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读书无用论与读有用的书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8日14:40 法制晚报 | |||||||||
针对2006年普通高校应届本、专科毕业生的调查显示,已签约应届毕业生中,47.1%的人签约月薪在150 0元以下。据《潇湘晨报》报道,起薪太低会降低民众教育投入热情,导致新“读书无用论”的抬头。 按照人口普查数据,我国平均每100个人还不到5个大学生,这样的平均数甚至低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我们的社 会必须鼓励读书,但更应该鼓励读“社会需要的书”。笔者
前两年有个热门名词“教育产业化”,理论的争论和实践的结果似乎都对其趋向于不认同。但是如果换个角度,追求 另一种意义上的“产业化”似乎是必要的,那就是不妨将教育看成是社会生产部类中的一个基础部门,它的“产品”和“供给 ”能否适应和满足市场的“需求”,努力找到最佳均衡点,是一个必须关注的课题。 当不少高校表示将根据学生就业状况来调整减并相关专业时,我以为这个做法应该谨慎从事。经济学上的均衡往往是 动态均衡,一个专业今年是需求冷门,明年又成了需求热门,教学专业能否跟在后面忽开忽关?其实,许多专业“不对口”、 就业难是相对的,知识“不实用”才是绝对的,说到底还是因为“学非所用”。因此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并不是专业设置,而是 课程设置如何适应变化了的需求,做到“学为所用”。 我认为,高校作为“人才工厂”,应该缩短与市场之间的距离,做到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对“产品”的“生产 过程”、“生产技术”进行实用性优化改进,从而保证自己的优秀“产品”为社会所接受。为了实现满足“客户”需求这个最 优目标,高校教育是否应该引进类似于“订单学生”的教育改革,在教育理念和实践上实行一次“再造”?顾一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