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安徽巢湖回应百万元牡丹节质疑:明年仍将继续(3)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2日04:49 国际在线

  中国科学院院士洪德业已经对这株野生牡丹关注了将近10年。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的一个最主要观点是:“这株牡丹目前需要加大保护力度,这才是最需要关注的。因为它太珍贵了。”

  为什么要加强保护?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专家潘开玉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首度披露了一个不为人知的内情:这株中国目前最古老的牡丹,因为不能授粉繁殖,即使它能结果,其
种子也是不育的,所以时刻面临“绝后”的危机。

  独家专访

  19日下午,巢湖市旅游局有关负责人接受了本报记者独家专访,首次就牡丹节风波中外界猜测的种种内幕作出说明(应其要求隐去姓名,以下以负责人称)。

  民俗VS迷信

  记者:为了使一株牡丹办成一次有上万人观赏的牡丹节,巢湖市有关方面有意无意渲染了这株野生牡丹的“神灵”?

  负责人:我首先要说明的是,巢湖牡丹节并不是今年才开始办的,它已经办了10届。谷雨时节看牡丹,也不是巢湖人这10年才形成的。只不过原来是有市无场,现在我们专门举办这个牡丹节,就是一个场。

  说这株牡丹“神灵”,是市民认为可以从花朵数量看到一年旱涝。这是一种民俗,但是我并不赞同这是迷信。

  记者:如果说不是迷信,政府的正面引导作用体现在哪里?

  负责人:旅游不是文物考古,也不是单纯的科学论证。比如广西的刘三姐,还有三峡的巫山神女这些景点,如果进行科学论证,可能会有什么结果?再比如一直说我们是龙的传人,但是有谁看到龙了?如果没有,是不是就是一种迷信?

  投入VS收益

  记者:有媒体说,你们这次办牡丹节花了100万元,但是来看牡丹的人并不多,有没有赚到钱?

  负责人:这不真实。我给你算笔账:这次牡丹节,巢湖市政府只投入了25万元包干使用,缺口资金由各项活动主办单位通过市场运作方式自筹。巢湖市去年财政收入有4亿元,拿出25万元来做,我们认为相比之下这不算巨资。所谓100万元成本,是因为我们搞了一个花车巡游,把一些参游企业的花车成本也算在里面了。

  记者:25万元做了什么?

  负责人:主要是用作宣传资料和开旅游推介会。对于举办这样一个节,25万元可以做什么?做一块高架广告牌,都要20万元。

  说到收益,我给你看银屏山风景区在牡丹节的收入,4月1日开幕到16日结束,我们统计银屏山风景区和紫薇洞实际接待了5.8万名游客。其中银屏山风景区门票收入是67万元,再加上根雕展门票,银屏山风景区总收入超过70万元,净增超过58万元。除了旅游业收入,这次牡丹节招商引资有10个项目签约,协议引资7.9亿元。

  名片VS明骗

  记者:洛阳、菏泽搞牡丹节,那是因为这两地牡丹天下闻名,巢湖只有一株野生牡丹,也要搞牡丹节?

  负责人:一株牡丹也要办节,为什么?其他地方的牡丹是大众化的,巢湖的牡丹是以奇做卖点。

  记者:因为它与众不同,所以巢湖市就要把它做成名片?

  负责人:这株牡丹不是巢湖市的名片,巢湖市的旅游名片是期望成为旅游度假休闲目的地。准确说法是,牡丹是名片的一个载体。

  记者:有些游客说,即使花50元,肉眼也看不清牡丹,还要再花1元钱借助望远镜才行。看完后感觉有被欺骗的感觉。名片成了明骗?

  负责人:越是看不到的,才越想看。每年谷雨附近的老百姓为什么还都来看?看稀奇啊。物以稀为贵。何况,游客主要是来体验这种民俗文化。

  记者:今年巢湖搞牡丹节,被骂得如此惨,明年还敢搞吗?

  负责人:搞,肯定搞,而且还要大搞,怎么会不搞?(本报记者 严利)

  来源:广州日报

[上一页] [1] [2] [3]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