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利益驱动“伪书”抬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1日02:03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有人推算,制作一本韩国青春网络小说的“伪书”,若以定价20元来算,每本书可赚取5至6元。若发行量达到20万册,一本“伪书”就可净赚100万至120万元。

  一位“金庸迷”在书店里买了一本武侠小说《江湖艳侠情》,封面上很不显眼的地方标注着作者的名字,似乎就是“金庸”。回家一读,才发现故事情节及语言都不是金庸的风格。仔细一看,才发现作者原来是“全庸”。这是数年前的事了。当时的冒牌货还有“仝
庸”、“余庸”、“会庸”等等;仿冒古龙的有“巨龙”、“今古龙”、“占龙”;仿梁羽生的有“梁羽小生”、“渠羽生”、“染羽生”、“楚羽生”等等。

  这些弄虚作假的行为就是书业风行一时的“伪书”风潮。2005年,媒体曾经公布过一大批经管、励志类“伪书”名单,新闻出版总署还作了严肃处理。而今年2月,市场上又冒出了“中国制造”的韩国网络青春小说,“伪书”再度抬头。何谓“伪书”?

  据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司的调查,伪书主要有3类:一是伪造类,就是虚构、伪造作者和虚假评论;二是盗用类,盗用国外已有影响的畅销书书名及相关信息,而书中内容与原著风马牛不相及;三是假冒类,假冒著名作家、作者之名。

  据悉,2003年,“伪书”还只是在小范围流行。2004年,“伪书”在内地图书市场就已十分盛行。其中,经管类的外版图书占有很大的比重。有资料显示,2004年到2005年5月,北京市场销售管理、励志类引进版“伪书”近百种,估计年发行量达到800万册以上,平均3天就有一种“伪书”上市。近来,“伪书”又向韩版图书开了刀。有媒体称,时下,在校大学生纷纷成为畅销书的“枪手”。“北大未名”、“水木清华”、“南大小百合”等著名高校的BBS,曾时时可见“招聘作者”和“求写书工作”的帖子。如果书稿的大部分内容是原创,报酬是每千字40至60元人民币,如果大部分是从网上等渠道摘编的,每千字则是20至30元人民币。“伪书”危害不容小觑

  在中国,“伪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根据一些学者的考证,现存的古代典籍中,大约有三分之一是“伪书”。这些“伪书”或者出于政治上的原因,谎称某某遗作,借以趋利避害;或者借古人之名,阐述自己的思想,以提高该书的权威性,甚至某些“伪书”的成就,还在“真书”之上。如大家熟知的《左传》,就有说是作者托名左丘明而作。

  但如今的“伪书”,作者都是些为捞稿费而出卖良知的不入流文人,他们缺少真才实学,因而东抄西凑、胡侃乱编。如一本管理类“伪书”,为了迎合某些老板的口味,竟宣扬一种绝对服从的观念,这种观点与西方先进的管理理念是背道而驰的,看这些书,学到的只能是伪理论。

  此外,盗用畅销书书名的书,也会给真书带来毁灭性的打击。2004年,“伪书”《没有任何借口》连续几个月位居全国图书销售排名前列,上市8个月再版24次。当这一“伪书”卖了200多万册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费尽力气引进的正版书《没有任何借口》才出版,销量十分有限。三大因素推动“伪书”盛行

  综合部分业内人士的分析,“伪书”盛行有以下几大因素。

  首先,从市场需求角度讲,不论是韩版图书,还是经管、励志图书,读者对这些书都有需求。就经管图书而言,本土财经书创作力量比较薄弱,而且目前许多先进的管理理论确引自外国,读者可能更喜欢那些国外著名经济学大师的作品。而对于韩版图书来说,随着影视“韩流”的袭来,出版界也刮起“韩流”风。“韩版”已成书业的一大热门,很多书店都设专架摆放、推荐。特别是网络青春小说,深得年轻人的喜爱。于是,出版者、书商纷纷给图书戴上了洋帽子,穿上了西装,冠以“某某大师力作”或是“占据外国畅销书排行榜榜首”等等引人之语树立权威,而且往往按照中国人的口味量身打造,自然大受欢迎。

  第二,利益的驱动。现在热销的“引进伪书”,大多只是聘请枪手写作,省掉了一大笔的版税,所以图书的成本自然降低,但是“伪书”的销售价格并不低,这样就能赚取更多的差额利润。此外,由于成本低,可以给经销商和零售商以低得多的折扣,从而受到了销售商的欢迎。目前我国图书市场上,青少年是最庞大的一个消费群体。于是一些人看中了在青少年中人气极旺的韩版图书市场丰厚的获利空间,开始向这一领域进发。有数据显示,两部韩国青春文学作品《狼的诱惑》、《那小子真帅》系列,发行量都高达70万册左右。有人推算,制作一本韩国青春网络小说的“伪书”,若以每本定价20元来算,每本书可以赚取5至6元。若发行量达到20万册,那么,一本“伪书”就可以净赚100万至120万元。正是巨大的利益驱动,使得“伪书”制造者不顾一切来坑害读者。

  第三,监管的缺失。我国目前关于图书方面的法律尚不健全,这是造成“伪书”盛行的根本原因。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出版机构,钻法律的空子,随意买卖书号,为“伪书”的出版提供了方便。鉴别“伪书”有招数

  “伪书”出现之后,对于一些人的利欲熏心,人们深恶痛绝。然而,我们也应该更加理性地思考一下。一些韩国“伪书”的炮制手段并不高明,为何某些人不能识破?中国人为什么就不能多创作出植根于本土的好作品,非要假他国之名?

  消灭“伪书”,并非一朝一夕能办到的事情,需要各方面的协调配合。对于普通读者而言,尤其是青少年,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不要盲目崇洋、跟风,提高对于图书品质的认知能力。曾经有专家提出一套快速有效地鉴别引进版图书真伪的方法:“三看一查”———一看“著”还是“编”,“编”的书慎选(“主编”、“编著”和“编译”都属于“编”);二看版权页的英文说明,版权页无英文说明或说明不完整的书可能是假书;三看目录和内容,外国图书的语言一般是跳跃式的、轻松活泼的,而“伪书”一般具有典型的中国味道;最后,查询英文书名和作者,英文书名或作者在“亚马逊”书店或Google上搜索不到的一定是伪书。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