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逢亏必涨 是计划经济思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2日06:50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向兵

  国家发改委宣布电力企业亏损127亿元,国人的直觉就是:平均每人又要被迫掏出10元“买单”了。所以连日来舆论鼎沸,对能源企业的行为发出质疑。

  由于只是由国家行政部门主管和兼管,缺乏真正市场条件下的法律制约机制,包括电力在内的能源企业在市场化改革中,绝非一个“垄断”可以了之。经济学泰斗萨缪尔森在批评亚当·斯密完全放任的市场化理论时,归纳了这种“市场失灵”的三大恶果———垄断经营、环境污染、分配不公,即垄断企业在“市场化”的名义下把好处捞尽、坏处抛给社会。这也说中了我国能源企业“市场化”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曾经表示能源企业不存在垄断,而是市场竞争。从“市场失灵”的表现来看,我愿意相信这个说法。可既然是市场化的企业,为什么面对所谓的亏损,首先想到的却是计划经济手段下的强行涨价呢?

  电力企业市场化的一个表现,就是从2002年底开始,在电力短缺和电力巨头跑马圈地的双重刺激下,大量投资。据保守估算,2002~2007年,我国在建和投产的装机容量将超过2万亿千瓦,这里面光银行贷款就不少于1万亿元。至于结果,正如亚洲开发银行所说,“规模也太大了”,即使这两年没有新建项目,电力需求保持年均13%的高增长,产能过剩也将达到10%。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6年电力煤炭供需形势预测》指出:电力供需的缓和带来的发电设备利用率降低,会削弱电力行业的收益水平。这才是电力企业亏损的原因。

  面对亏损,真正市场化企业应对的办法是多样的,涨价恰恰是最坏的选择。在涨价的背景下,普通消费者只会减少对电力的消费。这不仅与中央扩大消费的目标不符,还会加剧电力过剩,那些已经“饥饿”的电厂,岂不要再减产直至停产?相反,按照市场化的营销手段,削减利润、降低电价可以收到薄利多销的效果,通过拉动消费从而带动生产扩大,这才是从根本上解决产能过剩和电力行业扭亏为盈的办法。所以,按计划经济思路简单地考虑涨价,对谁都没有好处。

  号称市场化的垄断企业,动辄采用计划经济的涨价策略,只能说明一点:目前垄断企业在主管、监管部门的保护下,企业自身缺乏真正市场化的动力,从而形成这种利益扭曲机制,只会加剧垄断集团与社会公众之间的矛盾。我们除了希望《反垄断法》早日出台,还需要借鉴其他国家反垄断的经验。比如美国,司法部直接对有垄断嫌疑的企业进行调查,甚至在上个世纪80年代冒着违法取证的风险,偷录了两家航空公司总裁密谋携手涨价的对话,虽然最终未被法庭认可,但对垄断的打击却很见效。美国司法部并非圣人,但他们与垄断企业利益不同的机制,保证了他们能够站在大多数人的立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