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没找到彭加木,我很遗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9日14:44 金羊网-羊城晚报

  老兵马明昨天在广州讲述26年前第一时间赴罗布泊搜救彭加木的往事

  文/图本报记者 孙朝方 实习生 刘秋萍

  “我对彭加木印象很深,在部队执行了16年任务,那是第一次失败。”

  广州花都区赤坭镇某橡胶厂,51岁的马明(图)带着惆怅,回忆起26年前在罗布泊不寻常的15天。1980年6月18日,他奉命率队进入罗布泊,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寻找失踪科学家彭加木。17日下午,在彭加木的广州老家,老马追忆起沙漠里搜救的往事。

  紧急命令: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我们是最早进入罗布泊搜救的人,看到的是第一现场”,老马说。1980年6月18日凌晨2时许,刚执行完任务颠簸了十多个小时车程的他,突然接到命令进驻罗布泊。上了飞机才知道,彭加木刚刚失踪。

  老马当时是营长,搜救队里军衔最高。他说,那时接到任务:无论如何,生要见人,死要见尸。就是这个“没有完成”的任务,让他数十年后说起仍遗憾不已。

  

没找到彭加木,我很遗憾

  沙漠搜救:日行百里下湖捞人

  六月的罗布泊,酷热难挡。

  “白天高到45摄氏度,晚上又降到零度以下,要盖八斤重的被子。”老马说。当天上午,老马率领20人,沿彭加木失踪前的宿营地库木库都克往东寻找,范围是方圆100公里。

  上午9时,天刚亮就开工,到晚上9时多天黑了才收队;中间不休息,饿了就边走边吃压缩饼干。老马说:“饼干要用枪托敲得粉碎才能吃,拇指大的一块,泡开就有拳头大小,我们常在钢盔里泡,用手掏着吃”。第一天晚上,搜救队返回营地汇报并听取新线索。此后每两天回营地一次。

  老马说,关于人均相隔50米到80米搜寻的说法不实际,浩瀚的戈壁滩根本没有定位目标,地表温度高、风力大,沙丘、红柳滩很多,那么远即使有线索也看不清,“搜索时,每人相距约10米排开”。没有对讲机,一旦发现情况就相互传口讯。搜救队通过鸣枪(白天)或信号弹(夜里)与外部联络。据老马回忆,搜救队每天都在找过的地方插上旗子作为标志,避免遗漏和重复。他们发现过几个脚印,都用瓷盆扣住,防止风沙吹散或掩盖。

  “沙漠里最大的问题就是水”,老马说,每位搜救队员都全副武装,随身带十天的干粮、十公斤水,还有睡袋、军用望远镜等,每人背负50斤,每天要走50公里。喝水每天定量,只有实在渴得受不了时才喝。罗布泊里有湖泊,但里面的水不能喝。

  从第三天开始,搜救队把大部分时间放在了寻找湖泊、红柳滩等目标上。每次找到湖泊,老马就带人下水,在岸边10米范围内搜索。“没有任何潜水设备,大热天的,水却冰凉,穿着内裤就下去了”,他说,下水的人身上绑一根绳子,十分钟不上来,岸上的人就拉绳。上水后,太阳一晒,身上都是盐巴。“我们找过五六个湖泊,地图上没有标示,每个都要下水十次以上”,但半个月下来,搜索队只找到了几具鹿、狼、骆驼的骨骼。

  弥补遗憾:五一节去拜祭老彭

  1986年秋,老马退役后南下,在花都落户已有15年。老马没想到,辗转26年后,会来到彭加木的家乡安家。“我很敬佩彭加木,五一节准备去拜祭一下”,老马说,从报纸上了解到白云区有座彭加木公园。

  (晓航/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