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靠劳动吃饭,其实最有面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2日07:47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口号喊了几十年了,至今依然有些人宁肯饿肚子也不肯丢面子去自食其力!骨子里依然潜藏着当劳动者低下、靠劳动吃饭丢人的思想。在又一次唱响“劳动之歌”的红五月,对劳动光荣的认知和呐喊再一次荡涤着人们思想意识深处的沉疴

  【情景捕捉】

  为保面子:“海归派”成了“海待派”

  我的朋友张永大学还没有毕业就在亲戚的帮助下去了美国。起初两年,他的日子过得相当艰难,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花销很快耗光了他从家里带去的美元。为了生存,小张不得不到中餐馆打工,洗盘子、打扫卫生、招呼顾客。为了筹措学费,他一天打双份工,不管多累他都咬牙挺着,且每次给家里打电话都报喜不报忧。3年后,小张不但顺利地学完了欧美文学史,而且还积攒了一笔钱。本想在美国继续深造,可最终还是因所学专业比较冷门而选择了放弃。

  回国后,他和许多“海归派”一样,准备大干一场。但万万没想到的是,适合他所学专业的工作很少,他曾去一些合资公司应聘,却屡屡因专业难派上用场而没有成功,最后,由“海归派”变成了“海待(待业)派”,为此,他备感失落。

  那天,我们相约喝茶,说起自己的现状,小张觉得挺苦恼。我劝他道:“其实,你也不一定非专业对口不干,你可以当翻译呀。”他无奈地说:“别提了,现在英语好的人多如牛毛,我单靠英语跟人竞争不是很占优势。”

  “那干脆自己干,你不挣了一笔钱吗?开家公司或做点生意吧!”我出主意说。

  没想到他依然眉头紧皱:“唉,那点钱啊,早给父母买房子了,现在身无分文。”

  “那你干脆考教师资格证书,或者做英文家教不也挺好?”我试探地提议。没想到他的回答令我颇为吃惊:“我一个堂堂的留学生去当教师,还搞什么家教?亏你想得出来!”

  我语塞了半天后,勉强笑着说:“你在美国不是什么苦都能吃、什么活都能干吗,怎么回来反倒不行了?”听我这么一问,他果然变得严肃了许多:“这怎么能一样呢?在美国干再脏的活再累的活都没关系,因为没人认识我。回国就不同了,工作没选好会让人笑话说:原来留学几年就为干这个啊?不瞒你说,我最拿手的是当厨师,在美国打工时练了一身好手艺,中餐西餐都会。但我总不能放弃专业去当劳动者吧,那多没面子!”

  记得我们小学时就受过这样的教育:“劳动最光荣”、“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可从美国回来的小张,怎么把当劳动者看成丢面子的事呢?靠劳动吃饭怎么会没面子?这回轮到我哑口无言了,只有感叹。周毅

  【编者评说】劳动着,才会美丽着

  “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口号喊了几十年了,至今依然有些人宁肯饿肚子也不肯丢面子去自食其力!骨子里依然潜藏着当劳动者低下、靠劳动吃饭丢人的思想。在又一次唱响“劳动之歌”的红五月,对劳动光荣的认知和呐喊再一次荡涤着人们思想意识深处的沉疴,宣扬着劳动者的美丽!

  我们应该会有这样的记忆:当我们开始接受知识时,就接受了“劳动创造了历史,劳动创造了人类世界”这一道理,而曾走进我们记忆中的王进喜、孟泰、马恒昌、王崇伦、时传祥、张秉贵等著名老劳模的事迹,则向我们展示了劳动光荣和劳动者的美丽,感受到社会上崇尚劳动、崇尚劳模的时代之风。但不知何时,劳动光荣的口号似乎越飘越远,甚至一度时间成为虚无缥缈、若有若无的声音,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为躲避劳动、逃避当劳动者而托关系、求文凭、奔学历的人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旧观念又沉渣泛起,一种怪现象随之充斥社会并令人们震惊:有文凭的人越来越多,外出镀金回来的“海归派”越来越多,可掌握操作技能的人却越来越少,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越来越少。在许多人眼中,基层劳动者成了地位低、挣钱少、待遇差、文化低的代名词。

  是党的十六大重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再次喊响劳动光荣的主旋律!在努力形成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这一时代新风的过程中,人们看到了许振超和他所领导的桥吊队这一劳动集体的魅力,看到了劳动者徐虎、王涛的劳模风采。在惊叹他们所创造的不凡价值的同时,深深感受到了劳动的美丽。

  与此同时,下岗者靠辛勤劳动完成再就业,就业者靠创造性劳动实现自身价值,待业者靠正当、诚实劳动走向富裕的生动故事层出不穷,从不同的侧面,向全社会尽情展现着劳动的魅力和价值。而那些不愿劳动、害怕劳动、偷懒磨滑、投机取巧的人越来越被这个社会所唾弃。

  靠劳动吃饭是人的一条基本生存法则,无论何时都不会改变;从事正当而诚实的劳动,绝非是丢面子的事,也不是自己无能的表现,相反是光荣的,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保护。

  无数事实再一次告诉人们:劳动者的美丽才是中华大地上一道永不衰败的亮丽风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