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五年后,我们的太原会是什么样(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7日03:42 山西晚报

  

五年后,我们的太原会是什么样(图)

  碧水蓝天拥抱美丽的太原城(资料图片)

  4月16日,太原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召开,会期6天。在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太原市代市长张兵生向大会作《关于太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纲要的报告》。报告称,太原市将在未来五年里建成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生态环境良好、社会文明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新型工业基地、文化名城和现代化都市,跨入全国先进省会城市行列。

  本报特从“十一五”规划中,选取百姓关注的内容,进行梳理解读。

  经济转型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绿色产业

  未来五年,太原市将促进经济结构向绿色转型。淘汰30万吨以下煤矿和非综采煤矿,把煤矿总数控制在100座左右,关小建大,发展一批现代化大型矿井和大型企业。同时,把焦炭总产量调控在2000万吨以内,大机焦比例占到90%以上。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让城市现代商贸流通网络延伸到农村。加快发展家政服务、托老托幼、保洁保绿等现代服务业。重点建设晋祠、双塔寺、天龙山、崇善寺等精品景区。建设一批能与国际接轨的旅行社、五星和四星级酒店。到2010年,旅游总收入达到163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以上。

  对外开放更多机会给“非公”

  现代“晋商”

  采取财政贴息,争取银行贷款,建立专项资金等措施支持国企改革,完成太原铝厂、太原铜厂等14户列入国家政策性破产计划企业的破产,用两年时间打赢国企改革攻坚战,实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培育一批现代“晋商”。

  民营资本

  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社会公用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有、集体企业的改组、改制、改造,引导和帮助非公有制企业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从家族制逐步走向现代公司制。“十一五”期间,非公有制经济年均增长17.1%,到2010年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

  创业乐园

  创优招商引资环境,完善并严格执行审批事项公开制、首办负责制、审批服务承诺制、行政不作为或乱作为追究制等一系列制度,继续把世界500强和国家大公司、大财团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对象。“十一五”期间,力争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5家以上,引进国内200强企业20家以上。

  宜居省会全国首个电气化城市

  建筑景观

  按“南移西进、北展东扩”的思路,改造旧城,建设新城,挖掘晋阳古城。以汾河和迎泽、长风大街为主轴,形成文化景观群。建设太原音乐厅、太原博物馆、太原档案馆、太原广播电视中心等大型标志性工程,形成精品建筑群。启动以山西国际会展中心、市政中心为主的长风商务区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汾河两岸建筑和景观。同时启动挖掘开发晋阳古城工程。

  立体交通

  在太原———古交、古交———娄烦———吕梁之间建设高速公路,建设西山运煤专线,改造307、108国道及古岚线、宁白线等干线公路。贯穿城市南北并接轨榆次的“三纵三横”轻轨将开始前期准备工作,建成后,太原将成为全国首个电气化城市。

  完成长风大街东延、滨河东西路南北延、体育路南延,实施中环立体快速路、长风大街西延、机场大道、中环桥、学府桥等重点工程,形成以滨河东西路为南北向快速主通道,以北中环街、太行路、南中环路和流路组成的对外联络快速道路系统;对大同路、南内环东街、胜利街、双塔街等主干道进行拓宽改造,完善城市主次干道网。

  绿色太原碧水蓝天不是梦想

  节能措施

  严格执行夏季空调室内温度最低标准,推广高效节电照明产品,推进木材节约和代用,提高材料强度和使用寿命,严禁过度包装,实行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到2010年全市新建建筑达到节能65%的标准,城市中水回用率达到30%,新型墙体材料比例达到80%以上。

  环保计划

  继续实施“蓝天行动”计划,完成侯村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实现垃圾收集和运输完全密闭化,市区和交通要道两侧建设绿色屏障,必要路段建设隔音设施,加强建筑工程监管,推行机械化清扫和洒水喷雾降尘。到2010年,工业废物处置利用率和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5%,三项污染物平均下降31%,二级以上天数突破300天。

  北方绿洲

  扩大中心区公共绿地面积,抓好南寨公园二期、玉门河公园、学府公园、植物园建设,在机场大道、西北环连接线、长风东大街出口和大东关连接线绿化上形成景观,完成造林100万亩,培育中幼林50万亩,到2010年,城区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1平方米。

  和谐社会为民织起保护网

  就业岗位

  今年完成下岗职工出中心并轨任务,建立以公共职业介绍为主的多种形式的劳动力中介体系,实行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一站式”服务,“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由政府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等采取多种“托底”办法安置。“十一五”期间,年均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4万个。

  社保体系

  完善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灾害救助、法律救助、廉租住房、农村五保供养、特困户救济为主要内容、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十一五”期末,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煤矿职工意外伤害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率全部达到75%以上,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煤矿职工意外伤害保险覆盖率将达到100%。

  教育结构

  新建和改造100所优质示范性中小学,实现免费义务教育,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扶持偏远地区中小学远程教育,城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达到100%。创建23所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新建9所标准化中学,大力推进太原五中、外国语等学校成为全国一流名校。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建成10个高水平重点示范专业,形成优势专业群。

  康民工程

  建设惠民医院,完善紧急救援指挥中心,形成急救网络体系,达到5—8公里15分钟快速急救反应能力,使社区卫生覆盖率达到95%。实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强化医疗市场的监管,推进药品价格改革,降低医疗费用,到2010年,食品卫生监测合格率达到95%以上。改造一批体育场馆,全市所有社区和60%以上的乡镇建立体育健身点和指导站,体育人口达到50%以上。举全市之力,组织好2008年小轮车世锦赛暨奥运会预赛。

  新农村建设农民告别脏乱差

  四化四改

  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民居住环境。街巷硬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路灯亮化。改水,使农民饮用上卫生安全的自来水,农村饮水安全人口达标率达到90%;改厨,发展沼气等清洁能源,用燃气灶逐步取代现行的烧煤、燃柴灶具;改圈,做到人畜分离;改厕,取消露天粪坑,逐步提高卫生厕所的比例。

  会议亮点

  代市长郑重承诺:六大难题着力解决

  本报4月16日讯(记者马继玲赵清源)今日上午9时,太原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召开。太原市代市长张兵生在会上郑重承诺:在扎实做好省政府规定的十二件实事的同时,今年,太原市政府将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六大热点、难点问题。

  环境创新解决发展环境中的问题

  通过“环境创新年”活动,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营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整治环境卫生,营造清洁美丽的市容环境;实施畅通工程,营造便捷快速的出行环境;加大环保力度,市区二级以上天数在今年达到260天。

  建示范校解决上学难问题

  太原市将在全省率先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建设15所高标准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和寄宿制中心小学;新建、扩建和改造20所城市优质示范中小学,为100所城镇中小学改扩建活动场地,让优质教育均衡、普及起来。

  医疗救助解决看病难问题

  今年,全面实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参加率达到80%以上;为54个乡镇卫生院配置X光机、B超等设备;政府出资,把一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医保,租赁房屋的每家还要补助2万元资金;完善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设立一所惠民济困医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为困难群众提供医疗服务。

  改造棚户区解决住房难问题

  今年将建设安康居住工程90.5万平方米,解决8493户困难居民的住房;改造矿工棚户区,开工建设住宅面积21万平方米,解决3348户棚户住房;治理矿山沉陷区,新建住宅面积43万平方米,解决7158户居民住房;维修加固城乡住房44.6万平方米,让7863户城镇居民和1000户农村特困群众住上安全的房子。

  畅通交通解决行路难问题

  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33条城市主要道路的续建、新建和大修任务,对53条小街小巷实施改造,所有小街小巷安装路灯,提高道路质量和亮化美化水平;全面实现村村通水泥(油)路,97%以上的建制村通客车。

  安置就业解决就业难问题

  新增12万个城镇就业岗位,让4.4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安置6733名“4050”人员;培训5万农民,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万人;让农村低保覆盖率提高到5%。同时,新建和改造敬老院,用两年时间,使农村五保户全部实现集中供养。

  本报记者马继玲赵清源(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晚报网络编辑:赵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