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今日关键词出租车调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9日11:03 京华时报

  背景京沪出租车调价方案初定

  油价上涨后,各个城市的出租车价格问题再次成为公众关心热点。北京出租车调价方案基本确定,调价的方案是出租车租价将调至2元/公里,同时将建立油价与租价的联动机制。调价听证会将在4月26日召开(详见本报今日A04-A05版)。上海出租车运价与油价联动机制也于17日初步敲定。起步费和每公里租价均有上调。

  直评为什么受伤的总是老百姓

  如果选择权在出租车司机手里,相信其中绝大多数不会选择调价。因为北京目前6.66万辆出租车(其中个体工商户1157户),里程利用率只有56%-57%,空驶率已将近一半。在北京,打出租车的价格其实是非常高昂的,它主要缘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城市较大,打车里程相对较长;二是交通拥堵。这些成本都摊到顾客头上,如10公里以上的空驶加价,低速行驶加价,此外还有夜间行驶加价等。现行1.60元/公里运价,不堵车正常行驶15公里平均花费都在30元以上,平均超过2元/公里。出租车价格调整后,即使10元/3公里的起步价不变,15公里的实际支出将达到36元。

  但更关键的问题还不在这里,而在于为什么一切改革的成本都只能由老百姓和普通司机等社会的弱势群体来承担,而改革的收益却由垄断企业等强势集团来分享?提价后的油价与美国是“接了轨”,但与韩国135美分/升和中国香港154美分/升的价格相差甚远。从地缘经济看,内地汽油价格还有极大的上涨空间。是不是意味着今后油价上涨的成本仍要由司机和百姓承担?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所谓的油价与运价的“联动机制”已箭在弦上。

  众所周知,出租车在我国许多大城市是标准的行政垄断行业,在出租车司机上面有一个个行政垄断庇护下的寄生食利公司,他们靠收取出租车司机的“份儿钱”和高额管理费食利;而地方政府则通过出卖“特许经营权”谋利,每车动辄一二十万元,收入转入地方财政预算外账户,成为地方政府“经营城市”创收的一个特殊项目。国际上出租车行业大多不需要公司化经营,个体经营和非特许经营才是出租车经营的最佳模式。如果是个体经营,油价上涨的成本完全可以由出租车司机“内部消化”,其损失部分甚至可以通过降低租价、进而提高运载率来弥补甚至达到司机和乘客的双赢。但在垄断的市场中,出租车公司却一味把成本推给司机和老百姓,甚至有可能混水摸鱼借涨势多赚一笔,而且总能达到目的。为什么出租车制度不与“国际”“接轨”,油价却要与“国际”“接轨”?

  摘编自《中国经济时报》4月18日文/童大焕

  辨析出租车该不该调价

  眼下,面对油价的再次上调,各地纷纷酝酿对受冲击较大的出租车行业采取一些保护性措施。其基本思路就是建立联动机制,以运价上调来消化油价上涨。看上去似乎顺理成章。但若仔细推敲,出租车运价上调真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吗?面对出租车的行业性困境,地方政府更应该在何处着力呢?

  显然,出租车运价提高,对乘客不是好消息,而对出租车司机也未必是好事。因为提价虽带来单笔利润增加,但也可能被乘客分流、客座率下降所抵消。司机的收入减少了,而城市的服务功能则会受到一定损害。从某种意义上说,有可能形成一个非良性循环。更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并不是这一轮多方博弈中惟一的利益受损者。长期以来,出租车司机也始终在行业中处于弱势地位。

  有趣的是,就在这段出租车行业的敏感时刻,“沪上第一的哥”正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在全国蹿红。据说,这位上海大众出租的臧勤师傅,因为善于用脑而不只用手脚开车,每月收入可达8000元,而且还有时间回家做饭。一时间,媒体不分青红皂白地起劲热炒,但他的同行们却相当不满。或许,他们并非针对臧勤个人,而是因这番热炒引起的各界对这个职业的误读。要知道在上海,大多数出租车司机起早贪黑,一天干十七八个小时,平均收入不过3000元左右,臧勤只是其中极特殊的个例。

  臧勤的出现,出租车公司似乎心中暗喜。有些企业已要求推广“臧式工作法”,似乎出租车市场可以无限扩大,而当前出租车司机的困境完全是他们自身不努力、不聪明造成的。这也为企业继续向司机收取高额“份儿钱”,提供了最好的理由。

  在国内大多数城市,出租车市场依然是一个通过限制准入而形成的“法定垄断”市场。一般做法是,出租车公司从政府获得经营权,并由公司直接出资购买车辆、雇用司机。在这种模式下,地方政府通过经营权拍卖,多的每车可获数十万元收入,而出租车公司获得一张政府授权的牌照,就可以获得稳定且不菲的“垄断回报”。

  现在的核心问题是,地方政府自身的利益应首先从出租车市场中退出,同时在政府协调下,在司机、乘客和出租车企业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利益分配的长效机制,使三方利益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

  准确地说,油价上涨引发的市场波动,只是使现行出租车经营管理模式的弊端凸显出来。但同时也给出租车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一个最好的契机。这是给政府出了道题:面对城市公共交通的新变局,政府如何做到以人为本,保障司机、乘客的基本权益,同时其自身如何转变职能,真正客观公正地协调各方利益?

  摘编自《人民日报·华东新闻》4月18日文/高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