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应试包围圈,冲得破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1日09:29 国际在线

  大学自主招生与全国统一高考,都是为了选拔素质优良的可塑之才。二者的差异在于,高考选才只能凭一纸试卷说是论非,而自主招生则增加了面对面的多角度考察,这就使判断考生素质的依据更加全面,也就能更准确地找到符合本校培养目标的合适人选。从形式上看,自主招生的优点与长处是不言而喻的。

  颇有意味的是,自主招生一经推出,便引来众多质疑,担忧能否做到公平公正。其
实,只要程序严密,做到公平公正是不难的。倒是不少人仍在用应试教育的思维来衡量素质教育的得失,斤斤于一些简单的技术性环节,不太明了素质教育的真正含义。

  应试教育在人们心目中如此根深蒂固,会不会成为实现自主招生目标的一种障碍呢?至少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关注。

  第一,在面试考官的心目中,对“素质好”究竟是怎样理解的?并非怀疑考官的识别能力,而是说面对在应试教育土壤中生长起来的考生,要想从素质培养的角度来预测其发展潜能,有着很高的难度。不排除有少数学生具有超群的创造能力,让人一眼相中,而更多学生能够提供的历史材料与现场表现材料,很难摆脱应试教育影响,何以认定其“潜能”之所在?事实上,当今许多中小学的所谓素质教育,更多地还局限于拓宽知识面、增加兴趣爱好等浅层要求,缺少通过解决问题来提高其综合能力的手段。结果,琴棋书画多才艺成了“素质好”标志。对“素质好”的理解,事关考题的设计与提出问题的方式,这对考官也是一“考”。

  第二,身处应试教育的客观环境,如何避免素质教育“应试化”?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争,核心不在考试这种形式,而在应试的观念。素质教育并不排斥考试形式,而应试观念会把一切素质教育用应试方式来解决问题。比如,汽车驾驶无疑是一种能力,岂料“应试”在此大显其能。就说学倒车,本需要判断能力与操作能力相结合,如今却只需在方向盘上做个记号,左打几圈、右回几圈便能顺顺当当通过考核了。由此来看自主招生的面试,自小一路应试过来的中学生,最熟悉、最拿手的还是应试。只要这样的环境不改变,什么样的“素质”问题,都不难找到以“应试”来应对的办法。

  这样来提出问题,也许可以提供一种思考的材料。素质选拔的形式与内容,必须紧密关联,才能收到更接近预期目标的好效果。仿效哈佛、耶鲁等名校的招生形式不难,难的是冲破应试的重重包围,更好地体现这种形式所包含的人才选拔观念。(张义)

  《华东新闻》 (2006-04-21 第01版)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华东新闻》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