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养牛 千阳农民钱袋鼓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0日04:51 华商网-华商报

  本报讯(记者张小刚)地处宝鸡的千阳县是一个年财政收入只有2000多万元的穷县。近几年来,千阳县立足地方特色,大力实施致富项目建设与文明家园建设,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奶牛进小区、做饭用沼气等文明卫生的生产生活方式逐渐普及,走出了一条西部贫困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成功路子。

   一个村养奶牛780头

  在文家坡乡曹家塬村,建在村民住宅后院的牛舍里不时传来牛的叫声。走进村民家中,干净的院落,漂亮整洁的房间,水冲厕所、洗澡间一应俱全,人们印象中的西部农村脏乱差的旧面貌,在这里已经很难看到。

  “一年四季修梯田,口粮只够吃半年,有女不嫁曹家塬”。说起曹家塬村的历史,村党支部书记刘千龙念起了这句顺口溜。刘千龙告诉记者,近几年村民生活的变化得益于奶牛产业的发展。在上级部门扶持下,曹家塬村奶牛存栏数量由2003年的360头增加到目前的780头,再加上蚕桑产业、劳务输出,去年农民人均纯收达到了2300多元。

  建设新农村首当其冲就是要把生产发展上去,要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近年来,千阳县根据山川塬带分布的自然条件,提出了“县上多业并举,乡镇主业突出,推进一村一品,户均增收有方”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重点发展奶畜、蚕桑、蔬菜、果品四大特色骨干产业,并把药材、林纸、种子、牧草四个后续产业和工艺品、劳务输出两个非农产业作为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加以扶持引导。

  人均纯收入连续三年增200元

  奶畜产业被群众称为“流金淌银”的事业,可前些年各家各户饲养,不能形成规模,也无客商来收奶,村民用大塑料桶装上鲜奶,背到县城里去卖。在县上一系列扶持鼓励政策的引导下,目前,全县奶畜存栏达到了12.58万头,平均每个农民养1头奶牛,有条件的村子建起了奶站小区,村民不出村就可以换到票子。同时,县上通过招商,对原来的县乳品厂进行了改制,扶持技改扩产,企业生产能力由2000年的不足300吨,扩大到现在的2万吨,每年为农民兑付奶款3000多万元。

  千阳县委书记刘升周说,建设新农村的基础是“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为此,千阳县已连续5年推进农村“致富项目建设”,重点发展适合当地条件的奶畜、蚕桑、蔬菜、果品产业,以及工艺品、劳务输出两个非农产业,目前已实现农民人均1头奶畜、1亩果、半亩桑、半亩菜的产业格局。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3年增长200元以上,去年达到1957.3元,比2004年增长22.4%。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