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时期援藏交通工程技术人员的楷模――陈刚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1日09:17 新华网

  

新时期援藏交通工程技术人员的楷模――陈刚毅

  陈刚毅在办公室。(熊红祥 摄)

  新华网北京4月20日电(记者 熊红祥)他,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交通工程技术人员,没有显赫的官职,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然而,在国道214沿线、在荆楚大地、在全国交通系统,他的名字和事迹却被广大干部群众传诵。

  他,就是新时期援藏交通工程技术人员的楷模师――陈刚毅。

  视事业如生命:身患癌症 七次化疗 四次进藏

  "我修路就是想修出点成就。" 43岁的陈刚毅带着淡淡的笑容,语气平静地向记者诉说着多年来不变的心愿。

  跨入交通建设行业20年,陈刚毅把修路当成了他终身的事业,而修建角笼坝大桥,则是他事业的高峰。角笼坝,位于滇藏线(国道214线)西藏芒康盐井段,这里海拔近三千米,山高路险。1997年以来,这里每年都要发生频繁的滑坡,是214线上的"卡脖子"地段。而每一次滑坡,都会引起昌都及周边地区菜价上涨,严重影响藏东地人民的生活、生产。

  2003年,交通部决定在这里援建一座大桥,从根本上解决角笼坝的泥石流问题。曾在西藏山南地区出色完成"湖北大道"建设任务的陈刚毅主动请缨,随后他被任命为大桥建设的项目法人。

  然而,就在陈刚毅全身心地投入到大桥建设中去时,命运却给他出了一道残酷的难题。

  2004年春节刚过完,陈刚毅正准备从武汉返回西藏工地。妻子毛细安想起他在工地时老打电话说肚子疼,便"逼"着陪他到汉口同济医院进行检查。

  "你丈夫的病是结肠癌,已经到中期了。"

  医生的一句话,就像一声炸雷,把毛细安打懵了。

  痛定思痛,毛细安决定独自扛起巨大的痛苦和压力。她偷偷和医生商量,为陈刚毅做了一个假病历,说是肠息肉,需要先住院动手术。

  2004年2月25号,陈刚毅做了手术。按医生的要求,手术后陈刚毅必须每月去医院做一次化疗。尽管妻子一再隐瞒,陈刚毅渐渐意识到自己可能患了癌症。

  出院后,一向乐观的陈刚毅变得消沉了。他反复问自己:"我还能活多久?难道以后就这么在病中度过了?"

  家人的爱意、领导同事的关怀,一点一滴地温暖着陈刚毅、鼓舞着陈刚毅,他的心情渐渐开朗起来。"反正病情已经这样了,发愁也没有用,倒不如放开胸怀搏一搏。治病的事就交给医生,我自己该做什么就去做什么!角笼坝大桥的任务还没有完成,我决不能半途而废!"陈刚毅暗暗对自己说。

  他一边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一边和工地联系。2004年4月,大桥工地发生了一次塌方。得知这个消息,陈刚毅怎么也呆不住了,他向院里提出申请,要求回到西藏工地上去。院领导坚决不同意,可是陈刚毅反复"纠缠"。

  陈刚毅的想法,牵痛着妻子的心。毛细安流着泪对他说:"刚毅啊,孩子才14岁,还在读书。我来武汉一直也没有工作,我们母女俩还要靠你啊。你这样不顾自己的身体,在西藏要是真的有个三长两短,我们以后怎么办哪?"听了毛细安的话,陈刚毅的眼睛湿润了。他对妻子说:"你就让我把工程干完吧,我想划个圆满的句号!"其实,妻子何尝不明白,陈刚毅晚上说梦话常常说的都是西藏,是角笼坝大桥,他是把桥看得比命还重啊!

  就这样软磨硬泡,领导和家人实在拗不过陈刚毅,只得同意他和妻子一同进藏。

  5月初,陈刚毅做完第二次化疗,启程返回西藏。从武汉到角笼坝,中间要转两次飞机,然后从海拔3000多米的香格里拉县沿滇藏线(国道214线)北进,越过金沙江,翻过海拔近5000米的白茫(马)雪山,沿着澜沧江,盘过无数的大山,经过近十个小时的颠簸才能抵达。沿途山高、路窄、坡陡、弯多、谷深,常人走这条路,都难免会产生高原反应。刚刚做完化疗的陈刚毅走在这段路上,好几次吸着氧气就差点昏倒了。

  到了工地,他拖着病弱的身体,每天忙碌在项目办和工地现场。对于他来说,忘我的工作仿佛是一剂良药,尽管高原环境恶劣,加上病痛的折磨,他经常失眠,身体极度虚弱,可一接触工作,他就变得干劲十足。

  在每两次化疗中间,有1个月左右的间隙,陈刚毅就利用这个间隙期去西藏工地,处理完工程上的事情后再回武汉接受下次化疗。2004年3月到11月,陈刚毅在手术后7次化疗期间,4次进藏,最长的一次在工地上呆了一个多月。病痛加上高原反应,每次进出一趟西藏,陈刚毅都要瘦个7、8斤。

  曾经有人问他:"在你的价值天平上,是生命重要,还是大桥重要?" 陈刚毅说:"生死关前走一趟,我对人生看得更清楚了。对我来说,快乐就在岗位上,生命就在事业中!我当然珍惜自己的生命,但可贵的生命需要有意义的事业来支撑!"

  视名利如粪土:拒腐抗蚀 踏实为人

  在多年的交通工程生涯中,陈刚毅先后担任过建设工程的项目经理、工管部长、总工程师乃至项目法人,这些岗位在旁人眼里,是特别能来钱的"美差",也是容易产生腐败问题的陷阱。然而,陈刚毅在这些岗位上经受住了金钱和人情的考验,用言行反证了自己的座右铭:"淡泊名利、宁静致远"。

  "项目管理,首先得管住自己的亲属,管得住自己"。这是陈刚毅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2003年,陈刚毅一位亲戚从老家专程赶来西藏,要他在角笼坝大桥分个小项目做做,被陈刚毅一口回绝。看到亲戚一言不发地走了,陈刚毅心里特别难受。角笼坝大桥建成后,陈刚毅一回到老家咸安,就请那位亲戚一起吃了顿饭,当面赔不是。他说,"公事公办、不贪不占是我做人的起码准则,请你理解我!"

  对相关单位的请吃送礼,陈刚毅从来是拒请拒收。在他患病后,许多人带着钱、物来看望他,他说:"花和水果我可以留下,但钱我绝对不能收。"长期以来他的正直和廉洁,让那些长期与他共事的人打心眼里佩服。

  参加工作二十多年来,陈刚毅从未向组织上提过任何政治上或生活待遇上的要求。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党委副书记高进华告诉记者,陈刚毅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工作能力也很强,但他从来不向组织伸手要官。在个人待遇上,陈刚毅也严格自律,从来不向组织提要求。他和妻子长期两地分居,2001年以前他一直住在单位职工宿舍,家境至今并不富裕。作为一名支援西藏建设的交通工程技术人员,身患癌症后的巨额医药费让他的家庭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但他仍然依据院里规定,按照普通职工的标准进行报销。

  凡是与陈刚毅打过交道和共事的人无不称赞,陈刚毅从不计较名利,严格自律,是个"实实在在做事、认认真真做人、一心扑在工作上的人。

  视藏胞为手足:为藏汉人民架起友谊之桥

  两度援藏,在陈刚毅深深埋下了藏汉人民情谊的种子。他常说:"我们不仅要为藏族人民架起一座致富桥,还要架起一座心灵之桥、友谊之桥。"

  2003年9月,一个阴雨的早晨,急促的电话铃声将睡梦中的陈刚毅等人惊醒。原来,施工人员发现在离角笼坝工地不远的险段,一辆载着藏民的卡车翻下了100多米深的陡峭山谷。在当地政府来不及赶到现场的情况下,陈刚毅立即组织工地施工、后勤和医务人员,成立抢救小组。他和同事们在腰间绑上绳子,下到谷底,用施工木板做担架,把伤员一个一个往上抬。下过雨后路很滑,上坡路很难走,陈刚毅就跪着抬担架。一步一步往上挪,鲜血从膝盖慢慢渗了出来,浸湿了他的长裤……。由于抢救及时,从谷底救上来的9名伤员最终全部脱险。

  2004年春节前夕,藏族司机旺久突然胃部大出血,被送进了芒康县医院。那里医疗条件简陋,没有血库,一时又找不到献血的人,医院给项目办打电话,下达了病危通知书。一听说这事儿,陈刚毅火速带领项目办的3个年轻人赶往医院献血,经检查他们的血型都不符合要求。当时下着鹅毛大雪,气温降到零下10度,陈刚毅不顾山高路险,连夜摸黑赶到施工单位求助,终于找到了几名与旺久血型相符的志愿者。当看着一滴滴救命的鲜血输入旺久的血管时,陈刚毅长舒了一口气。病人在病床上说不出话,却流下了感激的眼泪。旺久的妻子赶到医院,一见到陈刚毅就"扑通"跪下来说:"您真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啊。"那时候,谁也没有想到,这位不知疲倦,连续奔波了十几个小时,把旺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刚毅汉子,正在忍受着病痛的折磨!

  好事一桩桩、一件件,都铭记在藏族同胞的心坎上。在陈刚毅的带领下,大家与藏族同胞融洽相处,施工中不管有什么困难,他们总是热情相助,谱写了一曲又一曲藏汉同胞团结一心、共同建设美好西藏的新乐章。

  2005年8月,角笼坝大桥终于建成完工,为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大桥竣工了,为工程呕心沥血的陈刚毅就要走了。听说这个消息,当地的藏胞纷纷前来送行,围住了陈刚毅和他的同事们。

  哈达献上来,美酒端上来,藏汉兄弟姐妹的眼泪也流了出来。人群中,不知是谁带头唱起了那首歌:"太阳和月亮是一个妈妈的女儿,它们的妈妈叫光明;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完)

  

新时期援藏交通工程技术人员的楷模――陈刚毅
角龙坝大桥,属隧道式预应力锚锭悬索桥,位于国道214线(滇藏公路)西藏昌都地区芒康县盐井乡,海拔近三千米,2005年8月3日通车。大桥概算投资1.1亿元人民币,单跨345米,人称“西藏第一跨”。大桥建设项目法人由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高级工程师陈刚毅担任。他身患癌症仍然四次进藏,带领建设者克服各种困难,在高寒危岩地带,创造性地采用了锚锭后增加预应力锚索方案。

  自1997年这里出现第一次泥石流起,频繁滑坡,使角龙坝成为214线上的“卡脖子”地段。最严重的一次交通阻塞,竟长达一个月。藏东南人民的生活、生产受到严重影响。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角龙坝的滑坡问题,交通部决定援建一座大桥,直接从泥石流沟上空跨过。大桥通车后,畅通了茶马古道的咽喉要塞,便利了藏汉民族的交流往来,促进了臧东区域的经济发展。(熊红祥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