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发展循环经济提高深圳国际竞争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7日02:48 深圳商报

  发展循环经济专家谈④

  中国循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吴季松——

  发展循环经济提高深圳国际竞争力

  深圳报业集团驻京记者杨峥

  【本报北京电】“发展循环经济要有约束性指标,应用绿色GDP来衡量。”中国循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吴季松博士在接受本报驻京记者采访时如是说。他同时表示,深圳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大有可为,做好循环经济这篇大文章可以大大提高深圳的国际竞争力。循环经济就是新型工业化道路吴季松博士是将可持续发展概念翻译引进中国的最早人士之一,目前还同时兼任北京循环经济促进会会长。

  作为新循环经济学的创立者,吴季松博士将循环经济定义为在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自然生态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把传统的、依赖资源净消耗线性增加的发展,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从而维系和修复生态系统的经济。

  吴季松介绍说,传统西方经济学只承认一种财富——经济财富,而新循环经济学将自然生态系统也作为一种财富——自然财富。他认为,传统西方经济学是要最大限度地开发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创造经济财富,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而新循环经济学是最大限度地用知识来优化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实际上,循环经济就是发达国家后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吴季松表示,循环经济原先提出的3R(Reduce,Reuse,Recycle)实际上是企业内部清洁生产的原则,而不是一个经济学层面上的概念,这个原则是对的、有用的,但不完全适用于现在的情况,所以他将其扩展到5R,即再思考(Rethink),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经济理论,不仅要研究资本循环、劳动力循环,还要研究自然资源循环;减量化(Reduce),最大的减量化是人应该有一个理性的需求,这个需求要和自然承载能力相适应;再利用(Reuse),最大的再利用就是利用那些可再生的资源;再循环(Recycle),最大的再循环是整个生产体系的循环;再修复(Repair),修复生态系统是最伟大的循环经济工程,只有修复了生态,才能继续发展生产。循环经济应用绿色GDP衡量谈到如何衡量循环经济的发展时,吴季松指出,发展循环经济要有约束性指标。按照循环经济的观点,在理论上工业排放的污染及其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带来的负值(即破坏)应该为零。在计算GDP时应该把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破坏的成本也统计在内,得出来的数值被称为绿色GDP,即用GDP减去治污投入和生态修复投入。用这样的标准去衡量经济发展就可以从根本上杜绝新的大污染的产生,并有效制止污染的反弹。

  “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万元GDP能耗的指标,其中有关水方面的指标基本都是吴季松博士提出的。他说,很多省长都抱怨这些指标很难达到,但按照绿色GDP的概念,只要达到了这些指标,就是创造了第二财富——自然财富,就应该把所有相关的投入都算为产出。发展循环经济提高深圳国际竞争力谈及深圳发展循环经济的问题时,吴季松博士强调,目前深圳最主要的问题是现有生态环境逐渐难以支撑其继续发展。他同时也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深圳在大力创造经济财富的同时必须也要注重修复自然财富,有了自然财富的支撑才能再进一步发展生产,才能构成经济财富和自然财富的循环。他举例说,比如珠江三角洲地区虽然水量丰富,但实际上也面临缺水的问题,在他的专著《中国可以不缺水》中就明确指出了该地区面临的是水质型缺水,由于污染严重,导致了好水不够,必须治理污染,修复整个珠江流域的生态系统,他本人也曾亲身参与了东深供水工程。

  二是深圳要加强自主创新。吴季松认为,深圳目前所具备的经济实力,可以也应该按照新循环经济学,全面实施循环经济的思路、理念,要达到比“十一五”中给全国提出的衡量指标更高的标准,尽快地向知识经济过渡,而这主要靠自主创新。他指出,深圳目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东西还是偏少,应该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即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不断让深圳的居民提高收入,在此基础上他们就能够受到更好的培养,有更好的条件提高人的素质,可以吸收更多创新人才进行再创新,从而使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

  三是深圳应该建立一个完整的循环经济的产业体系,基本上能够做到一个厂的废料是另一个厂的原料,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他阐述说,从理论上来讲没有什么废料,所有的废料都是把有用的原料以错误的数量在错误的时间放在了错误的地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