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浙中经济强镇打出“孝顺”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8日05:33 都市快报

  昨天中午1点多,孝顺镇市基村一间老式的木屋里,4位老人围坐在一张八仙桌前,桌上摆着几根一角钱的筹码———牙签般小的木棍,他们玩的是一天输赢最多也就两元钱的麻将。

  屋子的主人鲍金达坐在条凳上,陪着这些老伙计。尽管他一个下午都没上桌“玩两把”,但却时不时咧开着嘴笑,似乎比赢的那位还兴奋。

  “现在生活也有了保障,没事就图个热闹。”鲍金达说这话的时候,屋外的阳光正打在他的脸上。

  老人们的安心,来自这样一项举措:村里规定60岁以上的老人家庭,子女的赡养兑现情况都要在村务公开栏公示,以此敦促子女主动完成赡养义务(昨天快报曾作报道)。

  听到金华孝顺镇有这样的新鲜事儿,浙江省委党校副教授董明评价说,在老龄化社会,此举是一种尊老倡孝的新模式,值得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95岁老人遇到不孝子女

  市基村只是这次孝顺镇子女孝顺榜公示的一个试点村,本月底,此举将在该镇115个村全面推开。

  子女孝顺榜公示的举措,正是源自于市基村。村支书方依根说,春节前,他们就已这么做了,“灵感来自于一个十分别扭的调解工作。”

  市基村里住着一位95岁的老人,她有4个不是亲生的孩子,其中只有一个经常在身边。但这个孩子本身收入不高,夫妻俩都是清洁工。让村干部生气的是,平时老人生病要照顾,在外头的孩子都不来管,但一到村里发福利时,却都挤过来拿钱了。

  “就这事,我们都调解了10多次。”方依根说,最后没办法只好采取强制手段。

  村主任余孝斌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这样的事处理不好又会引出更大的麻烦。“村干部管,还不如村民大家一起管。”于是,子女孝顺榜便由此而生。

  重要的是形成尽孝氛围

  据介绍,孝顺榜公示前,各村村干部必须进行调查摸底,把60岁以上老人家庭的分家协议(子女当时的赡养承诺)存入村委留档,再去老人、子女和附近邻居那里,对兑现情况反复核对。

  他们的做法是,多宣传尽孝的,以形成良好氛围,鞭策那些赡养不力的也能主动去尽义务。如果发现个别人赡养不力,村干部先说服,没有改变的就会直接上榜。

  公示榜将被常年以固定形式在村务公开栏内出现,内容不断更新。记者注意到,孝顺榜上除了有被赡养人和子女的姓名,以及承诺的赡养义务和兑现情况外,还有一栏是“备注”。方依根解释说,这里就是要对可能出现的变数(比如生意破产),对子女没尽到义务作出说明。

  孝顺榜公示,会不会损害子女的名誉权和隐私权?孝顺镇党委委员戴翀表示,就算有人最终把政府告上法庭,政府输了官司,他们也不怕,因为这时已经收到真正的社会效益了。

  而据戴翀了解,从目前反馈的情况看,不仅嫁出去的女儿也在承担赡养义务,通过公示对比方式,个别以前“自我感觉不错”的子女在看到别人高于自己的赡养标准后,又追加了一部分赡养费。尽管他们给父母的赡养费,已远远超出当年承诺的“每年几担稻谷、几担柴禾”。

  专家

  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好抓手

  在省委党校副教授董明看来,“孝顺榜”正是有效运用了社会舆论,但还需要不断完善,譬如子女的收入来源,就需要有客观的了解渠道。“政府方面千万不要沾沾自喜,更不要因此放松或轻视政府本身的社会保障职能。从长远来说,孝顺榜只是赡养老人的一个必要环节。”

  而对于镇政府要打“孝顺牌”的做法,她认为,这只是当地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找到了一个具体抓手,赋予了时代内涵。“别的城市没有这个名称,也在打相应的牌子,把孝顺作为地方特色的孝顺镇,这样做是自然而然的。”

  背景

  紧扣“孝顺”,挖掘传统文化资源

  孝顺镇的来历,相传和三国孙权有关。

  三国时,孙权到金华一带微服暗访,一天到一农户家借宿。这户人家有个孝子,自己腿不能动,把最后的番薯给了母亲,自己却饿晕过去。孙权恰好看到这里有三条川流,便把这个地方命名为“孝川”,并在碑上刻下孝子的容颜。后来当地建长山县时,新任县官因为看到地界碑字迹模糊,把孝子的容颜看成了“页”字,孝顺镇就由此而来。

  “孝顺镇的人就应该要对得起‘孝顺’个名字。”戴翀说,其实他们还想借孝顺榜打出一张“孝顺牌”,二十四孝公园也已在当地竣工。关于宣讲“二十四孝”和古代“孝顺”故事的实施方案也已在拟订中,届时还会把新老“孝顺”故事编成小册子。

  作为拥有全国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浙江省百强镇等诸多荣誉称号,去年工农业总产值36.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73元的孝顺镇,事实上近年来一直都在挖掘以“孝德”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比如,叶家、盛村、金八宅的名人文化,低田、南仓的道德文化,孔宅、马腰孔的孔子文化等。

  这些文化精髓,各村进行整理后,还以此作为道路命名和宣传牌设置,目的就是让大家记住这些传统美德。此外,孝顺镇目前还正着手在已建的两所敬老院基础上,再建第三所敬老院。

  所有的这些,无疑说明,一个经济强镇在发展的同时,没有忘记从“孝顺”这样的传统文化中,创造性地开发出构建和谐社会的资源。(记者叶建良 韩丹 都市快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