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牡丹节”明年还要大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2日12:10 新闻晚报

  据广州日报报道日前,安徽巢湖为一株野生牡丹连续10年大搞牡丹节一事被媒体曝光后,引起巨大风波。记者赴实地调查得知,在巢湖老百姓看来,那株野牡丹是得道的“神花”,可以指点流年运势;在某些政府官员眼里,它被寄予很高希望,可以拉动地方经济。

  究竟是“神花”还是摇钱树?

  4月20日,农历谷雨。在安徽巢湖市民心中,这一天他们中很多人要做一件相同的事,到距离巢湖市不到15公里的银屏山观赏那株据传已有千年历史的野生白牡丹。巢湖市专门为这株野牡丹举办牡丹节已经有10年。但是,野牡丹甚至巢湖市的名声,也就是在这一次才为全国人民所熟知。从上一周以来,由这株野牡丹引发的巢湖市牡丹节风波,成为所有传媒关注的焦点。

  对于这次牡丹节风波,巢湖市方面显然感受到了极大压力,记者前往采访时,没有人愿意出面谈论这次牡丹节的得失。一位官员说,现在听到记者要去采访就头痛。

  号称“皖中明珠”的巢湖市距离安徽省会合肥大约70公里。在这座城市里,可以很容易找到被一株野生牡丹改变的事。因为在这座城市里,可以看到各种有关牡丹的饰物。在一条名叫东风路的主干道两旁,全是红牡丹护栏,甚至在这座城市的一些大桥上都可以看到类似的护栏。

  对于巢湖市为何给予一株野生牡丹如此大的热情,有政府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了其中背景:按照安徽省在“十一五”期间旅游业发展的三大板块规划,巢湖旅游发展就是其中之一,那么,那株“悬在半空中”的野生牡丹,无疑就是承载巢湖市旅游发展的主要载体之一。这就是“以花为媒”,旅游搭台、经济唱戏。

  [专访]

  搞,肯定搞,而且还要大搞

  19日下午,巢湖市旅游局有关负责人接受了记者独家专访,首次就牡丹节风波中外界猜测的种种内幕作出说明(应其要求隐去姓名,以下以负责人称)。

  民俗VS迷信

  记者:为了使一株牡丹办成一次有上万人观赏的牡丹节,巢湖市有关方面有意无意渲染了这株野生牡丹的“神灵”?

  负责人:我首先要说明的是,巢湖牡丹节并不是今年才开始办的,它已经办了10届。谷雨时节看牡丹,也不是巢湖人这10年才形成的。只不过原来是有市无场,现在我们专门举办这个牡丹节,就是一个场。

  说这株牡丹“神灵”,是市民认为可以从花朵数量看到一年旱涝。这是一种民俗,但是我并不赞同这是迷信。

  记者:如果说不是迷信,政府的正面引导作用体现在哪里?

  负责人:旅游不是文物考古,也不是单纯的科学论证。比如广西的刘三姐,还有三峡的巫山神女这些景点,如果进行科学论证,可能会有什么结果?再比如一直说我们是龙的传人,但是有谁看到龙了?如果没有,是不是就是一种迷信?

  投入VS收益

  记者:有媒体说,你们这次办牡丹节花了100万元,但是来看牡丹的人并不多,有没有赚到钱?

  负责人:这不真实。我给你算笔账:这次牡丹节,巢湖市政府只投入了25万元包干使用,缺口资金由各项活动主办单位通过市场运作方式自筹。巢湖市去年财政收入有4亿元,拿出25万元来做,我们认为相比之下这不算巨资。所谓100万元成本,是因为我们搞了一个花车巡游,把一些参游企业的花车成本也算在里面了。

  记者:25万元做了什么?

  负责人:主要是用作宣传资料和开旅游推介会。对于举办这样一个节,25万元可以做什么?做一块高架广告牌,都要20万元。

  说到收益,我给你看银屏山风景区在牡丹节的收入,4月1日开幕到16日结束,我们统计银屏山风景区和紫薇洞实际接待了5.8万名游客。其中银屏山风景区门票收入是67万元,再加上根雕展门票,银屏山风景区总收入超过70万元,净增超过58万元。除了旅游业收入,这次牡丹节招商引资有10个项目签约,协议引资7.9亿元。

  名片VS明骗

  记者:洛阳、菏泽搞牡丹节,那是因为这两地牡丹天下闻名,巢湖只有一株野生牡丹,也要搞牡丹节?

  负责人:一株牡丹也要办节,为什么?其他地方的牡丹是大众化的,巢湖的牡丹是以奇做卖点。

  记者:因为它与众不同,所以巢湖市就要把它做成名片?

  负责人:这株牡丹不是巢湖市的名片,巢湖市的旅游名片是期望成为旅游度假休闲目的地。准确说法是,牡丹是名片的一个载体。

  记者:有些游客说,即使花50元,肉眼也看不清牡丹,还要再花1元钱借助望远镜才行。看完后感到有被欺骗的感觉。名片成了明骗?

  负责人:越是看不到的,才越想看。每年谷雨附近的老百姓为什么还都来看?看稀奇啊。物以稀为贵。何况,游客主要是来体验这种民俗文化。

  记者:今年巢湖搞牡丹节,被骂得如此惨,明年还敢搞吗?

  负责人:搞,肯定搞,而且还要大搞,怎么会不搞?

  [专家]

  千年牡丹面临“绝后”

  可能连巢湖市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还有一群人对这株野生牡丹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他们担心这株野生牡丹还能活多久?

  中国科学院院士洪德业已经对这株野生牡丹关注了将近10年。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的一个最主要观点是:“这株牡丹目前需要加大保护力度,这才是最需要关注的。因为它太珍贵了。”

  这株中国目前最古老的牡丹,因为不能授粉繁殖,即使它能结果,其种子也是不育的,所以时刻面临“绝后”的危机。作者:□严利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