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河北十一五规划宏伟蓝图融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8日08:39 河北日报

  中国经济大发展的列车呼啸前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势不可挡。作为中国区域经济的最大亮点,京津冀地区备受瞩目,人们期待着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从这里崛起。

  作为京津冀都市圈内的重要省份,面对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时代命题,河北应该如何作为?透过我省“十一五”规划的宏伟蓝图,我们看到在未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中,河北的角色定位变得更加清晰。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需要河北的参与和推动。从过去“服务京津、承接辐射”,到现在“主动对接、

  错位发展”,河北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将发挥更大作用

  来自国家有关部门的信息表明,“十一五”期间,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地区、成渝地区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成为我国区域规划的重点“关照”对象。

  这是一个信号,意味着中国未来发展更加注重跨行政区域的空间经济布局,中国的经济空间格局将从过去省份经济走向区域经济。目前,国家正在制定一整套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方案,并将于近期出台。

  京津冀都市圈的大融合,再次成为人们瞩目的焦点。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期扮演“配角”的河北也到了真正发力的关键时刻。

  从过去“服务京津、承接辐射”,到现在“主动对接、错位发展”,河北在前进中逐渐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和方向。

  内环京津、外环渤海的独特区位优势,使得河北在融入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占得了先机。河北以交通为突破口,迈出了融入京津冀一体化坚实的一步。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河北的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建设分别计划投资1200亿元、1600亿元,基本建成“五纵六横七条线”主骨架高速公路网。到2010年,京津三条高速、张石、京承、承唐、秦津沿海等高速公路环绕京津,“1小时都市圈”指日可待。

  

北京奥运场馆建设加速和
房地产
业的发展壮大,对钢铁和建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近年来,作为京津重要建材供应基地,我省生产的钢材、水泥、玻璃等建材产品近1/3用于京津的城市建设。伴随“十一五”规划的实施,京津对钢铁和建材的需求量将进一步扩大。

  除传统的建材等行业外,河北近年来在汽车、新能源、电子、装备制造等新兴工业领域也取得了长足进展,奠定了与京津产业对接的基础。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主动对接、错位发展。在京津冀一体化加速发展的路途上,出现了河北更加积极、更加主动的身影。

  看古城保定。该市把汽车零部件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以

长城、河北长安、中兴三大整车企业为依托,积极谋划和推进汽车零部件基地建设,力争到2010年建成环京津、环渤海地区最大的汽车零部件生产、集散基地。

  秦皇岛以京津为依托,提出建设机械装备制造业出海口基地;沧州引进京津大项目全力打造以化工、电力、物流、装备制造四大产业为主的临港工业园区;廊坊借助京津人才资源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河北在区域范围内的特色产业集群初具雏形。

  “十一五”期间,我省提出建设环京津重化工和制造业基地,建设京津农副产品加工、供应基地,劳务输出基地,生态屏障和水资源基地的目标。河北将在制造业、特色产业与京津的良性互动中,与京津更广范围、更大领域的积极对接中,彰显推动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的巨大力量。

  河北自身的大发展,也必须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实现。京津冀一体化有利于形成地域合理分工体系,加快区域生产要素合理配置,推动河北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

  细心的人会发现,北京“十一五”规划中建设“工业中心、制造中心”的字眼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将着力打造"政治、文化中心"和"宜居城市"。

  天津在滨海新区登台亮相之后,将其城市功能定位为北方制造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和现代商贸物流中心。

  京津两大中心城市功能定位的变化,意味着京津两市的冶金、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要向周边地区扩散转移。

  对于有着地缘优势的我省来说,这是一个重大机遇。据省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从2002年北京提出举办"绿色奥运"以来,已有近400家企业从北京转移到了我省各市。传统产业转移不是简单地搬家,关键是要实现产业升级改造,推行集约型、节约型和清洁型的生产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科技含量,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去年,由北京炼焦化学厂、首钢总公司和德国蒂森克虏伯能源矿产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投资12亿元、年产100万吨焦炭项目,落户唐山高新技术开发区,以打造北方重要的焦炭生产基地。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气、废渣都可以回收再利用,完全按照循环经济的模式建成,实现了"零污染"。

  这一项目就是北京调整城市功能,传统重工业向外扩散的范例。资料显示,近两年来河北在与外地的经济技术合作中已执行的项目,其中来自北京的占30%,来自天津的占13%;河北引进的资金中,北京和天津就占了50%的份额。这反映出京津冀区域内部的合作日趋紧密。

  以京津塘高速公路为轴心,一条极具潜质的高新技术产业带正日渐隆起,这里将建成凝聚都市圈内各经济主体利益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这条隆起带上亮点频闪,集聚了八个大的产业区、初步形成了六大支柱产业。沿京津交通干线分布着中关村、亦庄、廊坊开发区、天津华苑、武清开发区、塘沽高新区、泰达和津港保税区等八个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区。工业园区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通讯、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绿色能源等六大支柱产业。

  与"京廊津塘"高新技术产业隆起带遥相呼应,京保石和京唐秦区域的发展也朝气蓬勃。以京津"双子星座"为依托,以河北为腹地,以京保石、京唐秦和京廊津塘三大高新技术产业带为支撑,京津冀一体化轮廓初现。

  "一线两厢"区域发展布局与融入京津冀一体化结合起来,共同构成我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全省区域经济社会均衡发展

  当人们对京津冀一体化充满美好憧憬时,现实的差距同时也摆在我们面前。

  去年,亚洲开发银行和河北省政府共同发布的《河北省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指出,目前京津冀区域的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距京津不到100公里的张承地区还存在一个近200万人口的贫困带、8万平方公里的生态恶化区,这里的人均收入还不及北京的1/4。

  报告指出,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一个国际大都市周边存在这种现象。这种严重不平衡的现象如不尽快改变,对北京和天津的稳定和发展极为不利。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既是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涵,又是我省一线两厢区域发展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两大战略有机结合,将共同勾画我省区域协调发展的"路线图"。

  我省"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坚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落实"一线两厢"区域发展布局,实施分类指导,发挥各地优势,着力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和高增长产业群,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实现共同发展。加强区域间的经济合作,积极融入京津冀一体化,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机制。

  专家分析,河北北厢地区能否在京津一体化中受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京津冀经济区域内的合作质量和水平。从京张承三地产业的整合关系看,不能只着眼于生态环境的建设,应同时加强占国民经济比重较高的第二、三产业间的协作关系。

  过去一直被张承地区津津乐道的"京津后花园",其内涵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张北县利用京津地区222亿元资金建设4大风电项目,承德地区引进京津技术建设水电一体化项目。北厢地区按照开发与保护并重、生态建设与脱贫致富相结合的方针,谋划建设面向京津的能源基地、产业转移基地、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和劳务输出基地的发展思路。京津地区将成为带动北厢发展的"区域中心"。

  "一线两厢"战略所强调的开放性特征,注定我省在追求资源协调、空间协调、产业协调、政策协调、分配协调过程中,将融入更多的京津因素。以基础设施、制度政策、文化氛围一体化为基础,承接京津传统产业转移,链接京津新兴产业发展,形成特色分明、分工合理的产业布局,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本报记者 张辉 吴艳荣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