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公款消费:宁可信其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0日01:00 安徽在线-新安晚报

  财政部预算司有关负责人认为,国家行政学院竹立家教授所称的我国每年公款消费近9000亿说法不实。该负责人说,据《2004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决算》,可对公车消费、公款吃喝、公费出国等进行初步估算,约1201亿元,实际中估计会略高于此数字。

  (新华网4月19日报道)

  最近一段时间这类反驳似乎特别多,如官民比例、国有垄断部门盈亏等等。显然,这是政治信息不对称下必然出现的部门与舆论冲突。如果政务信息很透明,每一辆公车费用,每一笔出国费用,每一次招待费用,政府花的每一笔钱公众都能清楚、方便地查到看到,就根本不会出现这种冲突了。

  面对模糊的行政成本,公众必然会将其想像得很高,这是政务信息低清晰度下纳税人的本能。财政收入来自公众的纳税,财政花钱请公务员打理政府,公众自然有对行政成本进行监督的权利。可既有的制度并不能满足公众的这种监督诉求,公车费用、公款吃喝、公费出国等等,公众既不在源头上控制这些费用,也无从知晓最终花了多少钱。看到媒体上公款吃喝的报道,感觉着身边公务员滥用公款的现象,无权干预,又无力监督,所以肯定会把这个混沌的费用想像得很高。9000亿的舆论估算,是公众对自身监督权利贫困的一种补偿性高估。面对不可监督的行政成本,公众会宁可将其估算得高一点。

  也就是说,公款消费近9000亿,这主要是一种民意印象———无论实际消费是多少,许多官员的挥霍和制度约束的乏力就是给老百姓留下了“9000亿”的印象。9000亿不是一个实在的数据,而是一个表达“高昂”的价值符号。9000亿的感觉推理结果更多是在表达一种民意:我们的行政成本太高了。所以,财政部门应该更多地从9000亿的舆论估算中解读到纳税人反感过高行政成本的民意,而不是急于将其作为谣言和“不实报道”去澄清。单纯的澄清并不会改变公众宁可信其高的本能:你说公款消费只有1201亿元,这只是一种预算,在财政软约束的语境下,谁相信这个数据是真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