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生活时评:"读书岂可同超生一样致贫"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0日10:17 广西新闻网

  据《南方都市报》4月19日报道,重庆市涪陵区17所中学,两年时间里一共流失了663名学生。供养孩子读书(尤其是读大学)如同超生一样,给家里带来贫困。在蔺市镇边的山上,四周小楼耸立,一位儿子在涪陵师范学院念体育系的母亲说:“儿子不上大学的话,我们也能修栋楼房。”在她身后,突兀的三间用泥土堆砌的房子,是一家四口的栖身之所。

  读书同超生一样致贫,精辟的比喻让人暗赞,更让人苦笑。超生的困窘我们并不陌生:几张小嘴巴嗷嗷待哺,未老先衰的父母满面愁容,家徒四壁,屋里找不出一件值钱的家当。不必讳言,因教致贫的家庭可与之“媲穷”,“突兀的三间用泥土堆砌的房子”便是明证。由此来看,辍学者的选择有点像“两害相权取其轻”。然而,我更关心的则是,这些辍学者的未来会怎样?

  英国教育家亨利·纽曼说:“大学训练是一种伟大而又平凡的手段,它旨在提高社会的思想格调,提高公众的智力修养,纯洁国民的情趣。”不接受大学训练,甚至连中学都不上了,这些辍学者何以获得丰沛的知识?又何以获取深邃的思想?他们甚至难以拥有基本的谋生本领。

  他们的未来是什么?将是除了出卖体力以外别无所长的打工者,是权益不断被侵损却为力维权的一族,是城市里最脏最险最累工种的从业者……当然,辍学者当中也许会走出几个打拼出来的俊杰,但比之数以万计的农民工,数字之少可以忽略不计。

  学者布迪厄指出,教育制度是当代社会中调控社会地位和特权的主要体制之一,而学校则是生产、传递和积累各种文化资本的最基本的体制基础。必须承认的是,“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只有求学才有可能改变农家子弟的现状。遗憾的是,畸高的教育成本和没有保障的就业体制,窒息了许多学子的信心和求学欲。

  网上有一张照片让人心惊。一名以擦鞋为业的农妇,正埋头为一名城里的孩子擦鞋,农妇的背上是她年幼的孩子,城里的孩子坐在太师椅上优哉游哉,他的妈妈衣着华美、笑逐颜开。对此有人感叹:“这张照片最大的现实意义不在于它揭示了社会巨大的贫富反差,更让人揪心的还在于——当这两个孩子长大之后,我们又该用什么来保证他们所代表的两个阶层的和睦相处?”

  同样,辍学者和完整而顺利接受了大学教育的学子,他们的命运必将判若云泥,由此他们的心态和行为也大为不同。日前就有学者敏锐地指出,新一代农民工和市民之间心理上存有严重冲突。由此忖度,这些无奈辍学的学子,他们终将加入农民工的大潮,日后他们会以什么样的眼光看待这个社会?

  一言以蔽之,数百个辍学者并非仅仅是辍学这么简单,它揭示出教育成本的畸高,也预示着深刻的社会风险。这岂可等闲视之?编辑:黄皓作者:王石川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