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感受吴文化的力量———2006中国(无锡)吴文化节综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7日09:11 无锡日报

  本报记者单红陆元钢

  四月的锡城,深深沉醉在吴文化的浸润之中。高亢吴歌与激情乐舞翩然而起、历史文物与民间工艺交相辉映,一批批专家学者从祖国各地应邀而来,一位位至德宗亲从海内外寻根而至,一部部学术专著相继问世……当2006中国(无锡)吴文化节昨晚划上美丽的句号,当一切绚丽归于平静之际,蓦然回首,吴文化节在这一周里带给我们这座城市的那份激跃
,那份震撼,源自于吴文化的力量。

  这种力量,深深地扎根于民间;这种力量,有着极强的召唤力;这种力量,作为无锡的一个品牌,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会对这座城市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诚如市委书记杨卫泽所言: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灵魂。“十一五”期间,无锡要实现“两个确保”的奋斗目标,建设“五个中心”,打造“五个名城”,就必须高度重视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弘扬,以文化特色塑造城市形象,以文化精神凝聚发展合力,以文化知名度提升城市实力。

  擦亮名片,彰显文化底蕴泰伯奔吴,断发文身,教化乡民,发展农桑,开渎筑城,开启江南文明,这一个个“美丽传说”,犹如一曲曲从远古而来的悠长音符,在百姓口中世代传颂。

  三千多年来,这种传颂化作了吴地百姓至德、开拓、融洽、创业的精神,并根深蒂固地融化于江南民众的人文脉络之中。

  本次吴文化节,通过“泰伯祭祀”乐舞的吴歌吴乐声,形象地再现了这位吴地文明创始者尚德、开拓、务实之举;通过国际研讨会,“无锡是吴文化主要发源地”这一观点,进一步深植人心;通过《吴地文化通史》的发行,吴文化长三角发展之“魂”的论述,得到更广泛的佐证。四面八方的民众自发聚拢而来、吴氏至德宗亲的代表们应邀而来,这其中,中国国民党副主席吴伯雄的言辞铿锵有力:“吴文化是一种凝聚力,无论身在何地,无论意识形态怎样,文化的力量、血缘的力量、亲情的力量是永远难以割舍的。”泰伯奔吴孕育了吴文化在无锡的起源,而这种文化的力量,带动和直接造就了无锡以及吴地流域在物质和精神领域的迅速崛起。重新擦亮城市的名片,让我们得以一展吴文化几近“湮没的辉煌”。

  在吴文化节上,名为《吴地风韵》的大型展览,让每个参观者产生一种身为无锡人的自豪感。历史精品文物与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在这里交相辉映。与别的展览不同,《吴地风韵》尽显本土特色,让人们通过与文物、民间工艺品的对话沟通,来了解吴文化在无锡发展历程中所起的核心作用。通过吴文化节,人们突然发现:这座以雄厚经济实力闻名的城市,同样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如果说,历代文物精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是这座城市在文化广度上的一次无声述说,那么,鸿山遗址就如时光隧道里发出的一声惊天雷,让我们重新审视这座城市的文化遗存。鸿山遗址公园奠基和“吴文化之旅”线路开通,复活了这座城市在远古时代一段活生生的历史,无锡的城市底蕴有多深,鸿山遗址公园会给你一个最直接、最震撼的说明。

  振兴文化,重塑城市个性吴地文明的炊烟,缕缕不绝数千年。散落在无锡本土各地的灿若珍宝的种种自然与人文的、物质与非物质的文化遗产,经历了历史的风风雨雨,记载了时光的来来往往,是孕育和承载起吴文化的巨大摇篮。吴文化节,便是无锡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重现文明的记忆、捍卫祖先遗产的一次文化振兴之举,而振兴吴文化的目的之一,是为了重塑城市的个性。

  吴文化节期间,中国第三部区域文化通史《吴地文化通史》面世,这是一部由无锡民间力量自发编撰的读本;而此时,由政府组织编写的《无锡文化丛书》也正式首发。高燮初,这位无锡吴文化研究的先锋人物,继创建吴文化公园之后,在77岁高龄与57位专家学者又一起打造了一个奇迹:142万字的《吴地文化通史》,在温馨的书香中建起一座吴文化研究的丰碑,让人们通过阅读来触摸吴文化发展的脉动;而作为无锡文化建设的一件大事,《无锡文化丛书》的编撰和发行,则体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振兴文化的高度重视。

  在吴文化节期间,一个声音尤为响亮:“文化是国家、民族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是国家之本,民族之魂。”这个声音,通过吴文化节这个平台,传至每个人的心中。一座城市要获得持久地发展,必须个性鲜明,而文化则具备赋予城市独特个性的魅力。于是,伴随着两本学术专著的问世,一场集政府、民间力量于一体的惠山泥人大师捐赠作品义拍暨签约仪式在吴文化节期间闪亮登场。8位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欣然动手创作,8个代表作品的义拍成交款充实“无锡惠山泥人传统工艺保护专项资金”,而新的惠山泥人馆也将建造。

  吴文化节期间,无锡市政府和社会各界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惠山泥人时采取的种种举措表明了一种态度:这座城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正在努力振兴社会和文化事业,对城市个性予以更准确的定位,对城市品牌战略赋予新的更丰富的内涵。

  追溯历史,定位精神坐标丰富的历史遗存,无疑是一场文化阅读的盛宴;但是,吴文化节对于我们这座城市,除了重塑城市个性外,还有什么现实的意义?这个问题,吴文化国际研讨会给出了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

  追溯历史,是为了定位无锡在新时代的精神坐标。

  80多位来自美国、韩国、日本、立陶宛等国和港、澳、台的吴文化研究专家、学者在吴文化节期间相聚吴文化的发源地,70篇论文、各种观点的激情碰撞中,对吴文化积淀进行了一次更为深刻的提炼———“泰伯奔吴,促进了中原文化与长江文化的交融,同时,锻造出吴地百姓尚德、谦让、创新、开拓、聪慧的精神特色。而这正是无锡在近现代取得百年繁华,成为民族工商业和乡镇企业发祥地的深层原因。文化的发展,反哺了经济的腾飞。”“吴文化是锦绣江南的灵魂。无锡作为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经济发展速度一直在全国处于前列。而对吴文化的溯本求源,让人们的思路更为清晰:无锡近百年的繁华,并非无本之木,文化上的重新考述,让我们明白这个地区之所以昌明,是因为有着深厚的文化支撑力。”“吴文化既不可能是一个很纯粹很单一的文化概念,也不仅仅是一个狭隘的地域概念,它应当包括吴、越核心区域的一种文化存在和一个文化过程。吴文化、江南文化和海派文化,体现了长三角文化的累积与裂变。”“近年来无锡市颁布的‘尚德务实,和谐奋进’的八字城市精神,源于泰伯礼让天下和他的开拓精神,吸收吴文化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人文特点,又体现了社会规范和时代要求,是承古而鉴今,扬长而克短的结合。”“无锡敢为天下先,主动投身国际竞争的开放心态,敢于打破列强垄断的意识,是吴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无锡进行社会改革实践的精神财富和重要手段。”“地处长江三角洲的无锡要参与世

  界经济发展、参与国际化进程,就必须继续以开阔的世界文化视野与大手笔的经济与文化互动为未来经济模式转型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全新探索吴文化发展的新路径与运行机制,进而再次刷新吴文化,将吴文化的发展引向新视野。”这一段段精辟的论述,不仅给无锡经济实现跨越式腾飞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历史佐证,更为无锡定位了新时代的精神坐标。这是吴文化节对于我们这座城市的现实意义。

  而吴文化对海外的影响和渗透,在本次研讨会上也有了重大突破。通过一番翔实而又严谨的论证发现:日本、韩国的语言、服饰、饮食等方面,留有吴文化的印迹。此前,虽有专家学者对吴文化的海外渗透作过研究,但此次却更为明朗和清晰了。

  城市“申名”,寻找文化支撑吴文化节,无锡不仅集中展示了自己的“家底”,无锡也在展示着自己的真诚:争取进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行列。毛小平市长说,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过程,是对自己历史的梳理过程,是保护与传承的过程。无锡要以“申名”为载体和抓手,为后人留下一笔丰富的历史财富,让无锡成为一个更有魅力的城市。

  周干峙、罗哲文、谢辰生、谢凝高、王景慧、吕济民、阮仪三这7位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会专家是吴文化节的“特邀嘉宾”。吴文化节,成为专家们审视无锡的一个“特殊窗口”。行走在惠山历史街区、寄畅园、薛福成故居、荣巷历史街区、东林书院、北仓门蚕丝仓库等历史文化遗存地,无锡在经济高度发展的同时依然保留如此丰厚的“家底”,得到了7位“高参”的一致认同。专家们折服于吴文化的魅力,感动于无锡在保护历史遗存方面的努力,“无锡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起步较晚,为时不晚。”罗哲文的直白,道出了专家们的心声,也让市民们增强了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信心,这是吴文化节的另一个深层意义。

  此外,在吴文化节期间,50多家内地和港澳台媒体聚焦无锡,闭幕式上那台精心打造的歌舞名片《吴风流韵》和即将在锡举行的“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处处彰显无锡元素、缔造无锡概念、强化无锡优势,使吴文化节成为无锡放大城市品牌、张扬城市个性的平台。

  以泰伯为代表的先人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所孕育出的智慧和坚强,已经深深地融入我们这座城市的血脉;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吴文化与秦晋文化、齐鲁文化、中原文化、巴蜀文化、闽粤文化等华夏文化既交相辉映,又各显特色,是无锡实现“两个确保”和由全面小康社会跨入基本现代化进程中取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