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知荣明耻促和谐 走进社区共话社会主义荣辱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7日10:20 龙虎网

  【龙虎网报道】“明荣辱扬正气,‘八荣八耻’牢记在心”。15日上午,一阵嘹亮的歌声回荡在白下区蓝旗新村社区的科技广场,主题为“知荣明耻促和谐”的第54期“市民论坛”正在这里举行。从七八十岁的老人到中小学生,附近居民一早就围拢了过来。论坛现场,社区居民唱起了自己自编自演歌曲,下岗女工回忆起社区邻里互助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变化,大家共同抒发着对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期盼。80岁的市民代表李世昌老先生的话说出了大家的心声:“要让‘八荣八耻’成为每个人心中的一把‘荣辱之尺’、一杆‘是非之秤’,这
样我们的社会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社区伸出关爱互助的手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也是折射社会文明风尚最具体、生动的一面镜子。如何在社区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本期“市民论坛”最受关注的一个话题。在我市很多社区,居民伸出关爱互助的手,让和睦的邻里、和谐的社区成为居民共同的大家庭。

  【故事】“……是老杨救了我们的命!”建邺区健园社区一位老太太给社区的感谢信中这样写道。

  那是一个早晨,老太太突然将塑料盆放在煤气炉上烧。换作一般人,或许只是暗地里取笑两句,或是帮忙灭火。然而,这一细节在邻居老杨眼里,却是另一种“信号”:老太太身患高血压、高血脂,这一失常的举动极有可能就是脑溢血的征兆。来不及细想,老杨拨通了“120”。果然不出老杨所料。医生告诉老太太,如果再耽搁片刻,后果将不堪设想。望着眼前这位救命恩人、一位比亲人还要了解自己的普通邻居,老太太吃惊、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感言】而今,这封感谢信仍保存在社区;这一感人的故事,前天由社区主任周晓红带进“市民论坛”。现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小中见大,一桩桩小事足见荣辱。论坛刚刚开了个头,来自不同社区的代表们便结合社区工作与生活,论起荣辱观来。“社区就应该这样,像是一个大家庭。”周晓红说,要说社区的复杂,莫过于建邺区健园社区,居民大都是失地拆迁人员,而且还分6个民族,但却从来不分你家我家,相处得十分和睦。“在生活的细微之处,我感觉一些居民对‘八荣八耻’的理解比我们更深刻。”

  “举个例子。不少失地拆迁人员刚到社区居住时,喜欢在社区里种菜,而且在环境卫生上也不是很注意,这些都是以前在农村生活养成的习惯。我们就用‘八荣八耻’慢慢上门去讲。一段时间下来,菜地不见了,出人意料的是,这些居民还自发买了树苗、花苗来栽。现在,菜园子变成了花园,盛开的桃花、海棠让大家感觉特别舒畅。”

  “‘八荣八耻’的的确确是衡量我们行为规范的准绳。”周晓红说,每个社区工作者和居民都能用这个尺度先量自己、再量别人,那么,社区自然便和谐起来。

  蓝旗新村社区主任赖燕也讲述了几件印象深刻的身边小事。上个月,社区两个低保家庭主动要求退保。还有,社区在居民与困难群体之间搭建起爱心互助超市,至今已得到物品捐助2100多人次,捐款2.8万多元钱。

  “胡总书记提倡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非常及时,也十分必要。要构建和谐社会,就要先树立正确的荣辱观。”赖燕认为,“八荣八耻”是每一个人日常应该去做、也应该做到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用辛勤劳动和高尚品格赢得尊重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点点滴滴的文明细节,也有很多普普通通但却有着闪光点的平凡人,他们或者用自己辛勤的劳动为别人服务,或者用奉献的热忱帮助别人的困难,他们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也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他们用行动为社会主义荣辱观写下了最好的注解。

  【故事】“两把刷子一块布,擦出我的致富路。”这是擦鞋师傅郭兆松的一句名言。在南京莫愁新寓“郭师傅擦鞋店”,郭兆松去年仅靠擦鞋,毛收入便达10万元。“别人擦双鞋1元,我擦双鞋2元。”郭兆松津津乐道的不是那多赚的1元钱,而是别人擦的鞋顶多亮两天,而他擦的能亮5天。

  先是用4年时间自制鞋蜡,后来,细心的郭师傅发现雨天擦鞋,擦得再干净也是灰蒙蒙的,便想电吹风能把头发吹干,能不能也把皮鞋吹亮?经过反复研究,终于发明了电吹风擦鞋这项手艺。现在,“郭师傅擦鞋店”电吹风的声音每天从早响到晚。

  【感言】前天,郭兆松和他新收的徒弟凌赣一起出现在“市民论坛”现场。出人意料的是,这位新学徒竟是一名本科生。谈及荣辱观,他大方地说,擦鞋既是为人服务,也是凭自己的劳动致富,这也是一种光荣。郭师傅也说,多年来,擦完鞋说声“谢谢”的客人大约占到90%。自己的劳动得到大家尊重,让他更有动力把擦鞋这个工作用心干好。

  【故事】9年前,南京有一位好心市民给贫困地区捐献衣物时,在棉袄里夹了一个纸条,上面写道:不管你有什么困难,只要你找到我,我都可以帮助你。这件衣服后来被分到了陕西贫困地区一名女孩手上。一晃过了9年,女孩考上了大学,面对一大笔入学费用,女孩想到了这个纸条,按落款写了一封求助信。收到信后,这位南京市民义无反顾地兑现了9年前的承诺,把相当于自己一个月工资的2000元钱捐给了女孩。

  【感言】采访到这一故事的南京电视台生活节目部主任吕建江说:“我觉得棉袄当中体现出的是一种人间真情,我们希望通过类似的节目,报道生活在困苦和逆境中的人,把他们这种不为逆境所折服的精神展现给全社会。同时关注那些帮助弱势群体的人,希望他们的高尚品格感染更多的人。”

  ●让荣辱观深入下一代心中

  鼓楼区龙凤小区居民陆长梅是南师大的一名教师,作为母亲,她对自己孩子的懂礼貌感到很欣慰,5岁的孩子接电话时会用“您好,请问您找谁”这样的文明用语,同事和朋友都对她的孩子赞赏有加。作为市民代表,陆长梅在“市民论坛”上说出了自己教育孩子的体会。

  家长老师的身教重于言教

  “我孩子之所以这么有礼貌,是因为我们自己平时也是这样的,所以家长的言传身教非常重要,效果也好”,陆长梅认为,在青少年身上出现这样那样的一些不文明现象的时候,我们应该从成年人的身上找原因,孩子是一张白纸,很多的“污点”是成年人给他们的。所以在教育孩子热爱祖国、尊重别人或者是崇尚科学的时候,我们家长、老师、成年人应该首先做到这一点,“如果教育者自己都没有做好,孩子是不可能做好的”。

  “比如教育孩子坐公交车时要给老人让座,最好的办法是和孩子一起坐车时自己主动让座”,陆长梅说,“每一个人都会老,我希望自己家的老人在乘车的时候,有人给他让座;也希望我老的时候有人能够给我让座。‘八荣八耻’中提到的以团结互助为荣,就是要从自己做起,从教育孩子做起。”

  “有的地方我们应该向孩子学习”

  社区居民李奶奶谈到了这样一件事情:一次她和孙子一起过马路,看见有些路人闯红灯,她也想顺着人流过去。小孙子就对她说,“奶奶,老师说了,闯红灯是不好的,我们要遵守交通秩序,我们不闯红灯。”这件事情对李奶奶触动很大,她说:“7岁的小孩子教育了我这个70岁的老人”。

  陆长梅也举了类似的一个例子:看电影时,有位家长看有空位子,就想挑一个更好的位子坐,身边孩子却坚持要按照电影票上的座位号来坐。“我觉得应该听孩子的”,陆长梅说,幼儿园、学校教给孩子的一些道德规范,应该是终生管用的,只不过有的人慢慢地丢掉了,原因就在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在我们慢慢淡忘一些道德规范和荣辱感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向孩子学习。”

  “我对‘八荣八耻’的理解就是行动”

  “学习上遇到困难,大家互相讨论,这就是团结互助;我们勇于开拓,敢于思考,这就是崇尚科学的精神;我们孝敬父母,礼貌待人,这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所要求的”,南京金陵中学学生蔡永健是市民代表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他说:“‘八荣八耻’明确地告诉了我们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对的。我们可以拿它作为一杆衡量是非的标尺,在心里扎下一个很深的根。‘八荣八耻’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面,更重要的是在生活当中进行实践,落实到行动中去。比如,我们学生勤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这就是热爱祖国的表现。试想如果我们不读书,只是去喊口号,那么当国家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什么也做不了,这谈不上爱国。”

  ●要创新道德教育机制和形式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我们应当如何实践,怎样发挥实效?参加“市民论坛”的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学者提出了各自的建议,他们认为要通过积极有效的载体和形式,让“八荣八耻”深入家庭、学校和全社会,成为每一个市民的自觉行动。

  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南京市慈善总会会长张大金说,目前南京的道德教育已经有了良好的载体,例如以救助困难群体为主要职责的南京市慈善总会,不仅为各类社会弱势群体提供了大量的物质精神援助,还促进市民形成了团结互助,帮扶友爱的良好风尚。每天都会有感人的故事发生,不少市民听说别人遇到困难,主动上门找到我们,捐款后不留姓名。我感觉,南京市民团结互助意识越来越强,文明素质和道德素养也越来越高。

  南京市妇联副主席鲍意华说,开展道德教育,家庭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家庭美德宣传联系起来,使“八荣八耻”的观念深入千家万户,通过各种生动新颖、老百姓接触得到感受得到的形式,倡导家庭和睦、邻里友爱的新风气,大力宣传其中的典型,使市民从社会风气的变化中感受到生活品质、精神面貌的改变,让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党委书记缪建东教授说,学校是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基地。对于学校来说,道德的教育要实现长效性、系统性和活动性,必须创新教育机制。“道德教育最终是为了培养一个个自觉的主体,所以这个道德教育都是从外在的要求,内化成一种自觉的行动。如果达到这一点,那么我们说,这个道德就已经形成了。”缪建东认为,按照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目前的道德教育机制、示范机制、修养机制和评价机制,都要做根本的反思和创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