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胡锦涛美国之行的背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1日15:05 世界知识

  植荣黎明

  4月18日,胡锦涛主席开始了对美国的访问。胡主席这次访问,是在中美关系出现更上一层楼的良好势头下进行的 。

  进入2006年以来,这种势头表现得非常明显。1月25日,美国贸易副代表巴迪亚大使
在美中贸易委员会发表演 讲,再次沿用了去年9月21日美国常务副国务卿佐利克首次公开使用的“利益攸关方(stakeholder)”等对华 政策新概念,并从经贸方面详细阐述了中美发展合作关系的意义和思路。2月3日,美国国防部发表了四年一度的《防务审议 报告》,也同样主张中国应发挥“利益攸关方”作用。这表明,在美国对华战略中,佐利克的对华政策“新思维”已经走出国 务院,获得了贸易和国防部门的认可,在美国对华政策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近五年的良性互动

  9.11事件对美国政治、社会及其全球战略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中美关系也产生了战略性的积极影响,美国认定 恐怖主义是美国国家安全的头号威胁,中国是国际反恐斗争的合作对象,于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流行的“中国威胁”的 政策辩论基本终止,美中关系的定位发生了从“战略竞争者”到“坦率的建设性合作关系”的重要变化。过去五年的中美关系 出现了良好的互动。

  在多边领域,中国在朝核问题

六方会谈进程上发挥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妥善处理了东亚合作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东盟地区论坛与“亚洲安全会议”、国际反恐合作与上海合作组织等几组关系中涉及美国的因素;在双边领域,中国通过人民 币小幅升值,采购美国波音飞机,与美国积极开展能源、经贸、财政金融及军事等领域的对话合作,为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创造了较为有利的条件。

  在战略层面上,中美之间按照胡锦涛主席与布什总统2004年圣地亚哥会晤期间达成的共识,2005年两国副外 长成功进行了两轮战略对话。这一年,中美关系取得进一步发展,高层接触频繁,美国商务部长古铁雷斯、国务卿赖斯、常务 副国务卿佐利克、太平洋舰队司令法伦、财长斯诺、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乃至一向对中国态度强硬的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相 继造访中国,传递出中美都渴望在双边复杂而又重要的关系上有所建树的积极信息,也显示出中国已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容忽视 的重要因素。佐利克在9.21讲话中引述了赖斯在日本进行亚洲政策演讲时所做的表态,“美国欢迎一个自信、和平和繁荣 的中国,一个了解本身的增长和发展取决于与世界各国建立建设性关系的中国”。对中美关系的这种定位,比起克林顿时期的 中美建设性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更为现实,比起小布什竞选总统时和首任初期将两国关系定位为“战略竞争者”,则积极许多。

  在具体“问题领域”层面上,一些地区热点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升温为中美加强互信、开展合作提供了新的平台。例如 ,中国谴责9.11恐怖袭击事件、支持伊拉克重建进程、积极斡旋朝核问题和伊朗核问题,在印度洋海啸、南亚地震、美国 飓风、SARS、禽流感这些非传统安全威胁方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国际反恐、防扩散、卫生防疫、救灾救援等基本上都 属于非传统安全问题,而非传统安全问题并不具有传统安全问题的零和博弈特性,它们为中美发展互利合作关系带来了机遇。

  全球化时代的美中依赖

  后冷战时期以来,国际关系中谈论最多的是全球化。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参与全球化进程及对外开 放的程度不断深化。20多年来,中国经济保持年均超过9%的速度,中国的快速发展对地区格局乃至国际秩序的影响正在日 益显现。从某种意义上,正如佐利克在讲话中所说,中国从美国主导的全球化中获得“红利”,两国关系也达到稳定发展的新 时期。

  在经济和贸易层面上,中美两国贸易额继续大幅度增加,美国每年从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进口商品的总额接近2500 亿美元。尽管在美国责怪中国的言论中,贸易不平衡是一个经常性的问题,但美国的有识之士已认识到,中国与美国的经济关 系是一种双赢的相互依存关系,而不是一种不顾美国公平贸易法规约束的竞争对手所实施的某种“抢劫”行为。实际上,由于 中国央行大量购买美国短期国库券,才使美国财政得以透支,而这种隐性合约使得人民币与美元紧密相连,因此许多人也把这 种新的共生现象称为“新布雷顿森林体系”。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保持这种共生关系对双方都有利,因此没有理由加以改变 。

  在政治和战略方面,中美关系是美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美国需要一个合作的中国,一个接受国际义务、依据规 则管理着经济和安全秩序的中国。“所有的大国都有自己要追逐的国家利益,但这并不意味着无法通过谈判达成妥协,也不应 该让某一方面的分歧影响到整体的关系”。由此可见,美国和中国在事实上就因依赖于同一种生产方式而紧密依存。

  警惕“中国威胁论”再次抬头

  但是,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利剑,仅靠中国自身发展和中美经贸关系的深化,并不足以形成中美关系良性互动的局面。 上世纪90年代初,围绕对华战略,美国出现遏制派和接触派之争,“中国威胁论”一度甚嚣尘上。美国某些战略家从20世 纪“历史先例”论出发,认为新兴大国崛起必将导致对现有霸权国家利益的侵蚀,中国崛起会挑战美国。因此,对中国这个成 长大国必须采取冷战时对付苏联的那种遏制战略。历史学家亨廷顿提出了“文明冲突论”,他认为中华儒教文明与伊斯兰文明 合流,将对美国为首的西方基督教文明世界构成挑战。

  近年来,由于中国发展的势头超出了美国人的心理预期,美国许多智库和官方研究机构纷纷质疑以大中东为中心、以 反恐和防扩散为重点的对外政策是否有所偏颇,美国对大国防范的心态有所回摆。2005年,美国下自商界和劳工组织,上 到财政部、商务部、国务院直至总统本人,仍有批评中国操纵

汇率、侵犯
知识产权
、设置非关税壁垒、补贴出口产品、吞噬美 国就业机会的声音。对华决策部门还指责中国同苏丹、伊朗、委内瑞拉等“问题国家”进行能源开发合作,给中国政府贴上“ 重商主义”标签。

  由此看来,即使在美中关系平稳发展中,“中国威胁论”及遏制中国的论调在美国一直都有市场。冷战思维的惯性, 对美国应对中国崛起仍有巨大影响。对于布什政府来说,中国问题仍是最重要的课题之一,美国中小企业因为中国的发展而产 生的危机意识和对“中国威胁”的担忧依然根深蒂固,中美之间的意识形态分歧和中美政治制度的结构性问题依然严重。由此 可见,如果在战略上跳不出对冷战史的片面解读,跳不出对大国冲突前景的悲观论调,就无法认清当前全球化与相互依存时代 给国际政治和中美关系带来的全新机遇和挑战。

  需要定期战略对话

  因此,在战略层面上,中美双边建立健全定期的首脑互访和多层次的定期对话会晤机制,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去年 8月以来,中美举行了两轮常务副外长级战略对话。也是8月,李肇星外长发表署名文章,全面阐述了和平、发展、合作—— 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战略方针。9月佐利克发表了美国对华战略的“新概念”。而11月布什总统再度来华访问,“胡布会 ”将21世纪的两国关系定位为“建设性的合作关系”。这表明中美关系已走出了面对共同战略敌人的“单一期”,进入了美 国官方概括的“4C”时期,即“复杂性、合作性、建设性、坦诚性”四方面交织的复杂而重要的时期。把定期首脑接触和战 略对话机制化,对于维护中美关系非常重要。中美首脑的战略对话不仅为双方提供了一个机制化的高级别官方对话平台,有助 于中美高层减少相互猜忌和误判,增强保持“战略稳定”的信心,更有助于培养双方通过对话与合作解决矛盾与问题的习惯, 增加相互影响对方决策层的正式渠道。

  正因为如此,胡锦涛主席访美,将会积极推动中美关系的战略互动。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