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地震孤儿感恩洛阳,昨张晓东与洛阳恩人相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8日10:01 燕赵都市报

  核心提示

  30年前,唐山发生大地震,为抢救伤员,第一时间内,国务院决定把唐山伤员向全国11个省(市)转运。随后,大批飞机和列车被紧急调往灾区,开始了全国范围内伤员大转移。当时14岁的张晓东和其他67名重伤员被送到河南省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还有许多伤员被转送到河南其他医疗机构。

  2006年4月17日,唐山地震孤儿张晓东经千里骑行,带着唐山人民感恩的心情和洛阳恩人相聚。

  ————————————

  “姐姐!”“弟弟!”随着急切得几乎呜咽的呼喊,昨日10时7分,身披唐山地震孤儿感谢洛阳第一人民医院全体医护人员”彩带,张晓东骑车到达洛阳第一人民医院大门口,和迎上来的“姐姐”———当天护理过他的外科护士马素云紧紧拥抱在一起。顿时,两人热泪盈眶。长达近5分钟的拥抱里,两人只是一遍遍地呼叫对方。

  团团围住他们的人们,用掌声为这重逢喝彩。人群中,洛阳第一人民医院当年参加过唐山抗震救灾和治疗来洛伤员的医护人员,用衣袖擦着泪水。

  记者发现,医院大门处“飞”起了彩虹门,上书“欢迎唐山亲人回洛阳”,医院的医护人员列队欢迎,成群洛阳市民在向他招手问好。

  医院专门为他安排了“唐山地震孤儿洛阳感恩之旅欢迎仪式”。当医院院长宣布“授予张晓东医院名誉职工”后,他说:“我没有……为医院做什么,医院给了我……那么多……”

  轮到张晓东发言时,他一时说不出话来,许久才说道:“我太,我太激动啦,30年了,我终于……又见到了洛阳的亲人……来感恩的不是我自己……好多当年的伤员和我联系委托我表达谢意。也许有人会问我,为什么会骑车1000多公里来感恩?实话说,我成功了,我有条件坐飞机、坐火车,或者开轿车来洛阳……可我一是想用骑车的方式表示感恩的诚意,二是想让恩人们看看,经过他们的治疗,我的身体很棒。”

  “今天,当我们在这里迎接30年前的老朋友的时候,心情真的很激动很激动。”马素云说,“当年他们被送到我们医院那一幕,又仿佛过电影般地重现在我们的脑海中,30年来,我们牵挂着他们,盼望着他们早日重建家园。当知道唐山已建得更漂亮,而当年我们救治的伤员非常健康的时候,我们很欣慰,请唐山亲人不必说谢恩,那一切都是我们医院,我们洛阳人应该做的。晓东小弟,今天见到一个健康的你,姐姐高兴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这里永远是你第二个家。”话还未说完,两人再次相拥而泣。

  随后张晓东把绣有“恩重如山”字样的锦旗和唐山伤员集体签名的感恩条幅,以及唐山市委宣传部委托他带去的唐山新貌的光碟等转交给医院医护人员。

  张晓东说:“我激动得说不成话了!在心底说了多少遍的话没说出来。我本想说:父母给了我第一次生命。没有解放军,就没我的第二次生命;而没有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就没我第二次完整的生命。”

  途中脸被沙尘打肿

  张晓东此次感恩之旅的全程为1340余公里,途经天津、保定、石家庄、郑州,最后抵达洛阳。

  张晓东是4月16日晚骑行至洛阳市东约7公里的白马寺镇的,比预想的9天时间提前了两天。当晚,一家旅馆的老板得知他就是媒体报道的“唐山感恩使者”,食宿免费,邀请他住下来。17日上午他骑行到洛阳市区时,一位卖花姑娘当即把一束牡丹花免费送给了他。

  4月9日,张晓东从唐山抗震纪念碑广场出发,踏上了感恩之旅。当日9时,广场上自发为张晓东送行的人有30多人。人群中一位李女士告诉他,自己一直都在找机会想去感谢地震后支援唐山的全国各地人民,“你去洛阳感恩,希望也能把其他唐山人的感恩心带给洛阳人民!”

  张晓东出发当日的15时38分,记者电话连线这位行途中的“感恩使者”,得悉他已骑行70公里,距离天津还有近40公里路程。

  “现在风很大,感觉至少有六七级的样儿,扬沙;风吹的人都麻木了,不过还算能骑动。我准备骑行到6点钟,晚上在天津外环找地方休息,天气不出意外的话,明天肯定能赶赴保定地界了。”张晓东喊起话,“这是天气在考验我呀,但我不能因为天气耽误行程。”。

  4月15日17时,张晓东骑行到郑州市农业路,记者看到,他的面颊和十个手指粗糙而变形,“路上刮了4天大风,被沙尘打的了,到现在还肿着。”他说。尽管事先准备了几条备胎,但由于连续骑车产热的原因,他的赛车内胎还是爆了几次,只好在邯郸又买了两条。

  1300多唐山伤员洛阳救治

  张晓东才和马素云等人简短回忆起了当年的情景:1976年8月8日,张晓东和其他67名重伤员被转送到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洛阳市以及医院为他们的治疗、生活提供了保障。

  张晓东锁骨骨折、肋骨开放性多发性骨折,当年才20来岁的护士马素云精心护理过张晓东;唐山地震发生后,洛阳第一人民医院奉上级指示,派出了27人的医疗队,第3天就赶到了灾区抢救伤员。

  除部分特重伤员转送北京等地治疗外,医疗队治愈重伤员30余人、轻伤员百余人。医院共接收唐山震区重伤员68名。

  经过1年多的精心治疗,伤员痊愈或基本痊愈。1977年12月,最后一批伤员被送回唐山。30年音讯隔绝,但却没有阻断两地思念之情。(本报3月18日起曾作报道)

  在洛阳,记者获悉,30年前,不仅仅是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接收了唐山伤员,当时洛阳各医院共救治了1300多唐山伤员。

  时任洛阳地委副秘书长的涂天章回忆说,1976年7月底的一天,地委办公室接到省委的紧急通知:有一列车唐山伤员要运到洛阳救治,要求做好接收准备。后来才听说,这几百名伤员多是砸伤、摔伤的。

  接到省里通知,地委遂成立了指挥部,作了3项部署:一是通知沿线医院做好腾空病房、接收伤员的准备;二是要求医药、商业等相关部门做好后勤工作;三是因为运送伤员的列车停站时间有限,担架少,动员地委、行署机关用床板做临时担架,并抽调机关人员到火车站往医院运伤员。

  在洛阳地委为全力行动的同时,洛阳市委也在紧急动员。时任洛阳市卫生局局长的霍荣升回忆说,接到任务后,他迅速与市区几家主要医院的负责人取得联系。

  当天下午,“抗震医疗队”登上了北上的火车,有医生、护士共136人,分别来自市第一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现为市中心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现为河科大一附院)、市第四人民医院(现为省工人疗养院)、市卫生防疫站、市妇幼保健站(现为市妇幼保健院)、市疾病防治所等单位,几家较大的企业医院也派人参加这支医疗队。

  送走“抗震医疗队”,市里开始着手迎接伤员的到来。根据安排,20多家医院准备了1000多张病床,并配备足够的医护人员,对来洛的伤员救治。从8月初起,先后大约有10批伤员被送到洛阳,总数约1300人。据统计,来洛治疗的伤员没一例死亡。

  大河报记者:刘忠

  本报记者:张剑英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