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外地患者频频求助 厦门不能承受之重(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1日09:14 海峡网-厦门日报

  ■现象:厦门市“红会”社会美誉度高,厦门人心肠好乐善好施,一些身陷困境的外地人慕名而来

  ■尴尬:“红会”是民间团体,以救助本地居民为主;我市“红会”现只对符合条件的外来工予以救助

  

外地患者频频求助厦门不能承受之重(图)

  收拾行装,来自惠安的陈淑兰与新生的女儿准备出院。她为了给患白血病的儿子做脐血移植手术,求治于厦门中山医院。(本版摄影 苏媛)

  

外地患者频频求助厦门不能承受之重(图)

  厦门综合性大医院医疗资源相对集中,优势凸显,吸引周边患者求医。这是厦门医生到乡村义诊。

  

  个案

  

  感冒都能夺走孩子的命

  

  一位龙岩父亲焦急求助

  厦门中山医院心脏中心大门外,来自龙岩永定的邓万财抱着病重的儿子焦急地徘徊着。他在厦门打工多年,如今第一次走进中山医院,为的是找到心脏中心的廖崇先教授。

  去年8月,邓万财的妻子在龙岩生下一对双胞胎男婴,老大一降生就被查出患有心脏病、脑积水等四种先天性疾病。原本满怀欣喜的他一下子坠入绝望的深渊。

  医生说,必须尽快补好患儿心脏的室间隔缺损,再陆续治疗其他疾病。否则,一场小小的感冒都可能要了孩子的性命。不幸的是,此后,孩子的生命就不断遭受“小小”感冒的威胁。他经常发烧、咳嗽,一感冒就成为肺炎,一发病就脸色发紫、喘不过气来,动不动就得输氧、抢救。“每次感冒住院,医生都下病危通知书,看着‘病危’两个字,我这心里……”说这话的时候,邓万财脸上满是痛楚。

  听说厦门中山医院心脏中心的廖崇先教授医术高超,邓万财特地把儿子从龙岩带到厦门求医。医生说,手术要尽早做,估计花费不少于3万元。邓万财又犯难了:为了给儿子治肺炎,家里已欠下1万多元的债务,现在到哪里再去筹3万元手术费?廖教授善意地提醒他,中山医院正在举办“爱心助先心”活动,如果能出具相关的经济状况证明,就有可能获得5000元的爱心资助。

  其他的费用呢?邓万财想到了社会美誉度很高的厦门市红十字会。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对他的遭遇表示同情,但是,红十字会无法受理来厦务工人员子女的求助。

  于是,他走进厦门日报社,希望通过媒体的呼吁,发动广大读者帮他救救儿子。“在厦门这些年,我知道厦门人很热心。这是我能抓住的最后希望!”

  邓万财说,哭闹不休的儿子到了他怀里就很安静。“很希望就这样一直抱着他。看着他的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我,好像在说,救救我吧!每当这个时候,我就在心里默默地说,放心,只要爸爸在,一定会治好你的病!”回忆起这心酸的一幕,邓万财的眼圈又红了。

  新象

  

  外地人来厦寻医激增

  

  经济困难欠费者不少

  其实,在厦门,和邓万财有同样遭遇的外地患者不在少数。昨天,记者在厦门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转了一圈,就发现了5位因经济困难而欠费的外地患者,他们大都已经欠费三四万元。

  近年来,随着厦门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来厦务工人员急剧增多,在厦门看病的外地患者也越来越多。以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为例,外地患者经常占到科室病人总数的一半以上;中山医院心脏中心的外地患者也占到40%左右,其中心外科的更是占到近60%。

  外地患者中,大多数是在厦务工人员,也有一部分患者因为仰慕厦门专家的医疗水平专程从家乡赶到厦门求医,邓万财为儿子厦门寻医就是个例子。

  现在又出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有不少周边地区的患者出于对厦门医疗环境的信任,宁受奔波之苦也要到厦门看病。昨天,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的一位病人家属黄桂华女士告诉记者,前两天,她的堂弟特地坐了几个小时的车到厦门第一医院看皮肤病。“他说当地医院收红包太凶了,厦门的医院比较好,多花点路费也比送红包划算。”而记者在医院电梯里面也听到其他外地患者类似的对话。

  

  无奈

  

  外地患者尝试就近求助

  

  我市红十字会有心无力

  由于外地患者以在厦务工人员为主,大多数人经济状况并不是很好,又缺乏相应的社会保障,在求医过程中常会陷入窘境。

  首先,收入偏低。他们一般家庭经济负担较重,在厦门打工的收入大都用于维持家庭的日常开销,得了病舍不得花钱治疗,小病拖、大病扛。

  其次,保障不足。厦门外来务工人员的医疗保障制度起步较早,但至今仍有相当数量的人尚未纳入医保。有些患者在家乡参加了医保,但又不能在厦门直接刷卡,必须出院后再回到当地报销,十分不便。

  还有看护不便。外地患者及其家属往往在厦门没有固定住所,家属为了看护病人,只能住在临时的出租房,有时为了省钱,甚至以医院走廊为家。黄桂华女士说,她以前就几乎天天在医院的走廊过夜。因为站得太久,腿脚都肿了,她本来就是高血压患者,真是苦不堪言。好心的护士为她拿了靠背椅,帮她量血压,她心里总算好受了点。

  所以,在遭遇种种困难后,外地患者开始尝试就近寻求帮助。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黄清源告诉记者,厦门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红十字会经常会接到一些外地人的求助电话。“我们对他们的遭遇深表同情。但是,红十字会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救助设定了范围:办理暂住证2年以上的外来员工,及其在厦就读的子女,在遭遇突发意外灾害伤害或因急危重症,急需救治而单位及个人又无力支付大额医疗费者。”

  黄清源说:“红十字会不是政府的社会保障部门,而是一个社会救助团体,各地的红十字会都是以救助本地居民为主。”他举了个例子,前几天,有个江西人从老家打来电话咨询,说自己的父亲患了重病,家境贫寒。他在网上查到有关厦门红十字会的报道,以及厦门人经常热心捐资助人的消息,就想把父亲转到厦门治疗,然后向厦门红十字会提出救助申请。“如果救助之门向所有人打开,红十字会肯定无力承受。”

  链接:[马上评论]他们,如何告别求助无门 他山之石

  本报记者 楚燕 通讯员 那伟 陈志峰

  (来源:厦门日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