管理之中,形成一个促进农民工向新的产业工人转化的良好环境。兰花小区项目农民工周师傅是个党员,以前在长寿商业系统工作,到建筑企业打工有两年多,今年到公司。他说:“过去在其他地方打工从未参加过开会和培训,在这个公司我能参加开会,还收到民工热线卡,非常高兴,也很受启发。过去在施工现场打工,我对管理人员的印象非常不好,他们对农民工说话态度一凶二恶,农民工不服气,要打管理人员,这种情况非常不好。公司善待农民工,把农民工当自己的员工看待,改变了我对施工企业的看法,我感到很满意。”

  该公司“四好”管理大大调动了农民工的积极性,促进了企业的发展,确保了改制7年来产值规模年均32.5%的递增速度。近三年来,企业产值从10亿多元提高到近21元,成为2005年名列重庆市百强企业第26位的市内强大企业,成为获得省部级和国家级各类奖项最多的行业品牌企业,成为获得两个国家鲁班奖、两个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两个全国优秀项目经理、两个建设部劳动模范、一个全国劳动模范、一个全国人大代表的全国知名企业。仅2005年,就获得全国用户满意施工企业、全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优秀企业等国家级集体和个人荣誉15项,获得重庆市集体和个人奖项95个。这些成就都倾注了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全体员工的辛勤劳动。实践证明,企业把农民工放在心上,农民工才会把企业放在心上;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就是保障企业的稳定发展。

  更重要的是,“四好”管理有利于农民工向合格的产业工人转化,有利于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先进地区带动落后地区方针的落实,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公正和正义这个稳定和谐之基。正如郭向东说的那样: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建设的成果,基础是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不仅是结果的公平,更应该是起点的公平、机会的公平。这就是广厦重庆一建农民工“四好”管理突出的理念。

  农民工为城市创造了财富,为农村增加了收入,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他们的贡献是巨大的,应该得到企业的善待,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关心和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必须得到切实的保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