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义乌实验:让8000老外融入一个中国城市的和谐建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9日01:22 都市快报

  约旦帅哥当上了社区联络小组长还领了张“中外友好家庭”证

  “一开始他老觉得奇怪,怎么还要参加夜间义务巡逻队呢?在他的老家约旦,可没有这样的差事啊。”昨天,籍贯湖州的钱女士,笑着和记者说起了丈夫依麦德去年加入社区治安巡逻队这事。

  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依麦德明白了这事的意义。钱女士说,“直到去年,我的一个包放在家里被人拎走。那以后,带把手电筒、戴上红袖章上街巡逻,就成了他雷打不动的事了。”

  4月14日下午,这位名叫依麦德的约旦帅哥,当上了义乌鸡鸣山社区管理联络小组组长,职责是参与社区综合治理、邻里调解、治安巡逻等。

  同一天,他还和他的中国房东贾樟忠,一起拿到了《中外友好家庭》证书。

  高高的鼻梁、深邃的眼睛,依麦德已在义乌生活了8年。目前,他们一家租住在义乌人贾樟忠家中。平时他会到社区露天舞场跳跳舞,过年会在家包包饺子……

  依麦德风趣地说:“我就是约旦籍的新义乌人啊!”

  像依麦德这样长期快乐地生活在义乌的外国人有8000多人。境外人员的大量涌入,极大地促进了义乌市外贸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义乌市的国际化程度。而鸡鸣山社区、锦都社区等因外国人居住较多,被市民形象地称为“联合国社区”。同时由于民族、文化、语言等差异,境外人员在融入义乌市过程中也存在不融洽、不协调的地方。

  如何让老外们融入当地的生活?如何让“联合国社区”成为和谐社区?今年3月,义乌市在鸡鸣山社区、锦都社区启动了境外人员融入社区试点工作。而在这前后,聪明的义乌人做了一个又一个先发性的尝试,并收到很好的效果———越来越多的老外成了实实在在的“新义乌人”。

  【老外在义乌·生活】自己的生活自己做主

  片段:每当夜幕降临,在义乌江东街道鸡鸣山社区的街道上,就会出现一支格外惹人注目的巡逻队,因为这个队伍中有几个老外认真地一起巡逻,他们也是这个社区的一分子。

  3年前,到义乌做小商品外贸生意5年之久的依麦德,租住到鸡鸣山社区的义乌人贾樟忠家。现在,依麦德5岁的女儿乐乐和贾樟忠父亲贾永顺亲如爷孙,房客房东处得就像一家子。

  鸡鸣山社区住了600多个老外。为了让老外更好地融入义乌的生活,社区想了不少办法。时代广场公寓开通了24小时服务热线,招了会多国外语的大学生值班,在有需要的时候,他们还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翻译服务。

  除了做好服务,社区还倡导老外参与社区管理:去年请老外加入了社区治安巡逻队,今年请依麦德等4个外商参与社区综合治理、邻里调解、治安巡逻等;同时他们也成为社区老外与社区管委会对话的一个重要渠道。社区今年还推出评选《中外友好家庭》活动,今年有5户人家得此殊荣,以后每年一评。

  【老外在义乌·工作】老外也能评先进

  片段:今年2月10日,义乌浪莎袜业集团门口,一位蓝眼睛、络腮胡的意大利工程师安杰洛,手捧2005年度义乌市级先进工作(生产)者大红证书,在掌声中,被工友们抬起并抛向天空。

  安杰洛是今年义乌市首次从80万外来建设者中评出的33位优秀先进工作者中的三位外国专家之一。义乌人叫他们技术专家,也叫他们“工作狂”。

  作为一个国际性商贸城市,无论是针织、五金、文具行业,还是高科技的医药、电子以及市场外贸等行业,都活跃着老外的身影。义乌市政府一位官员说,评“老外”当先进,目的就要是建立起国际化、开放式的激励机制。

  【老外在义乌·保障】就像和在家里一样方便

  片段:今年3月,义乌市政府不少部门将服务境外人员工作纳入今年的重要议事日程。

  目前,共有197个国家和地区的6.6万多名境外人员办理了居留许可、签证常住义乌市;截至今年3月,有1.3万多名境外人员因经商、旅游、参与社会文化活动和就业等原因在义乌市短期逗留。

  义乌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将服务境外人员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并以“中外客商齐谋发展,中外居民共创平安,中外家庭同享天伦”为主题,在江东街道鸡鸣山社区、稠江街道锦都社区开展“境外人员融入社区”试点工作。

  据悉,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和辖区派出所还计划在这一些境外人员居住比较密集的社区设立境外人员户口申报站,健全境外人员实有人口管理工作制度。

  说起在义乌的感受,住在鸡鸣山社区的巴基斯坦商人米尔是这么描述的:“语不通、不碍事,市场、出入境管理、社区都有多语种翻译队伍;要买车,政府给发临时驾驶证;子女入学,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都不成问题。在义乌真是同在家一样方便。”

  【老外在义乌·专家观点】义乌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不可复制性

  浙江省委党校社会学副教授董明:

  义乌在境外人员管理模式上的探索,充分体现了义乌市政府根据义乌特点所寻求的打造和谐社会的决心。

  其核心就是“吸纳尽可能广泛的民众参与和谐社会的建设”。让老外加入巡逻队,让老外和义乌人一起生活,让老外参与到先进工作者的评选中来,这一系列做法都是为了“吸纳尽可能广泛的民众参与”。这是现代多元化社会中,作为一个明智政府的必然选择。

  但是,义乌模式并不是在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实现的。地方政府要实现“让尽可能多的民众参与管理”有两大前提,一是对自己政府的掌控能力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有足够的自信;二是这样的政府相对来说没有更多的个人特殊利益。

  而义乌政府之所以有此实力与它多年的市场经济经验、经济发达程度以及这个城市的国际性开放性密切相关。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义乌模式具有不可复制性。

  义乌境外人员管理举措大事记

  1.2002年11月13日,设立了境外人员签证厅。义乌成为当时全国惟一具有签证权的县级市。

  2.2004年11月,义乌市公安出入境管理模式将作为“义乌经验”在全国公安机关外国人管理工作中推广。

  3.2005年,鸡鸣山等社区首次将老外纳入夜间治安巡逻队。

  4.2005年3月,义乌市公安局推出《境外人员安全防范指南》。

  5.2006年3月8日,义乌市开始在鸡鸣山社区、锦都社区启动境外人员融入社区试点工作。其中包括在老外集中的各社区开办语言学校,教老外说中文等举措。

  6.2006年3月,义乌首次将老外纳入市级先进工作者的评选。

  7.2006年4月,鸡鸣山社区首次评选《中外友好家庭》;同时聘任老外成立社区管理联络小组。

  (通讯员张建成记者肖菁 都市快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